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道德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伦理道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育伦理;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体育伦理思想,能较好地协调古人从事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利益关系,反映时代精神。然而,进入高度发达的今天,以伦理道德为重心的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影响下出现了一定的弱化和衰退,严重地制约着现代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体育道德规范,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渊源进行探析,并采取扬弃和内省的方式,实现体育伦理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1]

1伦理政治型文化与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

“一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产物。”[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专制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始终是以封闭、分散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这种自然经济形态下,老百姓思想封闭,因循守旧,其活动基本限制在家庭范围内,从而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别强调宗亲血缘和家庭伦理思想。并散射开来,要求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有礼有序,和睦相处的人身依附关系,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在政治结构上,至周朝起,中国封建社会就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制度,就是以血缘家族为出发点,通过“家国同构”的组织建构和“由家及国”、“移孝作忠”的价值导向,达到族权巩固王权,宗统保护政统的目的。[3]表现为对内以血缘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序列,对外用分封制(姓氏和亲戚)和宗庙祭祀制度来维护和巩固统治。实质上,封建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家天下”“宗主即君主”思想的背后,只是借助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庭伦理和血亲道德对其思想的制约作用,使人们自觉遵守儒家的“纲理伦常”和“礼制”思想,达到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由此可见,伦理道德在社会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最终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世间伦理纲常、现实专制统治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伦理性和政治性特征。中国古代体育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其说是被伦理政治型文化深刻影响,不如说古代体育已经成为一种道德教化、礼仪培养的政治工具:古代礼射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旨在“明人伦,知礼法”;儒家主张“文武兼备”,其目的在于提升道德修养,成为君子、圣人;武林各派首倡“武德”,以匡扶正义、捍卫祖国为己任;岳飞背负“精忠报国”之志,拼死沙场,不吝其生……[4]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伦理政治思想已深深渗透到我国古代体育中,使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处处体现“求善”“求治”的意蕴,表现了儒家“仁爱”“礼治”精神。而古代体育过于强调其伦理内涵和政治功用,弱化了竞技体育应有的激烈、竞争的本质特征,与宗教、军事、医学等的紧密结合又加剧了这种倾向,后逐渐发展成为与西方体育风格迥异的“哲学体育”。

2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

2.1天人合一—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博大精深、意蕴深远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毕业论文古代体育作为伦理、政治的附属物,始终以“天人合一”为思想主线,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也是古代体育活动的主体价值所在。所谓“损肤不孝”、“生以养存”,古人从事体育活动之目的在于修身养性、立身治世,与自然、社会保持一种和谐或稳态,体现了对人自身终极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体育的竞争和博弈意识,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尊重对手、关爱生命的可贵品质,对中国体育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应看到,“天人合一”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内外和谐与平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力量、速度和高度等体育因素的追求,背离了竞技体育固有的竞争、拼搏的本质特征,促使古代体育活动朝着重道德教化,轻竞技对抗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儒家“尚德不尚力”过于看中体育的政治功能,道家“尚柔守雌”而完全脱离社会,人们在儒道两家思想的交织影响下,往往安于现状、守柔不争,表现出与西方的武士精神、决斗风范大相径庭的大陆民族依附性特征,古代体育作为封建道德法则的形式而存在,则表现出了竞技性的缺失,表演性和技巧性的冗余,中国古代体育在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压抑下畸形发展,不可能全方位地走向世界。

2.2和合中庸—以和为贵的处事准则“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融会贯通,由此便形成了中华文化和合的思想观念。“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中华文化和合思想极具辨证思维,它积极地看待自然与人文、社会的差异和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反映在体育伦理思想上,主张科学地吸纳不同流派的伦理精髓,通过异质文化内部的磨合、交融,达到外部的整体和谐。纵观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是以哲学文化为背景,儒道伦理共存互补为主线,援引阴阳五行说,兼揉法、墨、释、医诸家的伦理综合。体育伦理领域这种“兼容并蓄”的博怀,正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和合思想观念。故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代体育伦理思想中,既重事功,主张“不仕无义”,又崇尚淡泊名利,行走江湖的侠义情怀;既倡导儒家“仁”“礼”伦理道德学说,又倾心于道家清心寡欲养生理论。

和合思想在儒家和谐理论中表现为“中庸”思想。硕士论文中庸之道强调人和,反对纷争,重群体,重友谊,适用于人际交往的各层面,在古代体育活动也得到贯彻。传统养生要求“顺应四时”;蹴鞠力求营造“三朋和气满,入队笑声喧,四海人皆喜”的和谐氛围;太极拳要求身形“虚灵顶劲,尾间中正”,推手时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丢不顶”等,[7]正是这种中庸之道的直接反映。

因“天人合一”思想而生的和合中庸观念,对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建构具有双重意义:和合中庸思想注重社会的整体和谐,这对于中国体育形成团结合作、友谊第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中庸之不偏不依,允之适度观念,限制了人格独立,约束了个性解放。古代体育参与者严守伦常之理、中庸之道,难以突破伦理道德的束缚,在个性上严重缺乏冒险、竞争、超越的精神,从而决定了古代体育始终缺乏“力”之美,最终发展成为与个性张扬的西方体育完全不同的体育形式。

尊德重礼—德礼并举的伦理规范根植于伦理政治型

文化背景下的古代体育,始终把道德礼仪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践寓之德礼的“准体育”,影射和强化了深刻的伦理内涵,培养具有理想人格、文武兼备、身心俱德的君子、圣人。

礼射是我国古代的习武礼仪活动。后经儒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思想指导得以重新整理和诠释,进一步强化了道德礼仪的教化功能。一方面,礼射继续保持了繁琐复杂的礼仪程序,体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礼记·射义》开篇有云:“古有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行乡饮礼,故燕礼者,所以明臣之义也,乡饮酒者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不仅如此,礼射还按照参与者的不同等级身份对配乐、侯(箭靶)、标准(父鹄、子鹄)等加以区分,旨在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即按既定的方针政策行事,达到明“君臣之义”和“长幼之序”的目的。[8]另一方面,寓教于射,重视礼射的道德教化功能。祖师孔子主张“射不主皮”,淡化射技的同时,重视射手的道德礼仪培养。提倡“揖让而升,下而饮”的爱人精神。孟子也指出“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从而确立了“正己从事,不怨他人”的体育道德。

武术是我国古代体育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体系的一个全息影像。医学论文综观古今所有门派都不约而同地默许和尊崇“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思想,把培养德、礼作为习武的前提条件,放在首位。而各门派的门规戒约和谚语格言中,都蕴涵了丰富的伦理内容。

武林门派要发扬光大,首先要精心择徒,而在众多入门标准中,犹以德性考察为重。少林强调“道勿滥传”,应传“贤良之人”;峨眉主张“不仁者不传”。练武以“德薄艺难高”为指导思想,把武德培养视作通向上乘境界的精神航标。这样督促练武者在修炼武功的同时,既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笃行儒家伦常之理,中庸之道,提倡忠孝仁义,贤良方正的道德规范。又培养谦和忍让,立身正直,取义轻利,守信重诺的侠义精神[9]。而德中必有礼,礼作为德的外在体现在武术活动中也留有诸多痕迹。习武者相见必抱拳以礼,若要切磋武艺,在交手之前必有“有礼”、“承让”之类谦恭语,且武术交手中通常不伤及性命,主张点到为止。

