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12江苏
很多人对体检中心的许多检查项目望而却步,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担心——辐射。
尤其还有不少传言说,辐射会致癌?听起来怪吓人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在体检机构或者医院进行常规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到底对我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一、并不是所有的体检项目都有辐射
在讲辐射之前,我们先来搞明白什么是“辐射”?
简单来说,就是来自宇宙射线和自然界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实际上,我们一直身处在有辐射的环境中。
辐射分为两种,一种是电磁辐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比如电磁炉、微波炉,主要产生热能。
另外一种叫做电离辐射,这种辐射能量较高,可以对细胞甚至DNA造成危害,比如X射线等。
搞明白啥是辐射后,我们来看看医院那些常见的检查项目:
项目一:B超检查
先来下一个结论:B超检查没有辐射。我们平时在体检中会进行腹部B超等项目进行检查,它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特别是组织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超声探头一面发出超声,一面接受反射波,并通过反射波成像。
和辐射半毛钱关系没有,所以大家在进行B超检查时就别担心了。
项目二:核磁共振检查(MRI)
我们在进行颈、腰椎间盘疾病、半月板检查等通常都会要求做MRI。MRI的原理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身体里的原子在强磁场作用下发生了共振现象,通过磁共振仪器把共振的轨迹记录下来,最后经过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重建。
看完上面的原理,大家也应该心知肚明:别看磁共振检查有一个“核”字,但和辐射没有关系。
真正有辐射的是什么项目呢?X光摄影(DR)、CT和核医学。
二、这些有辐射的检查会致癌吗?
不会,一次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是0.02~0.1mSv,与坐一次长途飞机接受的辐射相当。
目前没有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影像学检查或影像学引导下操作与癌症有直接关系。科学家对1945年日本原子弹爆炸超10000例幸存者数据做了研究,经过60年的随访,他们发现发生任何实体癌的风险都与辐射剂量增加呈线性关系,但剂量<100毫西弗时内未见该线性关系。
而我们的影像学检查远远小于100毫西弗。
毫西弗:辐射剂量是以人体组织器官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辐射能量来计算,它的计算单位是「西弗」,或是「毫西弗」
项目一:X光拍片(DR)
X光拍片可粗略检查肺、主动脉弓、肋骨等。X线在穿透人体后对组织器官形成一种不同的衰减作用,衰减以后形成的组织密度差,再以模拟数字方式转化,形成可以观察到的一种黑白灰阶影像。常见X光检查所含的辐射量:
检查项目
平均有效剂量(mSv)
口腔X线
0.005
胸部X线
0.02
乳房X线
0.7
腰脊X线
1.7
项目二:CT检查
CT环绕患者进行X线照射,探测器接收信号后,通过模拟数字转换获取电子密度信息,通过不同算法处理后从而获得我们所需影像。通常来说,CT所含的辐射量远远高于X光检查。常见CT检查所含辐射量:
头颅CT
2
颈部CT
3
骨密度检测
肺动脉造影
5.2
胸部CT
8
冠状动脉造影
8.7
腹部CT
10
看看这张图,可能会帮助你更好的感受CT的辐射量↓
项目三:核医学
核医学检查前,须经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将相应的显像剂引入受检者体内。而所谓的“显影剂”,也通常称为“放射性药物”。常见的核医学检查所含辐射量:
肾动态显影
1
全身骨显像
6
心肌显像
PET/CT
20
明白了吧,这些常见的检查大都是非常微量的辐射,在不过度检查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
烟草中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质叫钋210,可释放α射线,如果每天吸30支烟,每年的辐射大约为13mSv。相当于做了6.5次头颅CT检查,或拍了650张胸片。
三、在放射室等待检查有危险吗?
多虑啦多虑啦。
放射科的墙、门都有特殊材料能屏蔽辐射,所以不要再过度焦虑了。不过这两类人还是要注意远离含辐射的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
儿科患者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的风险高于成人,因此应尽量避免并考虑其他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和MRI。
孕妇:
宫内胎儿直接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儿科癌症风险。因此妊娠女性不应接受骨盆电离辐射影像学检查。
另外,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措施保护自己,在检查中尽量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比如齿科的时候做口腔X光拍片或全口CT扫描,注意佩戴颈部铅垫保护甲状腺,比如胸部拍片检查时,注意佩戴腰部铅裙保护生殖部位器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