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血反应免疫血清与其相应的抗原细胞(血球、细菌及其组织细胞)相遇,并在补体的参与下可出现溶细胞反应。依抗原、抗体的种类不同可有溶血反应、溶菌反应等。溶菌反应只在某些细菌中出现(如霍乱弧菌)。应用溶血反应是补体结合反应中不可少的因素。溶血反应是由于抗
一.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丧失造血功能、血栓、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PNH的发病率很低,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系。PNH的临床表现不一,疾病进程多变,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最近15
实验概要本文以鼻疽为例介绍了固相溶血试验(solidphasehemolysistest,SPHLT)的原理及操作流程。实验原理固相溶血试验是借鉴了单扩散溶血试验(singleradialhemolysistest,或称被动溶血技术)而建立的一项血清学新技术。在红细
实验方法原理溶菌反应只在某些细菌中出现(如霍乱弧菌)。应用溶血反应是补体结合反应中不可少的因素。溶血反应是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并吸着了补体,而使红血球在补体的作用下被溶解,于是产生了溶血现象。实验材料绵羊红血球试剂、试剂盒溶血素豚鼠血清生理盐水仪器、耗材小试管
一.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丧失造血功能、血栓、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PNH的发病率很低,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血液循环中的microRNA表达变化指征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同时,血液样品在临床易于获取,且稳定不易降解,因此对于microRNA标记物筛选具有广阔研究前景。血清/血浆样本用于microRNA研究的挑战血清血浆中不包含细胞,且microRNA含量低microRN
[原理]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能激活补体,若抗原是绵羊红细胞,那么补体被激活后,使绵羊红细胞溶解,出现溶血现象。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参与本反应的五种成分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待检系统,即为已知抗原(或抗体)和待检抗体(或抗原)另一
实验概要本文以鼻疽为例介绍了固相补体结合试验(solidphasecomplementfixationtest,SPCFT)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实验原理原理与直接补体结合反应的原理相同,即以是否溶血为标志,间接测定补体是否被特异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消耗的一种血清学反应。如果不溶血称为固相补体结合试
如何避免血液标本溶血现象?应注意的细节?实验动物血液标本的处理系列四-------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1、采血针头内壁不光滑采血针头分类:1)不锈钢针头:外壁光滑,内壁看似光滑,实质毛糙,容易划伤细胞,引起溶血级联反应,导致血液标本溶血。2)静脉滞留针:外壁光滑,内壁光滑,可以避免划伤细胞,有效防
抗血清的制备【原理】:用抗原刺激机体可以产生抗体,抗原的性质、纯度和活性影响其免疫动物后获得的抗体的的特异性和效价。在体外有目的的制备抗原,经初次、再次免疫的过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抗体。【注意事项】①制备佐剂时,一定要顺着同一方向用劲磨。②检查油包水的方法:培养皿内加水,滴入混匀液
实验方法原理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很多,按采血部位不同,可分为:尾部采血(割、剪鼠尾),鼠尾刺血法,眼眶静脉丛采血,断头采血,心脏采血,颈静脉(动脉)采血,腹主动脉采血,股动(静)脉采血,耳缘剪口采血,耳静脉采血,后肢外侧小隐静脉采血,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采血,毛细血管采血,翼下采血等。实验材料家兔狗豚鼠
实验方法原理《名医别录》对人参的临床药用选择还有“人薓乃重百济者,星系而坚白,味薄於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辽东,形大而虚软,止应择取之尔,实用并不及上党者,不乃百济远矣,百济今属高丽,高丽所献兼有两种”的描述,实验材料小鼠试剂、试剂盒绵羊红细胞补体都氏试剂人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仪器、耗材微量加
目前,随着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来院体检的人数和体检的项目也不断增加。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大多数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HBsAg血清学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说明当检测信号吸光度值(A)超出试剂盒设定的阳性判断值时,即判
【原理】补体能使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BC)发生溶血,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呈正比例关系。因此,将新鲜待检血清做不同稀释后,与致敏红细胞反应,测定溶血程度,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量判定终点,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以50%溶血判断
实验方法原理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溶血综合征患者体内产生一种冷反应性抗体(D-L抗体),这种抗体是一种IgG,在37℃下与红细胞不能牢固结合,当温度低至20℃以下时,如有补体存在D-L抗体便能结合于红细胞表面,当温度再增高至37℃时,由于一系列补体参与反应使红细胞膜上形
1.标本的采取和保存可用作ELISA测定的标本十分广泛,体液(如血清)、分泌物(唾液)和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均可作标本以测定其中某种抗体或抗原成份。有些标本可直接进行测定(如血清、尿液),有些则需经预处理(如粪便和某些分泌物)。大部分ELISA检测均以血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可产生不完全抗体,由于这种抗体体积较小、长度短,只能与颗粒抗原一方相结合(又称单价抗体),因而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Coombs首先根据抗体存在于球蛋白,注入异种动物的球蛋白又是抗原的原理,将含有不完全抗体的血清球蛋白免疫异种动物,获得抗球蛋白抗体,此种抗体可以起到桥梁作
血清学反应是指:相应的抗原与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作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凝集现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血清学反应来鉴定分离到的细菌,以最终确认检测结果。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1)抗原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当有共同抗原体存在时,会出现交叉反应。2)抗原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这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性及检验方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
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单核细胞增生李
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
作者:黎海澜,焦伟,刘晓芳,王巍华,吴慧敏【关键词】输血;输血反应;过敏反应输血反应是困扰安全、有效输血的重大问题。为了解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笔者对我院19303例临床输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特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过滤白细胞的质量控制及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不同过滤器过滤白细胞的血液作常规外观、热源及无菌试验质控,并随机抽取902名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其中以482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病人为观察组,42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
在临床检测中,常常遇到溶血的标本。溶血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究竟是否有影响,各文献报道很不一致,本文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及其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讨论。1标本溶血的原因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1]。体内溶血
大量研究表明,血液循环中的microRNA表达变化指征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同时,血液样品在临床易于获取,且稳定不易降解,因此对于microRNA标记物筛选具有广阔研究前景。血清/血浆样本用于microRNA研究的挑战血清血浆中不包含细胞,且
[实验原理]补体能使抗体致民敏的羊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根据溶血程度可测定补体总活性。以溶血百分率作纵坐标,相应的血清补体量为横坐标绘图,可知在50%溶血附近补体的量与溶血的程度呈直线关系。因此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以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敏感。故称为50%溶血试验,即CH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