统治阶级倡导寓德于体,把礼的观念植入体育伦理之中,其目的是引导民众在学艺中培养和升华道德礼仪,在习武中尊崇和默许人伦规范,以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体育是中国封建道德体系的一个完整缩影,通过体育可以反映中国古代的道德观、伦理观与审美观。

德礼并举的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在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的同时,遏杀了中华民族的人格独立和拼搏精神,使古代体育活动从一开始就在人们的主体意识中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可能。而没有公平竞争的体育就不是真正的体育,古代体育在德、礼之双重约束下始终保持“准体育”状态,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2.4立德事功—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要成为圣人并非易事,必须把修身作为安身立命,齐家治国之根本,努力实践“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的经世途径,力求达到儒家所倡导的“内贤”“外王”出入坦然的人生境界。

这种爱家及国的民族气节,在重视宗亲血缘,家国同构的古代社会,既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也能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敬仰和尊崇,故历朝历代都大力推行以修身为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治国模式,鼓励老百姓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影射了中国传统文化长久积淀的立德事功—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

中国古代体育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了极大的功利性。儒家主张通过个体的“身心兼修”以达到“文武兼备”的目的,进而提升到或仁或圣的状态;明代少林武僧为抗击倭寇,而抛开佛门戒律,大开杀戒,血染沙场;清末“少林戒约”后十条之首条要求习武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岳飞背负“精忠报国”四刺字,去抗击金兵,虽冤死沙场,但铸就了“忠君爱国”的千古美名,永为世人敬仰。

如果完全抛开阶级局限性,从这一角度来认识中国古代体育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古代体育伦理中蕴涵着立德事功的价值导向和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职称论文集中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意识。古人通过武术抵御外侵,改朝换代,推动中华历史不断前行的同时,促成了民族主义体育思想的形成。另一方面,我们应认识到:古代体育所倡导的“忠君爱国”、“立德事功”等精神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在封建社会里,“忠孝”思想是君权专制主义的伦理基础,“忠君爱国”无疑是“忠孝”思想的标榜和典范,古代仁人义士为了维护君主、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权利和个性发展,重复演绎“忠君爱国”的高尚节义,实质上影射了古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绝对的人身依附和盲从,而这种变相的精神奴役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独立意志和科学精神大相径庭。

古代体育所倡导的“忠君爱国”、“立德事功”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运动员获奖时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崇高的精神荣誉。也可以反思中国竞技体育大环境为何如此“沉闷”,中国竞技选手在世界顶级赛事上为何屡屡发挥失常等等,只因其背负太多的义务与责任。

以上从四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不可避免地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但谈古旨在论今,在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应扬其精华去其糟柏,使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参考文献:

[1]龚正伟,张子沙.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及现代转型[J].体育科学,2000,20(5):12-14.

[2]牟艳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130-132.

[3]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35-442.

[4]张新,夏思永.管窥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8-30.

[5]姜义华,李向平.中华文化读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3-27.

[6]戴有祥,张晓林.论武术文化中的传统哲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3):8-9.

[7]张新,夏思永.管窥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8-30.

1.缺乏参考资料与师资力量

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发现,极少有论文涉及临床医学生医德养成、医学伦理教育。与此同时,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团队师资力量薄弱,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不重视人文科学的发展,造成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陷入困境。

2.重专业知识,轻医德教育

3.考核检测重技能,轻医德评估

不少医学院将考核内容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操作上,目前涉及临床医学生的各种考试均着重考核医学生的技能操作,缺少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缺乏医学伦理方面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的考试与考核。

二、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1.系统做好临床医学生德育工作

(1)重视入学教育及德育宣传。只有抓好入学教育,为新入学医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铺垫,才能更好地培养未来的医学人才。我们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统一印发关于医学伦理学方面的宣传资料,组织新生学习。

(2)加强临床医学学生会建设,将伦理观念融入学生社团工作之中。临床医学学生会是在团委指导下,由临床医学生自己组织构建的学生组织。应当充分发挥临床医学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1]。学生会应当积极组织鼓励临床医学生参加医学伦理道德有关的活动、讲座,调动同学们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的积极性。

2.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最终达成培养临床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学人才的目标。但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方面存在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更加贴合临床实践的需要。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

就经典医学伦理学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加大学生的思考力度。同时可以设立模拟病房,让学生分别饰演“医生”“患者”角色,就一些医学伦理案例进行临床实演,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医学伦理学的内涵。

3.重视临床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意识考核

改变原先仅有的书面考试模式,更多考查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医德知识。考核形式可以采用模拟情景进行考核,考核分数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出科考试总成绩。以此来增强学生重视提高医学伦理学意识。

总而言之,医学伦理学教育致力于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其内容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多元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学伦理教育带来许多挑战,也带来了更多活力。学习、研究医学伦理学是临床医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医学生意义重大。

关键词:百年;天人合德;研究述要

一、“天人合德”研究纵览

1.“天人合德”研究的发轫萌芽期(20世纪初的50年间)

这一时期,“天人合德”研究是以“天人合一”研究为背景的。20世纪初,中国哲学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学者们在近代西学的影响下审视着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其中代表人物严复利用自然科学的进化论考察“天人之辨”①,传统儒家所论证道德本原、心性修养等问题受到冲击。1920年代始,面对工业文明的现代性对中国人道德的影响,新儒家力图在中国恢复“天人合德”的永恒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吸纳、融合、会通西学重新建立并阐释儒家的人文主义。经由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等人的努力实现了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和《新原人》中均阐明“天人合一”

2.“天人合德”研究的独立形成期(20世纪70、80年代)。

3.“天人合德”研究的全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二、“天人合德”研究横向展现

综观国内学者对“天人合德”思想的研究,已走过百年的历史,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具体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天人合德”的实质及理论内容研究

2.“天人合德”的起源及发展阶段研究

3.“天人合德”的地位及现实意义研究

三、“天人合德”研究的特征及未来走向

以上所述,乃百年来中国学者对“天人合德”所作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基本观点,基于几代学人的努力,规模可见一斑,也足可证明“天人合德”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综合考察,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天人合德”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天人合德”研究具有复杂性,在很多问题上都莫衷一是。

从20世纪初,严复的人类社会天演论激起的新儒家对传统人文主义与心性学说的维护;20世纪60年代在天人关系的自然性基础上产生的“天人合德”的伦理道德意义的讨论;及至20世纪90年代关于“天人合德”内容的诠释、历史阶段、文化地位和现代价值的理解以及研究视域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一直争论不休,并没有形成确定一致的结论。长期以来,“天人合德”研究都未形成专门性的研究成果,隶属于“天人关系”“天人合一”的研究中,厘清“天”“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确定天人关系的伦理维度,并将“天人合德”作为中国伦理文化的特质进行思考首先成为学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天人合德”研究的多维面向。

