东北网8月22日讯1992年,陈东升提交了创办泰康人寿的申请,开启了中国商业史上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创业一家有创始人理想的公司
在当下,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但是放在之前的时代背景下,像泰康人寿这样坚持理想,把董事会建设当成一件大事去想、去做的却不多。
作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最基本体系和机制安排,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是现代商业文明的根基。陈东升敏锐地意识到,“好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就是好种子,有了好的治理才会健康地发展。”
1993年12月29日,随着《公司法》的正式颁布,我国确立了现代公司治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模式;1995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保险法》正式颁布。1996年8月22日,历经4年苦苦等待,泰康终于拿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批复的“准生证”,成为《保险法》颁布后设立的第一批股份制保险公司。泰康人寿创立之初形成了以国有股东为主体的股权结构,这是当时最现实、最正常的结果,也是同期设立保险公司的主流选择。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泰康人寿开启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探索和实践。1996年3月,第一次发起人会议确立了“泰康人寿以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施行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1996年9月,首届股东大会和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制度》,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运作规则。
受惠于国家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变革,对接国际惯例、比照国际一流寿险公司人才和管理标准,泰康人寿得以自成立之初就建立起符合《公司法》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
建设一流董事会泰康“来真的”
2004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年会提出了新的保险监管框架,即将公司治理与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并列为保险监管的三大支柱。2006年,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公司治理监管开始成为我国保险行业监管的三支柱之一。
此后,中国保监会相继发布了关于股权管理、独立董事管理、董事及高管任职资格、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关联交易、公司章程、董事会运作、股权管理、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公司治理配套文件,公司治理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由于泰康人寿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领先实践,2008年,泰康人寿参与了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章程规范》和《保险公司董事会运作指引》两项行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泰康人寿在公司治理中的很多实际做法被写入制度,并在全行业普遍推行。
从这一时期公司治理的社会实践来看,以董事会为公司治理核心已经成为广泛共识,董事会的成功与否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如何借鉴先进经验打造一流董事会,成为了泰康的目标。
谈及董事会的运作,泰康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邱希淳平实、坦率的一席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部分公司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也都按流程运作,但泰康是来真的!”
翻开泰康人寿董事们的简历,人们会发现这绝对是一个高手过招的平台。在董事选择方面,泰康始终注重董事过硬的专业背景、丰富的专业经历、突出的专业能力。
2008年,泰康人寿第四届董事会的产生标志着建设一流董事会的真正起步,从此,一批批有意愿、有能力、有强烈独立人格的企业家、专家、学者相继成为泰康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泰康形成了既科学高效,又具有绝对权威的集体决策平台。
在董事会建设中,董事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同等重要,是董事会发挥其决策、监督职能的基本前提。这种独立性来自于制度的约束和保证,来自于董事个人的独立人格,也来自于董事会形成的尊重独立人格和专业判断的氛围。
有担任过泰康独立董事的专家总结,泰康之所以能保持一个专业的、强大的、有热情的董事群体,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泰康在实践中建立起的良性循环:公司股东、管理层对董事专业性的尊重和对董事独立性的包容,使董事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贡献专业意见。
“合”是集体决策的关键。泰康人寿董事会运作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集体决策氛围。
董事长陈东升深知自己的角色最为关键,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尊重董事的权利,决不搞一言堂。在泰康,董事之间通过不断磨合建立起相互信任,保持对其他董事专业和人格的尊重,既不置身事外,也不搞拉帮结派。
泰康人寿董事会,有企业家、专家、学者,有专业、负责、高效,有坦诚、尖锐的争论,有延时四五个小时一丝不苟的审计会,有不留情面寸步不让的独立董事意见,却没有阵营分明的董事,看不到应景似的点到为止,看不到董事代表的是哪家股东的利益。作为泰康人寿最重要的决策群体,他们代表全体股东进行高手过招,担得起“一流董事会”的美誉。
打造百年老店要有大股东领衔
2011年,全球顶级金融机构高盛集团成为泰康人寿股东,原外资股东新政泰达同时增持泰康股份;2014年,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泰康主要发起股东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为持股超过20%的第一大股东。泰康人寿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形成了有大股东领衔、主要股东和小股东共同参与的良好股权结构,形成了有高管、骨干员工持股的合伙人精神。
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陈东升就曾透露了自己的思考。“我觉得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什么叫好的治理结构?主要是落实在你的股权结构上。”陈东升将其归结为“有创始人、有企业家精神、有相对大股东领衔。”
在陈东升看来,“如果股权分散,控制权就会受到挑战,一旦‘门口的野蛮人’进来了,原有管理层被换掉,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波动;但如果百分之百控股,也是没有价值的,最终变成一个人为企业负责,企业也不可能有活力、有发展。”
反思过往三十余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睹目,随着中国崛起,成长起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但与此同时,一批批企业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过程,有的名噪一时,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黯然陨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如何才能打造百年老店?回顾泰康20年发展史,这家已经发展为管理资产近万亿、年保费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我们揭示了其健康成长的基因秘密——优秀的公司治理。泰康所开拓出的公司治理路径,正是《公司法》诞生以来中国商业史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