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好奇啥是勒死狗?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种职业,他们白天游手好闲,到了晚上黑灯瞎火的时候,就蹲在胡同口,如果看到单独外出的人就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麻绳,趁其不注意套在脖子上,然后一转身,弯腰用力收绳,一套下来行云流水,受害人就被背了起来,并且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等死。
这种方法一直在民间流传,抗日战争的时候许多游击队也采用了这种方法,那么被勒死到底是什么感觉?经过多久会窒息死亡,真的有那么快嘛?身体从被勒到死时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乏被勒死的案例。
做完农活回家途中遭遇歹徒
案发当天,家住安徽省枞阳县的许某酒后驾车,碰到了在地里打了一天农药正准备回家的周某,许某见周某一个人,附近杳无人烟,于是想对她进行侵害。周某被按倒后极力挣扎反抗,后来她抓住机会用打农药的管子将许某的脖子勒住。
在僵持的过程中,许某逐渐失去反抗能力,害怕遭到进一步侵害的周某一直没有松开手上的软管,半个小时以后,许某彻底失去了反抗能力仰倒在地,而周某慌乱离开,许某被发现时已经死亡。
通过这个简单的案例介绍,不难发现勒颈而亡的过程,是先晕后死,从科学角度讲先是颈动脉受到压迫导致脑供血不足,缺氧昏迷,进而死亡。98%的情况下,窒息是痛苦的。尽管体内大量的肾上腺素能够阻止被勒死的人感受到被勒死的痛苦,但这绝不是一种没有痛苦的体验。
经过查阅资料按照法医教科书来说:
窒息死亡大约分为六个阶段
1、窒息前期
2、吸气性呼吸困难期
3、呼气性呼吸困难期
4、呼吸暂停期
5、终末呼吸期:意识完全丧失
6、呼吸停止期:死亡
如果被勒的人侥幸活了下来,他的声带会被破坏,今后说话会嘶哑。在电影里,当有人被勒住的时候,他们说话的声音通常很沙哑。这是因为喉部连接着咽部和气管,负责控制音调。被勒住的时候这里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气管除了是我们呼吸的通道,也是我们说话的通道。
那么为什么有些被勒颈的人结果不同呢?这有几个影响因素:
1.施暴者的位置选取
若是绳子在甲状软骨附近,位置较低时,这时候绳索会压迫气道,从而导致氧气的摄入绝对不足,导致窒息死亡;若是在喉头以上的位置,更容易造成神经的压迫,比如颈动脉窦感受到压力升高,会迅速降低血压,反射性心脏骤停致死;血管压迫的话是基本上哪个位置都会出现的,只是程度不一样,最终导致器官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死亡。
2.脖子的粗细
脖子越粗说明皮下脂肪或者呼吸道周围的脂肪越多,易出现脖颈处的血液循环障碍,本身就有循环就差的人,在被勒的情况下自然更容易出现危险。
3.受害者求生欲
施暴者就算再强大,一个人的求生意识如果足够强,也能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实力相当或略低于他:可以通过掰他的手指和猛踩他的脚趾缓解他持续用力。体重够重或力量比他大:在他勒住你的一瞬间,扭头同时腰上用力,双手反抱住他的后脑勺或后颈迅速蹲下将他朝前摔出。
急中生智也不是句空话,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划重点,如果被勒住了要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抛弃一个错误的想法,那就是像电视剧中那样用双手去抓脖子下面的绳子,试图把脖子跟绳子之间拉出点缝隙,这种行为一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在现实中还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在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轻易尝试,否则后果真的会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