3.“天人合德”研究有待深入,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时至今日,“天人合德”研究已成规模,但并未终结,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也是“天人合德”研究的魅力所在。从宏观而言,在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下,“天人合德”问题如何定位?“天人合德”是否是哲学问题,如何回应近世以来中西学界对“中国有思想,但没有哲学”的疑义?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完成“天人合德”的哲学研究?时下学者多受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影响,对“天”与“人”进行划分式研究,而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另外,“天人合德”既是历史的存在,更是观念的存在,具有过程性和生成性,目前学界研究大多呈现了“天人合德”作为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但其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如何贯彻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如何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作用,其内在机理是什么?却是一个日显重要的问题。总之,百年来“天人合德”研究多在“天人合一”的范畴中进行,对“天人合德”进行专门性研究占比较小;中国哲学视阈的研究较多,跨文化视角的反思较少;事实性的还原较多,动态性的过程式研究较少。

【注释】

①严复:《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刘节:《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问题》,《学术研究》1962年第1期。

③B28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④B27周桂钿:《释“天人合一”――兼论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及其现代转换》,《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⑤B29B44张世英:《“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哲学研究》1991年第1期。

⑥李存山:《中国古代的天人观与主客关系论》,《哲学研究》1998年第4期。

⑦蒙培元:《“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⑧杨国荣:《作为价值观的天人之辨及其多维向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4期。

⑨宋志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

⑩B33苗润田:《本然、实然与应然――儒家“天人合一”论的内在理路》,《孔子研究》2010年第1期。

B11B37沈铭贤:《从“天人感应”到“人天感应”》,《哲学研究》1997年第10期。

B12惠吉兴:《思孟学派天人合一归旨》,《东岳论丛》1988年第5期。

B13杨国荣:《意义的追寻――意义与人的存在》,《哲学动态》2009年第9期。

B14洪修平:《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B15杨维中:《论天人之辩的伦理意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2期。

笔者借鉴比较学在其他学科的运用经验及安全伦理学的发展成果,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安全伦理学领域,提出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定义、内涵、研究分支及一般模式,尝试对这门新学科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

1比较安全伦理学定义

比较安全伦理学是比较安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融伦理学、比较学、安全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2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对象)

一般来说,安全道德可以用于描述性地指称一个社会、群体(如宗教),或个人所提出的某些安全行为准则;也可以用于规范性地指称在给定条件下,所有理性的人可能提出的安全行为准则,即安全道德包含实然与应然2种不同含义,其实然之义是指安全道德习俗习惯,其应然之义是指经过人们理性反思的安全道德。

在这里,笔者把利于安全的行为、动机、心理等统称为安全道德的善,把不利于安全的行为、动机、心理等称为安全道德的恶。在马洛斯需求理论中,人的生存安全被列为最低层次的需求,即只有人的生存安全被保证之后,才会有追求其他需要的可能。在人的所有的目的中,没有比保存生命和安全更为根本的目的,因而这是最大的善。相反,加害他人生命和安全则是最大的恶。

3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学科分支构建

比较安全伦理学学科分支及理论形态的合理划分与内部考察,对于厘清比较安全伦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流派、从整体上理解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把握比较安全伦理学自身的逻辑、总结比较安全伦理学发展的得失,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比较安全伦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探讨安全理念价值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研究价值转化的实践性学科,故笔者尝试从理论与应用2个视角对其学科分支及理论形态进行初步构建和研究。

3.1从理论视角构建

3.1.1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

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是通过比较探讨安全道德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间的界限与标准和给人的自身带来心理、生理安全与否的行为、动机,论证安全伦理的价值及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安全伦理实践,达到保障人身安全、协调人际关系、完善人类和社会的目的M。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分支:

1)比较安全目的论:通过比较方法,以行为所实现的目的、结果安全与否或其安全程度作为评判安全道德善恶的依据的伦理学说,即对的行为在于相比之下结果的最大化或效益的最大化。表现为安全道德的他律性,具有感性主义的特点。

2)比较安全义务论:与目的论相反,义务论强调评判安全道德善恶的依据在于对比之下的最初动机,在于行为本身是否是出于想要维护安全道德的义务、应当和责任,是否遵从了一定的安全道德原则和规范,即对的行为在于是否最大程度遵守安全道德原则。表现为安全道德的自律性,具有理性主义的特点。

3)比较安全德性论:通过对不同情境下的人的安全意识理念、安全道德等因素的对比,以研究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安全理念以及解决如何完善安全观才能安己安人等问题为中心的伦理学,即人们的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适度和中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一行为安全道德价值的最根本的标准。

3.1.2比较安全元伦理学

参考元伦理学的3种理论,比较安全伦理学有对应以下几种理论:

1)比较安全直觉主义:通过人的特殊的安全道德直觉来把握安全概念、安全义务和价值理念等涵义和研究安全道德的善与恶与等问题。

2)比较安全情感主义:把安全伦理学当作一种非事实描述的情感、态度或信念的表达,认为它不具备逻辑或科学那样的普遍确定性和逻辑必然性。它主张安全伦理概念不能定义,否认人们能认识安全道德,认为安全道德判断只是个人通过感性对比产生的情感、情绪的表现。

3)比较安全规定主义:认为安全道德语言是一种用对比方法研究得出的规定语言,不是人纯主观情感的表达,更不可能从纯粹事实陈述中推论出,而是兼具情感调节和事实描述双重功能的。

3.2从应用领域视角构建

从应用领域视角构建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分支是一种集研究领域的分散性与研究方法的交叉性为主要特征的实践研究方式,研究得出的具有时代价值的安全道德理念往往对很多领域的传统安全职业道德规范起到不可忽视的改造和更新作用。根据比较安全伦理学研究涉及的多个行业,暂且列出如下分支学科:①医学医药行业相对应的比较安全生命伦理学;②社会人文环境相对应的比较安全环境伦理学;③科学技术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科技伦理学;

④金融证券等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经济伦理学;

⑤政治公管等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政治伦理学;

⑥网络游戏开发IT等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网络伦理;⑦安全法规对应的比较安全法学伦理学。

4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模式

4.1研究的基本程式

研究比较安全伦理学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模式。根据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特点,把探究模式归纳为以下基本程式: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返回到实践中检验,成立得出一般比较安全伦理学一般规律规范等结论,不成立则返回重新对比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图4)。

4.2研究的方法论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理论性质与理论方法是内在关联的,它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使命内在地决定了比较安全伦理学必须创新研究方法。

西方伦理学家普遍认为,伦理理论原则在理论思维上的位阶为:理论原则是处于上位的,而实践问题是处于下位的,也就是说前者是处于抽象层次的,而后者是处于具体层次的M。故参考西方伦理学家的分类&6一19,笔者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从逻辑上划分为3种基本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双向反思(上下互动)模式。事实上,这也是西方应用伦理学家们迄今为止普遍认同的一种方法论划分方式。

