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摸清当下中国在线付费问诊的风向,近日,健康点智库发布了《消费升级,在线付费问诊时代开启》的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探其究竟。
起步晚,增势快,中国市场前景可期
谈到远程医疗,我们总会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将中美两国的情况进行比较。
从整体市场来看,美国移动医疗行业已进入数据驱动决策的阶段,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与在线医疗均有细化的法律规定,医保、商保等支付要素已深度参与其中,未来将趋向纵深化发展。
据公开数据,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接近1亿人增长到2016年的2.94亿人,并预期到2017年底,用户规模将增长到3.6亿人。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达103.5亿元,预计2017年将增至120亿元。
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在线问诊的中坚力量:主治医生与住院医师
当人们在网上寻医问药时,最想知道的一定是回复我的医生是谁,是什么职位?
从医生的机构背景来看,移动医疗公司都首先青睐三甲医院的医生。但基于医改的大趋势,各平台也都在向基层发力。
对于医生的收入水平,参加调查的平台均表示无法简单计算医生在其平台上的平均收入。因为医生因其职称、口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开通服务的类型和提供服务的频次不同,收入差距很大。也有平台透漏医生年收入有的可达百万。
近40%用户仍倾向于免费问诊
随着在线问诊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优质的医生入驻平台已经不足以维持持久的生态健康,如何能确保医生与用户在平台上的持续互动关系,是平台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这就不得不提到收入和激励模式。
通过分析,《报告》指出,现有的收入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开放海量医生入驻,医生凭其问答量获得收入及从内容生产扩展到付费在线问诊。
显而易见,在线问诊平台想往付费模式转变的意愿强烈,那么付费在线问诊的患者端市场趋势是否已形成?《报告》给出的调查数据显示,仍有37.50%的用户(患者)倾向于免费问诊,1.67%倾向于付费问诊,超过五成的用户(患者)两者都可。
虽然希望免费的用户接近4成,但这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对于在线轻问诊的付费门槛已开始持接受态度。被调研用户中,84.86%的人也表示,相比于自己在线问诊医生,更愿意给自己的家人如父母、孩子购买在线付费问诊服务。
线上渠道和线下联动并举
正如春雨医生新任CEO张琨所言,互联网医疗经过近三年的打磨,已经从“颠覆医疗”的思想转变为“拥抱医疗”。
“流量为王”这一互联网法则在轻问诊平台同样适用,但是与单纯追求线上流量的传统做法相比,现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显然更注重与线下的联动。
参与调研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上渠道合作上的策略各不相同,但对于线上与线下医疗机构的合作或自建,都表现出相当的重视。
春雨医生就给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巩固C端在线问诊业务,另一方面是帮助医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能力,把医院、药企、保险等合作伙伴连接起来,这相当于在传统HIS供应商的基础上做增量市场,重运营、轻产品、强服务,更好的与C端用户连接在一起。
另外,更多的平台将目光投向了线下诊所。丁香园已在杭州建立了两家实体诊所,并拿到了基本医疗保险资质。
实际上,中国患者对于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确有强烈的需求。《报告》指出,从2016年开始,免费轻问诊转向付费轻问诊的趋势也已经趋于明朗。从轻问诊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来看,向在线医疗服务发展,打通线上、线下合作闭环的想法已是共识,并且各家均在契而不舍的努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