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近日,湖北南漳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制贩假药团伙,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这些人将淀粉和柠檬酸,混合后制成五颜六色的胶囊,装进印刷有各种神奇功效说明的药盒里,就变成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所谓“神药”。
另一边,经济学家管清友近日也在“打假”。他在微博表示:“谁能想到,竟然有人冒充我给大家荐股。这让我情何以堪。我都不懂具体的股票,怎么给别人推荐?更何况,这是一个严肃的合规问题,也是底线问题。”并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如果发现,赶紧报警。
此外,随着高考临近,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降压“神药”竟是淀粉?!成本几毛钱!警方查获大量假药成品
近日,湖北南漳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制贩假药团伙,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这些人将淀粉和柠檬酸,混合后制成五颜六色的胶囊,装进印刷有各种神奇功效说明的药盒里,就变成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所谓“神药”。
此前,湖北警方在一药店发现了强力宝等宣称有降脂降血压功效的药品,经过鉴定,这些都是假药。随后,警方对假药的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和抓捕,查获了大量的假药成品和包装材料。经过调查,警方又锁定了一名网名“红包”的制作假药的犯罪嫌疑人。
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张鹏:我们制定了很多预案,他往哪里跑,我们就能将他抓回来。终于在犯罪嫌疑人逃跑的过程当中,将“红包”现场抓住。
在这名嫌疑人生产假药的现场,警方查获了各种制造假药的设备和大量的假药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公安局李庙派出所副所长李云龙:这些假药成分主要是淀粉、柠檬酸,还有一些少量的中药粉末等混合包装而成的,谎称能降脂、降血压。假药成本大概是几毛钱。他包装好后,以2元的价格卖给下线,经过几个下线倒手之后,最后以8元卖给药店,药店再以20元卖出。
目前制贩假药的团伙6名成员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管清友:赶紧报警!
近日,经济学家管清友在微博发文表示,近日有人冒充他向投资者荐股。管清友称:“谁能想到,竟然有人冒充我给大家荐股。这让我情何以堪。我都不懂具体的股票,怎么给别人推荐?更何况,这是一个严肃的合规问题,也是底线问题。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如果发现,赶紧报警。”
除了管清友,近日,百亿级基金经理郑巍山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
6月2日,银河基金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银河基金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通过网站、公众号等途径发布“申万宏源与银河臻选多策略混合基金郑巍山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申万宏源与银河臻选策略基金经理郑巍山团队已达成A股券商专用通道的战略性合作”等不实信息。
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考试虽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避开安检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高考期间,全国各地莘莘学子将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为梦想拼搏,在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确定每一名考生有无违规违纪行为。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真是得不偿失。
虚假宣传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锦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