通过考察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模式发现,自上而下模式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理论应用方式,其最突出的理论特征在于对已有安全伦理理论原则的演绎,在这个演绎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对安全伦理原理或原则规范所具权威性的强调。相反,自下而上的模式往往表现出对现成伦理学理论或道德原则规范的权威性的挑战,在思路上更能充分体现比较安全伦理学这样一个新兴学科的创新性。然而从应用视角来看,比较安全伦理学本质上是一种理论反思,双向反思模式既不武断地否定伦理理论的权威性,也不片面地强调“应用”的创造性,它强调平和的、审慎地进行理论修正与规范创造,这一点是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均不可比拟的理论优势。在具体的学科应用中更具专业特色的研究方法也是大量存在的,限于研究目的,就不在此一一考察。

5结论

笔者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安全科学与伦理学领域,创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这一新的交叉学科,并得出以下结论:

1)提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定义,并确立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及范畴,阐述了其研究模式及方法。

2)构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学科分支,并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从理论视角将其分为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和比较安全元伦理学2个分支;从应用视角将其分为比较安全生命伦理学、比较安全环境伦理学、比较安全科技伦理学、比较安全经济伦理学、比较安全政治伦理学、比较安全网络伦理学、比较安全法学伦理学等分支。

3)比较安全伦理学结合了科学理性的对比分析方法和哲学理性的安全及伦理学研究,它处理的问题虽微观,然而肩负的责任却很重大。它涉及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建中.比较伦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44:3-8.

[2]刘星.安全伦理学的建构一关于安全伦理哲学研究及其领域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2):22-29.

[3]刘星.安全伦理与“道德的”安全管理模式建构J.经济体制改革,2007(6):165-167.

[4]刘星.安全伦理与安全生产一解析安全伦理命题,制定“道德的”安全生产激励政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6):79-86.

[5]刘星.加深安全伦理命题研究,推进安全伦理学学科建设一兼论安全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C].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7:11-20.

[6]吴超.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5-15.

[7]吴超,易灿南,胡鸿.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7-28.

[8]吴超,杨冕.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1):3-10.

[9]王婷,吴超.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C].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8-12.

[10]陈松,吴超.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73-78.

[11]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

[2]夏露,刘忠华,洪青.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J].光明中医,2007,22(4):12-13.

论文关键词敦煌本儒家文献分类

论文摘要敦煌儒家文献以写本为主,不仅有较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还具有浓郁的敦煌地域特色。但是,敦煌儒家文献作为一个整体类别一直被学界忽视。为了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就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敦煌儒家文献可分为经典、历史、蒙训和杂著四大类。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多达5万件以上的经卷和文书,其形态有卷子、册叶本以及单片纸叶等,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文字多为汉文,亦有古藏文、梵文等文献。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宗教、儒典以及数学、医学等等。敦煌文献的发现,是我国也是世界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引起了世界的震惊。

这部分参照《四库全书》史部的分类法,略作调整、改动,可分为正史类、编年类、谱牒类、地理类、诏令奏议类等五类。

正史类,包括敦煌遗书中已发现的《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史籍残卷。编年类,敦煌遗书中的编年类史书构成复杂,既有荀悦的《汉纪》、干宝的《晋纪》、孙盛的《晋阳秋》等,还有中晚唐时期在敦煌地区流传的孔衍《春秋后语》、李筌《阃外春秋》等。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遗书中还存在数种不见著录的敦煌地区的编年史,如:由s.2506、p.2810、p.4073、p.2830共同组成的“唐朝年代纪”,s.5693、p.3721“瓜沙事迹纪”、s.2252v“两汉至唐年纪”等,鲜明地体现出了敦煌地区史学著作的编纂特色及地区史学的特点①。以上这两类,从编撰指导思想到选材、谋篇,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准绳,以春秋笔法隐恶扬善,维护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节义等伦理纲常,维护封建正统。谱牒类,家谱、族谱是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和本族事迹的文献,是对家族传承历史的记载,应该属于历史类。敦煌儒家文献中记录婚宦、世系的家牒,以及记述同一家族不同时代人物传记的家传均属于此类。地理类,敦煌地理文书,是敦煌遗书中珍贵的文献之一。主要有沙州、伊州、西州的地理残志、敦煌地理杂文书、全国性地志、西域行、五台山行记、姓氏地理书。诏令奏议类,诏令居多,以保留下来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的诏、敕为主。奏议类文献比较少见,附于此类。

蒙书的认定与其范围的划分,学术界看法不一,而且有的蒙书与类书纠结难辨,其功用不易区分。近人余嘉锡在《内阁大库本碎金跋》中指出了这一点:“诸家目录接收此书入类书类,盖以其上自乾象、坤仪,下至禽兽、草木、居处、器用,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颇类书钞、御览之体。然既无所引证,又不尽设词藻,其意在使人即物以辨其言,审音以知其字,有益多识,取便童蒙,盖小学书也。”可见,蒙书本应列为小学之流,从周至隋,主要以提供学童识字用的字书为主;隋唐以后,随着蒙学的发展与普及,蒙书的编撰也从单纯的识字教育中摆脱出来,发展成为包括识字教育、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等内容丰富的较为完善的体系。由于此类文献大多通俗鄙俚,史志多不著录。

汪泛舟先生《敦煌的蒙童读物》一文,按写卷的内容、性质,分为识字、教育、运用三类。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一书,则把敦煌遗书中的蒙书,分为识字类、知识类与德行类三大类。这两种分类法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参照采取的分类法是,把蒙训类分为蒙书、家训两类,其中蒙书类再分为识字类、知识类和德行类三类。杂著类在敦煌文献中,有不少杂抄性质的写卷,内容庞杂,很难适当归类,但其内容又或多或少包含有儒家伦理道德的成分,表现出儒家思想的色彩。暂将其列入杂著类,以待进一步梳理研究。

杂著类可再细分为书仪、占卜、儒论、杂抄四类。书仪是敦煌典籍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书信的程序与范本。书信又有尺牍、书疏、笔札、刀札之类的多种名称。魏晋以降,书信已逐渐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或体裁,谓之尺牍之学,并成为世族所具有的“仪表”之一,也是士人立身所必备的一门学问。敦煌书仪写本包括朋友书仪、综合性的吉凶书仪,以及属于官牍性质的表状笺启书仪三大类。对于占卜,我们基本上采用了张弓主编的《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①一书中对敦煌占卜文献所作的分类,主要有:卜法、式法、占候、相书、梦书、宅经、葬书、时日宜忌、禄命、事项占、杂占、其它等13类。儒论,主要收录敦煌儒家文献中的儒家理论著作。杂抄,抄录的其他儒家类文献。

[论文摘要]医学从哲学传统中孕育而来,医学伴随着生命的衍化而产生。在当今医学教育中,要立足现代医学哲学,坚持医学哲学思维对医学生进行“三观”教育,针对现代医学之困境,提出现代医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医学生系统医学哲学观,开展医学教育的思想“顶层设计”,从而养成医学生关爱生命,医者仁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和提高现代医学的价值意义。

