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农记》系列公益纪录片聚焦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农”)深度参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出第二集《论文写在大地上》正式播出。本集生动展现华农的师生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惠民爱农的理念,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生产力,通过科技与教育双轮驱动,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一、华农力量:科技创新与教育精神双轮驱动
从水稻智慧无人农场、优质品种栽培等华农项目入手,展现现代农业领域我们的科研成果通过师生共创,打开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课题。《爱农记》的探访人肖媛带领观众一起走进华农的实践基地,观看、学习、体会、感受,让大家能够全面了解华农在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教育引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能看见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巨变!在摄制组与华农师生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的过程中,令人动容的是不辞辛苦的老一辈院士和专家,脚下的泥土与肩上的使命诠释着新时代教育的精神。同时我们也看到华农师生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测,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智能温室、精准灌溉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作物品质,节约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大数据可赋能精准种植,促进农业生产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的重大跨越。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正是华农师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有力见证。
同时,作为农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华农不仅专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还高度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育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现代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产学研结合以及现代农业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中,《爱农记》团队以及探访人通过田间课堂、实地教学等形式,亲身体验华农教授现场授课,结合实际操作,深入浅出地讲解农业知识,让华农师生展现出对农业事业的热爱与憧憬。此外,华农还邀请农业企业家、技术人员授课,拓宽学生视野。通过支教、科技下乡等活动,华农师生将理论知识与田间实践相结合,培养既有理论又懂实践的现代化复合型农业人才。这些毕业生回到家乡后,运用所学知识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成为“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力量。
二、时代担当:投身乡村振兴,赓续传承华农精神
”论文写在大地上“作为本集纪录片的核心主题线索,不仅在于展现了华农师生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更在于传递了一种时代精神与爱农情怀!
三、展望未来:联合更多社会力量,共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