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各大体检中心人满为患,一些福利较好的单位会把PET-CT作为员工高大上的体检项目。
说PET-CT高大上,是因为检查一次PET-CT,就要花费7千~1万的人民币,相比普通的体检项目,PET-CT仿佛抬高了“好几个档次”。
那么,高大上的PET-CT项目,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PET-CT技术
PET-CT实际是由PET和CT两种成像技术构成,都具有放射性。
CT是指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其本身就是用较强的辐射来成像,可以从形态上分析,并发现解剖学异常的病变。
PET是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需要将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内,可以实现在仪器上显影,尽管在解剖学上不如CT,但却可以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
将PET和CT的优势结合起来,医生既可获得病灶的解剖定位,又可了解代谢信息,从而对疾病做出更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在美国,PET-CT只适合癌症患者或极少数超高危人群,有助于监控患者的癌症进展(比如复发),而对健康人群的效果不佳,而且美国保险公司(美国医疗费用绝大多数由私营保险公司承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大多数医生都不建议健康人群进行PET-CT检查。
PET-CT作为健康人群的体检项目,效果如何?
其实,PET-CT并不适合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查体检项目,抛开价格因素,漏诊、误诊、辐射三种因素限制了PET-CT的适用人群。
1)漏诊
所谓的漏诊,在医学上是由于“假阴性”造成的,即虽然有癌症但没查出来,全身PET-CT扫描分辨率并不高,对于小体积的早期肿瘤无能为力。PET-CT一般都是针对特定部位进行检查,比如肺部PET-CT、脑部PET-CT,前提条件是知道要检查的具体部位。此外,PET-CT对不同癌种的敏感度也大不相同,像前列腺癌、膀胱癌就很难通过全身PET-CT发现。
2)误诊
误诊在医学上由“假阳性”造成,本来没有癌症却被错误诊断为癌症,导致让患者痛苦不堪的过度治疗增加。比如,PET-CT会把发言、结核等良性病变也错误地当成癌症,造成了器官切除的后果。
3)辐射性
据研究显示,做1次全身PET-CT检查辐射量大概是10~32mSv(毫西弗)。
为什么PET-CT辐射量会是一个范围值呢?
2009年,香港大学Pek-LanKhong博士的团队发表了关于PET-CT辐射剂量的研究结果:
由上图可以看出,由于PET-CT中的CT分为低剂量CT、中剂量CT和高剂量CT,不同剂量的CT造成的辐射剂量相差较大,因此如果癌症患者非做PET-CT检查不可,建议也先采用低剂量模式,尽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1mSv辐射究竟有多大?
为了更好了解mSv,我们来看看美国FDA公布的常用X射线检查(包括CT)的辐射剂量:
在震惊世界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露事件中,泄漏的次日,核电站周边1公里内的辐射量高达351.4微西弗/小时,即一天的辐射量为8.43豪西弗。
也就是说,做1次全身PET-CT检查的辐射量10-32mSv(毫西弗),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停留一天多,这样是不是就有了直观的感觉呢?
其他体检项目的效果
除了PET-CT,还有其他的一些体检项目,在筛查癌症方面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比如,拍X光片筛查肺癌、用CT/远红外线筛查乳腺癌等。
1)拍X光片查肺癌:难以发现早期肺癌,获益不大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体检是通过拍胸部X光片的方法筛查肺癌,但很难发现早期肺癌,等到查出时通常已到了中晚期。
由于常规剂量的胸部平扫CT辐射量较高,每年做该检查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不适用于普通体检。目前,普遍使用辐射量较低的低剂量螺旋CT作为替代性肺癌筛查项目,不仅辐射量低、其分辨率也较高,能够发现早期肺癌,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尽管如此,但低剂量螺旋CT在筛查早期肺癌上仍具有一些潜在的危害,比如辐射危险和较高的假阳性结果,不建议40岁以下的人群每年检查。
2)用CT、远红外线筛查乳腺癌:检出率较低,结果或存在较大误差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用CT进行乳腺癌检测的检出率不高,而用远红外线检测乳腺,会出现由于检查机器性能较差,造成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
早期筛查乳腺癌,建议先通过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目前,筛查乳腺癌的最佳组合方法是“B超+钼靶”,由于钼靶检测存在低剂量X射线的辐射因素,不建议每年都做。建议先采用无创、安全、检出率高的B超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再通过钼靶检测进一步确认。
后话
尽管单次的PET-CT检查对人体造成的身体危害有限,但如果大规模使用高辐射性检查则会增加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
至于PET-CT技术曾被大肆宣传的原因,一来是为了迎合土豪人群的高端需求,这类人群不缺钱,比较惜命,舍得花钱换健康。二来是无利不起早,毕竟一次PET-CT检测能够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因此,如果健康人群的体检项目包含PET-CT检查时,不妨先想想它的漏诊、误诊和辐射性,毕竟,即使我们舍得花重金买健康,也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钱花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