[论文关键词]系统医学哲学观“三观”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医学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诞生而产生、丰富与发展。考察人类医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医派无一不是从哲学中孕育而生,在哲学中得以成长、发展的,二者具有鲜明的同源性。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在论述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不足时,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现代医学新的发展模式,这标志着医学的模式正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充满了辩证统一思想模式的转变,也更加印证了恩格斯“自然科学向哲学辩证思维复归”的观点。现代医学哲学模式的建立对未来医学人才的思想品德、专业理论、医疗技术、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只有知识更加广博,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式、全方位、统一整体辩证的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其本质就是按照系统医学哲学观来培养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医学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全球化、国际化,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来评价医学院校及医学生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素质,而且应有高尚的医德,只有这样才能把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医学是一个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的学科,因此要有“笃学精术”的品格,要培养学生刻苦求学的意识,尊重科学知识,踏实钻研的精神,树立修身为本的理念。坚持修身为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未来职场生涯中能够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医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的“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医学生具有哲学家的品质:大公无私、谦虚、高尚、沉着、冷静的判断,具备必要的知识,无邪,不迷信,用冷静的思想和理性的经验去探索病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一些西方哲学思潮相继传入,各种流派的思想也纷至沓来,如何明辨精华与糟粕,不被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对医学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能不能从思想上给学生以“顶层设计”,给学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在当今医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主张通过哲学方法论指导医学生的教育与实践,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抛弃狭隘的功利目的,培养超脱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探讨医理医源、关怀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医学生自身科学研究与坚持真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尚情怀与素养。对医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突出“人文关怀”教育,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只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维护生命作为医学最高使命和职责,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恪守职业道德,才能摆脱“技术至上”“物质至上”的观念束缚,从而构建起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理念,使思想教育成果延伸和渗透到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之中。

二、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基于以上医疗现状,近几年,医学教育把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些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准医生”们,如果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没有正确的人文理念,很难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要改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很难实现。因此,医学教育要着眼于医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系统医学哲学观来构建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正确的人生观来构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我们在医学生教育中挖掘整理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文精神,为医学生人生观教育积累生动活泼的教育素材,发挥医学大师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励和教育医学生。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医学生而说,人生观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挖掘他们的精神财富,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之中,突显他们的榜样的力量,是对医学生进行人生观培养的一剂良方。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才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三、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医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与哲学、伦理、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面临大量道德难题的今天,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尤为重要。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学技术的判断,终究无法解决现代医疗活动中的伦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问题,而迫切需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与解决。行为实践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医学生不仅仅需要仓储充足的知识,还需要善于汲取、更新、应用技能。以什么样的世界观来看待医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关键词医学生;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Keywords】Undergraduatesinmedicaluniversity;Informationquality;Investigation

1材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与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样,根据学院、专业、年级设置情况,在校生人数及性别比例,以二级学院、专业和年级为分层单位,以大一、大二、大三作为低年级组,大四、大五作为高年级组,随机抽取临床、预防、口腔、护理、药学、管理6个专业共250名本科生。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问卷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个人基本情况和信息素质现状。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英语水平、是否上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五个问题。信息素质现状调查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开展,用Likert量化法分五个等级(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94.3%,问卷统一编码后,用Epidata3.1对问卷进行双录入,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和秩和检验。

2主要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250中,男性117人,占46.8%,女性133人,占53.2%。低年级组(大一、大二、大三)171人,占68.4%,高年级组79人,占31.6%。临床、预防、口腔、护理、药学和管理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0.0%、16.4%、15.6%、9.6%、12.0%、16.4%。

2.4信息知识。

2.4.1信息概念了解程度。

对信息论、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等信息概念了解情况的提问中,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占39.6%,有35.6%的人表示“有点了解”,而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到10.4%和0.4%,表明医学生信息概念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的信息概念了解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对信息知识有统计学意义(P=0.040),男生的信息知识比女生较强。

2.4.2网络信息搜索的熟悉程度。

1由研究对象的异同看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异同

说到工程,人们常想到建筑工程,所以把工程伦理学想象为是研究房地产、城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的伦理学。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工程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所有技术门类,不仅有土木建筑工程,还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水利工程、航空工程、环境工程等许多种类。工程伦理学所研究的工程不限于建筑工程,而是横贯各个工程领域的一般工程。

工程伦理学在我国遭遇到的另一个误解是,把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混淆起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误解与我们的语言有关。我们习惯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把工程等有关概念都装在里面,把工程师装在“知识分子”这个大概念里,以对科学技术、知识分子的一般性论断代替、遮蔽对其所内涵的丰富内容进行研究,没有对工程、对工程师做进一步深入具体的研究。

顾名思义,技术伦理学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工程伦理学以工程为研究对象,这是两者外显的区别。工程伦理学之所以与技术伦理学不同,首先在于它们的研究对象,即工程与技术存在着不同。弄清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异同,有助于弄清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之间的异同。

把工程与技术做出界限清晰的区分,确实很困难,以至德国哲学家波塞尔教授认为,工程与技术相互之间没有必要区分,也很难区别开来,工程哲学与技术哲学是等同的〔1]。

但是,面对现实,我们似乎可以指出以下两点:

第一点,当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把工程看作是工程技术(即工程中的技术)时,工程属于技术,是技术的一部分。从这方面看,我们承认工程技术属于技术大类之中,这样技术哲学(包括技术伦理学)从一般技术(或“技术一般”)研究问题所提出的关于技术的“元命题”和全称判断,例如,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有直接经济效益,一切技术和技术应用都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技术有环境责任,技术活动需要伦理导向,等等,也都适用于工程,这些思想成果可以为工程伦理学吸收和采用[2]。

美国著名学者米切姆在列举技术伦理学研究领域时,把工程伦理学作为其中一个部分就是遵循着这样的思路。

这是从工程属于技术的角度来看的。由此看来,工程伦理学研究似乎没有超出技术伦理学范围。但是必须指出,即使这样理解工程和工程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研究还是深化和丰富了技术伦理学所提出的一般性结论。例如,技术伦理学研究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常常把技术当作黑箱,主要从外部对技术进行道德判断,或者将技术与其应用分开,认为只有在技术应用阶段才出现伦理问题。再如,技术伦理学讲技术是负载价值的,大多是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己经造成了正反两方面作用的事实这种事后的角度来论证的,而对于技术究竟如何负载价值的却语焉不详。而工程伦理学通过对工程活动的分析,明确提出工程的核心是设计,正是在设计这个环节,工程主体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反映,并转化为工程目标进而落实为工程方案〔4]。并且,欲改变工程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可以从设计环节入手。

第二点,现实工程活动是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集成,不仅包含技术因素,还包含其他因素,除了技术上合理可行之外,还富含着社会伦理因素。这里重点指出以下几点,就足以看出工程较之技术具有更强的社会伦理意义:

