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言秽语的小吴,不过是一个被互联网捧杀的悲惨小人物
当初被网友硬生生捧上来的小人物,如今回头用“恶心”报复社会。
杭州租房小吴,也称发际线小吴,一个靠1818黄金眼沙雕新闻火起来的网红,居然能有连上三条热搜的待遇,可见牌面之大。
而这一切事件的起因则是这几张被人爆出来的聊天记录(其实还有一些截图,但是实在看不下去就放两张稍微感受一下,反正内容都差不多),“吴”“鸡”之谈这一成语也是从这里传播出来。
当然敬业的杭州网警亲自出面,还顺带科普了一番“万事都要讲证据”。
所以都有钱请律师了,为什么不顺便买个水军,控控评呢。
网友们嘲讽的点则在于这封律师函的第一句话,律师所接受“艺人”吴正强的委托。
注意看这艺人二字。
当年口口声声说着不踏足娱乐圈,只想好好干房产中介的小吴,究竟是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了“艺人”?
艺人是什么?
曾经是指有才艺者,他们对外也自称“文化艺术工作者”,现在定义广泛了,任何的娱乐工作者都可以称之为“艺人”。
那我们的小吴做了哪些工作来对的上“艺人”这个称号呢?
——与吴镇宇、古天乐、袁咏仪一起出演电影《家和万事惊》,电影我没有看,所以也不知道小吴的演技水平究竟如何。
——参加了一挡地方自制的综艺节目,还参加了一档芒果台几十年的老节目,两档节目不同的发言,也真是给自己打脸。
△《虎哥脱口秀》
△《快乐大本营》
——拍了一组时尚大片,证明了只要拥有足够好的摄影、后期、化妆、灯光等,是个人都可以是时尚的宠儿。
这么看来,小吴被称之为“艺人”过分吗?
不过分,只能说,现在“艺人”的门槛真低,而小吴入了“艺人”的门,却没有习得“艺人”的规矩——万事都得步步为营。
毕竟混这个圈子的人都是营销界的一把好手,对于市场营销、心理学等研究都是细致入微。
对于这次的“撩骚”事件,网友们在乎的也并不是事件本身的真假,与小吴撩骚的对象究竟是男是女,是不是被陷害,聊天内容以及朋友圈是不是小吴所发……
网友们在乎的是,当初被你们捧起来的网红,终于来恶心你们了。
说实话,在这场事件中大多数的人都是幸灾乐祸,当然也包括我。
很多人说小吴这一次丑闻的曝光,不是人设的崩塌,而是本性的揭露。但是小吴的本性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况且谁的本性之中不掺杂一点阴暗。
我很喜欢《JOJO的奇妙冒险》第四部中的矢安宫重清这一角色,当他没钱的时候会将钱分给小伙伴,但当他有钱的时候却变得非常的贪婪,甚至想要杀了自己的小伙伴。
因为诱惑,矢安宫重清贪财的阴暗面被激发了出来,但是他也并不是一个坏人。
同样,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小吴也是因为诱惑将“猥琐”这一阴暗面激发了出来,何况这一段聊天内容如果发生在一对情侣之间那也算得上正常。
所以,小吴也并不是坏人,仅仅是一个被互联网捧杀的悲惨小人物而已。
在如今,每个人手机里都装着众多的互联网社交产品的时代,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的用户活跃度是新时代“商人”们头疼的问题。
曾经的商人们创造了平安夜吃平安果,创造了光棍节从而促使这个节日成为了如今的双十一,还顺势创造了一个双十二,这些都是商人们为了卖出商品的“阴谋”。
对于这些互联网社交产品来说,最怕的就是没有话题,没有内容,而这些像小吴一样的网红,功能上和双十一是一样的,只不过双十一是绿色可循环多次使用,而这些网红只是一次性餐具,用了就扔。
那么小吴是如何被互联网玩弄于股掌之间?
原本只是一则普通的消费者被欺诈的社会新闻,因为新闻当事人的眉毛与发际线,确实有着足够的喜感,从而新闻被各个大V广泛转发,带动了第一波用户。
新闻火了,新闻当事人也就火了,各种沙雕表情包也出炉了,在各个社交平台传播,带动了第二波用户。
——紧接着媒体、经纪公司开始昧着良心“怂恿”。
即使一开始还保持着清醒,但是在这么狂轰滥炸的彩虹屁下,小吴最终还是走上了“网红”的道路。
但是小吴这一类就是“意外走红型”,类似的还有因为颜值火的“吹头小哥”,因为说话方式神经病的“叶良辰”,因为沙雕新闻一百块都不给我的“百元哥”……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喜欢他。
△王境泽
小吴就是没有参透“网友有多无聊”这一本质,如果他始终保持清醒,现在有可能还是一个房产中介,但偏偏被鲜花和掌声的假象所吸引走上了“艺人”的道路,最终出了事被千夫所指。
互联网从来就不缺看戏的人,小吴消失了,还会出现另一个小吴,所以这些意外走红的网红是死是活,与互联网大佬无关,也与看戏的网友无关。
这些网红只是成为了这些互联网产品的牺牲品。
就像假笑男孩参加微博盛典,迎合着所有人假笑合影,连自己都不知道意义在哪。
在这个虚拟世界,互联网大佬们就像是耍猴人,这些意外走红型“网红”就像是猴,网友就是观众,看一时的乐呵。
如果这猴能将网友也变成猴,那么这又将会是另外一场精彩的演出,但是对于耍猴人来说,这都无所谓,有演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