(1)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工程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各领域的技术,而且,工程不限于技术一个方面,它还有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生态环境方面等。可见,与技术相比,工程的社会性更加突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

(2)从学科结构上看,技术科学的抽象层次要较工程科学的高,涉及若干工程领域的共同技术问题,而工程科学作为知识体系,要比技术科学更加具体,具有更强的对象性〔5]。但工程绝不是技术科学(以及基础科学)的简单应用,它具有独特性,不是己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所能完全涵盖得了的,所以,“失败是一切有用的工程设计中所固有的”,工程中难免存在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风险

总之,工程是组织化的技术一经济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质量要求、实施机构、预算和工期限制等,其现实社会属性更加突出。在当代,工程实践成为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运作形式。可见,工程与伦理的关系要比技术(以及科学)与伦理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对于考察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问题,工程伦理学是比技术(及科学)伦理学更为切近、更为合适的视角。工程伦理学的独特视角,能够提出一些与技术伦理学不同的研究问题,获得不同的理论成果。一方面,在一般技术伦理理论中热烈讨论的某些观点可能在工程伦理学不再适用了。例如技术价值中立、技术自主等,对于工程而言,恐怕难以成立,甚至可以说,在工程伦理学里它们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另一方面,工程伦理学提出了被技术伦理学以及一般伦理学所不曾研究或者严重忽视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重要洞见。这更是工程伦理学的重要理论贡献。

2从实际研究状况看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不同

国内技术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探讨“技术一般”与人性、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探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科技时代、科技社会中的伦理问题,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2)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科技与伦理是等同还是排斥科技决定伦理,还是伦理决定科技,抑或是两者无关

(3)对各个技术领域尤其是现代高技术领域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具体涉及医学、生命、计算机、信息网络、核能、航天等新兴技术领域。

在对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大都立足于宏观层次,从大的历史跨度来进行,基本倾向是肯定技术发展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在对技术与人性关系的研究中,出现了人文主义者对技术进行批判的倾向,也引起了科技界对这些批判的反驳。

陈昌曙教授指出,研究技术问题,可有三个层次:一般技术(或“技术一般”)工程技术(及产业技术)一具体技术。由此看来,目前的技术伦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的第一个层次及第三个层次上,中间第二个层次的研究还严重缺乏。所以,工程伦理学对工程及工程技术的伦理研究,在理论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仅以对责任问题的研究为例,从研究内容上粗略地探讨一下工程伦理学的独特理论贡献。

在以往的伦理学中,责任范畴不占什么地位,而在当代工程中责任问题极为突出,工程伦理学对责任范畴及责任问题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因为:不仅工程的建设目的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问题,工程决策者对工程的目的、方向和性质负有价值定向的责任,而且工程中更为独特的伦理问题是,即使出于良好动机的工程项目仍然存在造成伤害的风险,表现在对第三方、对社会公众、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在工程中责任问题既极为突出,又非常复杂。

—工程的实际效果错综复杂,有好有坏,因而以往简单的要么好要么坏的价值判断对现代工程不再适用。那么,一项工程到底是建设还是不建设呢在当今民主社会里,这只能民主决策,吸收受到工程影响的有关各方(stakeholders)参与到工程决策中来。这时,工程师的职责就不是代替社会公众作出决策,而是要把有关工程的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以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可见,现在工程师的责任范围扩大了。

—工程研究和实验中大量使用动物(如对新开发的药物进行试验),工程开发、利用和改变自然的力度不断増大,对生态的影响也在加大,这些都涉及到人与动物、生物及生态之间的关系问题。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等要求扩大人类道德关怀的范围,将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都纳入进来,这样工程就不仅有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来为人类造福的责任,还负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另一方面,规模巨大或数量庞大的工程,对气候、环境、资源的影响,己超越国境,产生所谓的全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集体责任、社会责任甚至全球责任,变得突出了。而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是什么关系集体责任是否可以减轻或免除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如何归属和承担等等,对于这些长期被忽视或者争论不休的哲学、伦理学问题,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能够提供富有成果的新认识。

米切姆在总结国外技术哲学发展历史时,曾指出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和人文主义两种传统,其中人文主义传统倾向于反技术,我国的技术伦理学研究也出现了这样的倾向。而工程伦理学对工程不仅进行批判和反思,而且具有建设性的作用。在这方面,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它组织工程师和哲学家合作起草技术评价方面的文件,提出技术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受到工程师的欢迎和采纳。所以,工程伦理学绝不仅仅是要限制和约束工程发展,它要为工程发展指出新的方向(如环境友好型工程、资源节约型工程、绿色环保工程、以人为本的工程,等等),在创造这些新的工程中工程师大有作为。

3工程伦理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当前技术伦理学研究存在的一个缺陷,是流于空泛,伦理主体落空,成为无主体的伦理学,或主体泛化(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技术”或者‘社会”)。而工程伦理学研究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工程伦理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时代背景就是人们认识到工程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其突出的负面效应,期望通过工程伦理来规范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师的职业行为,以降低或消除工程的负面作用。工程伦理是对工程实践的伦理思考,反过来工程伦理理论对工程实践具有反作用。如果工程师等工程实践者了解了工程伦理思想,接受其影响,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就可以塑造出新的工程。

这里涉及到工程伦理学与工程师伦理学(即工程师职业道德及其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否认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工程伦理学就是工程师伦理学。

我们认为,一方面,工程伦理与工程师职业道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而指导工程师的职业行为,引导工程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工程伦理学又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工程师伦理学。

工程师职业伦理,主要是处理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与有关各方(其他工程师、工程职业、客户、雇主、企业、政府、社会公众以及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这些内容在以往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教材中都有所涉及,例如,从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出发,提出了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主要内容是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不畏艰辛、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等)。不足之处是这些规范比较抽象、笼统,尤其是把工程师混在科技工作者中,没有独立出来,因此没有反映出工程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工程师的独特作用和社会责任,对工科学生及工程师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美国,一种比较普遍的工程伦理学研究方法,是以职业伦理学的学科范式进行的,主要介绍工程师协会伦理准则的内容,研究这些伦理准则在具体情况下的适用与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相比,工程师职业伦理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工程研究和实践中,怎样的具体行为(例如篡改数据、隐瞒信息、论文剽窃)违反了实事求是原则如何保证工程师作出独立的专业判断什么是利益冲突如何防止利益冲突干扰工程师的专业判断如果企业经理的要求威胁到社会公众的安全,工程师应怎么办……在我国,由于缺乏现代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很有必要借鉴国外职业伦理思想,尤其是工程师职业组织管理和规范工程师职业行为的一系列做法。

但是,这种工程伦理学研究一般直接给出伦理规范,对这些规范本身缺乏深入分析和理论论证。而另一种工程伦理学研究方法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它以工程实践(而不是工程师)为中心,重点考察工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工程中所蕴涵的伦理意义以及其中的伦理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工程伦理问题的指导性建议。它不仅涉及工程师在工程中的责任,还涉及工程共同体中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如管理层对工程的决策,政府组织实施大工程的作用及弊端,大众的消费需求引导工程发展方向等)。

这种工程实践导向的工程伦理学所研究的不仅是工程师的行为,而且是全社会有关工程的行为。我们知道,工程是一个由工程共同体所从事的集体性活动,除了工程师以外,投资者(政府、企业或个人)、管理者(政府部门、企业经理)、工人等都是实施工程所不可或缺的,甚至广大用户、一般社会公众也对工程的建设起到影响作用。所有这些人有关工程的态度和决策,都属于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在企业中,企业经理与工程师在事关工程决策上的职能应当如何划分。在当前我国体制下,政府是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效用功能、质量安全、经济承受能力与预期效益、文化价值、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如何权衡协调,都需要深入研究。

1信息素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于1974年被提出,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认识、敏感程度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实施的过程中对行为规范遵守的程度[3]。信息素养作为教育的热点问题,已经在各国教育界进行了普遍性的研究,专家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制订了一些具有通用性的、大众化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我国教育部的专家也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建立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不同行业和学生特点,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该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就建立了相应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这标志着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细化,已经进入更深入地研究层次。

2《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内容

2.1信息意识

2.2信息能力

2.3信息道德

2.3.1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规范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信息素养道德;是否能够正确判断道德规范标准;是否具有伦理道德意识等[7]。2.3.2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是指学生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或者道德准则,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法律意识;是否具有信息保护意识;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科技成果等。

3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在建立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后,就要以标准为指导,进行科学有效地执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方法才会取得成效,锦州医科大学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如下。

3.1开设多门信息素养课程

信息素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在原有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计算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兽医信息学、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门信息素养课程,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操作的学时比例,强化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8]。

3.2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为了配合课程的实施,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加入了仿真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反复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不断地累加和强化记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开展过程性考核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改革课业布置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查找资料的机会,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吸纳能力、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9]。

3.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4积极参与科研团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科研团队。让学生从科研中学到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精益求精的科研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科研总结和撰写科研论文。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锻炼了信息素养的应用能力。

4结语

1.信息知识教育。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有了对信息本身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辨别、获取和利用信息。

3.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信息道德、法律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研究生要重视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法律、文化和社会问题,遵循信息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规范自身信息行为,正确引用、使用信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二、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探讨

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的信息素养目标、通用层次的信息素养目标和学科层次的信息素养目标。基础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是“由基础图书馆应用知识和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构成”。通用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是“适用在任何学科与日常生活中的持久的可在不同学科之间转移的识别、检索、评价信息的能力”。学科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是“适用于学生所在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养能力,是通用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目标在不同学科的延伸和发展”。三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循序渐进的,高级能力的学习以低一级能力的掌握为基础”。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属于学科层次,要求具备更高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上更强调信息创新的能力。具体包括:了解信息素养价值和作用,并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能确定所需学术信息的目标、范围和所需的信息源,并具备查寻能力;能对获取的学术信息正确地分析、评价、利用,形成新的学术信息和创新;能对学术信息进行组织管理、表达交流;了解、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并承担社会责任。不同学科要针对其特点提出对应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科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探讨

四、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探讨

信息素养培养既有理论知识的要求,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研究生信息素养素质存在差异,因此在培养上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地做出选择。

2.发挥导师在科学研究实践中的言传身教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通过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激发学生提高专业信息技能的动力。学校要定期开展导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和考核,培养、遴选具有较高专业信息素养的教师担当导师。

3.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图书馆馆员对学生信息素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要具有熟练的信息检索技能,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信息需求。学校要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挑选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参与研究生教育和管理。

THE END
1.天价宠物:一只宠物的身价为何高达5000万美元?宠物价格另一个影响宠物价格的因素是它们的名人效应。与名人或知名人士有关的宠物往往会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主要是由于炒作和公众的关注。高价宠物的伦理影响 宠物价格的飙升引发了一些伦理方面的担忧。批评者认为,将如此大笔资金花在宠物身上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当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需要一个家的时候。此外,他们担心高昂的价格可...https://www.qinpa.cn/33345.html
2.吉林狗主人为狗治病花240元:生命不分贵贱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打开APP 多喝热水,热水治百病! 新媒体 59跟贴 这滑的挺远的哈,棒棒哒 新媒体 1跟贴 战斗民族糗事汇,每个都是爆笑 新媒体 5跟贴 二货是怎样找钥匙的 新媒体 3跟贴 这谁爸爸给我来一沓 新媒体 2跟贴 配合的真好,,默契 新媒体 熊孩子会拆家,不输二哈 新媒体 难道这是...https://m.163.com/v/video/VGHKB0P2O.html
3.宠物狗随地大小便该谴责谁?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那么,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道德和伦理有什么关系?道德哲学又研究什么?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要学写的内容 ...https://www.jianshu.com/p/675c3d8807d3
1.宠物医疗消费市场深度分析: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洞察1、人口老龄化与单身经济的兴起: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单身人士选择宠物作为伴侣,他们往往更愿意为宠物的健康投资,以确保宠物的生活质量。 2、宠物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宠物医疗服务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从基础的疫苗接种到复杂的手术,宠物医疗服务的多样化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03a163dd2cf471251538207f1c.html
2.宠物医院咨询免费,深度济困解危解任:44K44K.66专业保洁摘要:这家宠物医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致力于深度解决宠物主人面临的困难,为宠物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关怀。无论面临何种问题,宠物主人都可以寻求该医院的专业帮助和建议,以帮助宠物度过健康难关。该医院以“44K44K.66”为标...https://hw.eyinsu.net/post/374.html
3.2019年五大伦理道德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毛骨悚然!2019年到来,我们对科技界翘首以盼,期待着又能新技术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例如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等。但还有一些科技的出现,不仅让人大吃一惊,还饱受道德争议。 1 “Sarco”自杀机器 多年以来,人类一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安乐死究竟值不值得推行。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82039
4.[转]回交育种违背伦理道德,人类为什么还要让动物回交...后来,一些爱猫人士将无毛猫杂交,改良基因后又再次让它呈现出无毛的特征,它才被大众所接受,即使如此,无毛猫以及一些纯种宠物依旧患有各种基因疾病,这是因为大众为了让它们保持纯种,不断地进行近亲交配。 回交育种违背伦理道德,人类为什么还要让动物回交?答案让人心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28/21/116554_1112532989.shtml
5.反动物保护法的清华教授这是一篇直面尖锐社会问题,从基础伦理即开始较真儿的文章。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你不能不跟随他深入思考。 在作者锋利的剖析之下,动物福利、宗教欺骗、纳粹假说、进化原理、文化霸权、普世价值、道德产生、福利管理、狗道主义、社会和谐、国家利益……看似不相干的东西,原来有那么多微妙的联系,有那么多错综复杂...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09/09/92835.html
6.坑内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读本学校围绕着“身心健康、习惯良好、个性明显、基础扎实”素质教育目标,秉承“阳光生命、七彩人生”生命教育办学理念,以“实施生命教育,培育生命文化,办阳光生命校,育七彩阳光人”为办学特色,以“实施本体生命教育,培育师生正识生命现象,爱护生命、健康生命,建设平安生命家园;实施群体生命教育,培育师生端正生活态度,体验生...https://knxx.xmjmedu.com/smjy/6294.htm
7.www.scmc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美妆行业广告违法频发除了有的品牌方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外,还因为有些广告传播速度快、带货效应明显,违法罚款对其来说“九牛一毛”,甚至有的还抱有“黑红也是红,替我做宣传了”的想法,导致很多美妆品牌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记者孙蔚)?。 《黑神话:悟空》背后:出自杭州“小镇”,曾获政...http://www.scmc-xa.com/xxxr/718327.shtml
8.医师道德范文3篇(全文)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执业类别:临床医学 单位: 思考题: 1.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①我国当代医德原则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原则的内容包含分工互补的四个层次。 (1)防病治病。防病治病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德责任,即无论医务人员身在哪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sav4oa8.html
9.www.851visa.cn/aplstartznr2we.html381好评(3352人) 29 详细信息 软件大小:136.26MB 最后更新:2024-12-04 06:31:08 最新版本:V3.5.10 文件格式:apk 应用分类:ios-Android互舔爆操 使用语言:中文 :需要联网 系统要求: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欧美第一页福利,youngjiuav 二,两个人看的片高清免费,大屌狠狠操揉捏奶子 ...http://www.851visa.cn/aplstartznr2we.html
10.以刚出生小狗肉好吃吗(探究小狗肉的美食文化和伦理争议)在各种食品的世界中,小狗肉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存在。一方面,有些人因为文化、经济等原因而选择食用,认为其味道鲜美;另一方面,有些人则认为这样的行为违背了道德伦理。本文将探讨小狗肉的美味与争议,以及宠物与食物、文化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小狗肉的历史 ...https://www.pettb.cn/article-26397-1.html
11.www.chaobiaomao.com/mmmj/391626.html男仆露出两个奶头给人小说 526.45MB 7410好评 777伦理电影 骑脖子社区视频Vk 我被两个老外抱着高爽翻了 66.19MB 1947好评 jk高潮喷水 极悦平台登录 好7.O.2.4.4不错 60岁老女人高潮表现 509.67MB 849好评 五月天婷婷基地av 亚洲AV成人精品红楼 无码电影自拍 89.57MB 52好评 中文字幕精品...http://www.chaobiaomao.com/mmmj/391626.html
12.www.jiaodakeyuan.cn/xxxr19120093.html我一直在想,我到底凭什么可以拥有这样子幸福的人生,我相信你上辈子100分是一个好人,我们两个,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正能量,你比我成熟,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更好,我们在一起,我们都会变得超级强大。 一个女人,从不吝啬于表达自己对一个男人的爱,这一种爱,是真诚与无私的,是可以感化一切的。 http://www.jiaodakeyuan.cn/xxxr19120093.html
13.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两个人就敢叫‘势力’,这势力太单薄了!” “掌声得叫天雷!” “这遭雷劈的相声!” 4年后再看“天雷滚滚”的这对相声新势力。 才发现这些话早就对卢鑫和张玉浩一语成谶。 《笑傲江湖》一举夺冠,这对欢喜冤家从此演出邀约不断。 甚至还一起上了央视春晚。 http://www.jxmzxx.com/appnews/500646.html
14.www.jmhengai.org/news.php/960073.html一,WWWXXXcom国产伦理片 ,最黄的日本视频 二,两人?上面2人?下边MBA ,麻豆内射AV 三,操骚逼电影,麻豆天美一二三四 四,一品招商 雀7IIII2扣长久,安信3主管 麻7IIII2扣信任 五,宝贝胸罩脱了让我揉你的胸电影,国产三级日本级日产在 六,干爽熟妇,周姘希美乳三点尽露88AV 七,中国大陆强奸团伙...http://www.jmhengai.org/news.php/960073.html
15.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精选7篇)医学伦理学德性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坚持对医务工作者的德性教育既有利于医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个体“人”的完善。在医学伦理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将道德教育与被教育对象的自主意识和理性能力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正确引导为主,培养医务人员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完善的道德导向能力。强化医务人员道...https://www.ruiwen.com/gongwen/shouze/151883.html
16.www.hsjdchina.com/aplpage85851.html952好评(802人) 265 详细信息 软件大小:466.62MB 最后更新:2024-12-03 22:11:52 最新版本:V10.20.20 文件格式:apk 应用分类:ios-Android韩日欧美不卡 使用语言:中文 :需要联网 系统要求: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美女口爆在线,打屁股污揉胸捏乳 二,小樱舔井野的三角裤,毛片强奸美总裁在线观看 ...http://www.hsjdchina.com/aplpage85851.html
17.www.jtdl88.com/aplpage97326.html没有落实到合同的戏言他们不仅相信了,还觉得对方没有兑现就是诈骗。笑死,圈圈回去要理一下朋友圈,看哪个富贵朋友之前答应给圈圈的“馅饼”没兑现~ /aplpage97326.html 「活动」首次登录送19元红包 109.27MB 版本V5.98.8 下载APK高速下载 下载亚洲女毛多安装你想要的应用 更方便 更快捷 发现更多 ...http://www.jtdl88.com/aplpage97326.html
18.在所有挑战伦理道德的电影里我很喜欢你(克隆丈夫)影评但是,什么是道德和伦理呢?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光就是人类的道德。其他的道德亦如是,一些人规定出来,大部分人去遵守。时间久了,你以为这是你的选择,其实这只是你被影响和洗脑的结果。一个人杀人是犯法。一个人杀稀有动物是犯法。一个人杀宠物,在外国是行政处罚,在国内也只不过是被网民喷。一个人杀一只...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186386/
19.职场调查报告(通用16篇)我们对企业内容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市场部人员中有28.5%的人工作倦怠较高,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研发人员(25%);客服人员(22.2%);采购人员(20%);人力资源人员(15.5%);财务人员(14.2%);而行政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最轻,为12.5%。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工作倦怠高发...https://www.jy135.com/zhichang/949887.html
20.www.tybx888.cn/aplstart64419780好评(1840人) 326 详细信息 软件大小:319.97MB 最后更新:2024-12-04 05:55:25 最新版本:V13.11.15 文件格式:apk 应用分类:ios-Android深夜老司机防和谐入口 使用语言:中文 :需要联网 系统要求: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女被?c?扒衣服种草莓,韩国女人舔阴蒂 ...http://www.tybx888.cn/aplstart64419
21.探讨贵州苗族的家庭伦理道德在贵州苗族社会,家庭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对恃强凌弱,注重自由往来,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贵州苗族的家庭伦理道德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我国苗族主要分布于滇、湘、鄂、黔、川、渝、桂、琼、陕、京等十个省市与自治区。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苗族为9426007人,居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4位。其中...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zhicheng/63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