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前,我对美国的医疗只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先进,一个是贵。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在这里经常可以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种是身患奇病被治好,另一种是看病看到家潦倒。”
这位网友经历了老婆生孩子、同事发烧和自己崴脚等多次求医体验,最后得出结论,在美国求医,医生的态度远比医术高明。美国医生为了避免责任,讨病人欢心,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能不能治好病是后话,先得用甜言蜜语把你伺候晕,而国内来的患者往往最吃这一套。
他并不讳言美国拥有最好的医疗资源,也承认美国拥有像梅奥诊所那样的“医疗界的麦加”,“但考虑到其治疗费用。”他认为,“这么高端的事情普通人是赶不上的。”
那些曾亲自赴海外就医的患者又经历了什么呢?
“只给我做了一个无痛胃镜、抽了几管血,医生最后告诉我,国内的治疗是有效的,现在什么药都不要吃了,按期检测肝功能就行了。现在我的指标全部是正常的,不需要看病了。”来自湖北随州的高明先生(化名)今年48岁,2013年3月他在武汉协和医院被诊断为丙肝肝硬化,医生建议准备进行肝移植,他也非常悲观,将儿子从国外召回,准备交接生意,安排后事。
惶恐之中,他从网上开始搜索出国看病的信息。2013年11月,经北京一家中介牵线,他决定赴美看病。中介为他选择推荐的是美国最顶尖的梅奥诊所,虽然翻译成中文叫诊所,实际上,这是一家拥有6万员工的大型医院,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曾在这里看病,每年大概接诊100万病人。与梅奥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协和医院,大概有4000名医护人员,他们每年要应对来自全国的300万病人。医疗资源的优势几乎是一目了然。
两星期后,高明登上了赴美看病的飞机,第二天,还没倒完时差,就坐到了主诊医生的面前。
先于他抵达美国医院的,是经过翻译的所有的病理报告,国内医院拍的4张CT和MRI片子以及手术资料。“这些片子美国医生都认,不用重新做。”实际上,美国医生和国内医生做的诊断都是肝硬化,分歧是,中国医生认为这是最难治的一种肝硬化,而但美国医生认为,如果丙肝得到有效控制,他的肝硬化就不会再发展,只需要控制丙肝即可。由于此前他已经在国内进行了16个月的注射治疗。美国医生告诉,这种治疗是有效的,唯一的问题是治疗周期太长了,在美国,这种药最多用12个月,此后再注射,不但无效,而且还加重身体的负担。
“在美国待了一个星期,和医生见了两次面,总共一个小时,抽了一次血,做了一次胃镜,诊疗费用总共是7000美元,虽然不便宜,但对我而言实在是太值了。”回国之后,高明看着家里一大堆一大堆的药,有说不出的感慨,“之前去医院就是开药,每次都是装一大箱拖回来,现在终于不用吃这些药了。”
来自温州的李飞(化名)先生65岁,6年前被诊断为肺部腺癌,手术两年后复发,医生给他开了一种叫做特罗凯的美国进口靶向药物,一天一粒,一粒600元。“吃了三年,这个药有个副作用就是容易起皮疹,很难受。但没有医生敢叫我停药,因为我吃着药活得好好的呀。”李飞也了解到,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吃这种靶向治疗的药物其实是无效的,目前医学上可做的基因测序有250多种,而国内只能做其中的两种。“既然有那么多基因没有进行测序,医生的主张是还是吃药吧。”
“我经济条件还不错,就想到专门美国做一下基因测序。”2013年5月,北京的同一家中介把李飞推荐到了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在那里,李飞待了20多天,做了活检、基因测序和PET-CT。“印象中PET-CT花了人民币三四万,同样的机器,比国内贵三四倍,全部的诊疗费用大概20多万,光基因测序就做了70多种。”由于基因测序的结果需要等几个月,李飞就带着医生给出的化疗方案先回国了。
不久之后,李飞得到麻省总医院传来的诊断报告。他不存在基因突变,这意味着,在过去三年,60多万的靶向药物都是白吃了。“就是吃错药了嘛。”这句貌似玩笑的话听起来有几分难以掩饰的沉重。
签订了责任自负的保证书之后,李飞在国内医院开始按照美国医生给出的方案进行化疗。“总共四个疗程,国内也有同样的药,医生也知道这个方案,但国内剂量小好几倍,开始打化疗的时候,医生希望我能分六次打,我坚持美国方案,因为我知道,在美国我这种化疗都不用住院,直接在门诊进行,他们给我的剂量应该是安全的。”
现在,李飞完全停药,身体感觉也很舒服,和记者通话时正在公园散步。“亲戚朋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得病,我看起来跟好人一样,工作也在正常进行。”
与赴美看病一样,赴日体检也逐渐成为出国医疗的一大热点。
李媛媛女士因为有癌症家族史,格外重视癌症筛查,2012年她经北京一家中介介绍,选择了日本一家叫龟田的医院。这是一家有370年历史的老医院。2014年,由于对体检过程非常满意,她又带上老公拉上两位好朋友再次赴日体检。“我们早就知道日本人比较严谨认真,但亲自经历之后才发现,他们对细节的处理仍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做PET-CT的前一晚,院方会采集他们的体重数据,以计算每个人需要注射多少显影液。第二天到了注射之前,还会重新检测体重,依据最新的体重进行精确注射。由于显影液的半衰期为半小时,之后显影效果就会减弱,所以每个人注射之后,15分钟之内必须做上体检。这些细节都让李媛媛女士感觉非常信任。
“读片子的是在世界放射卫生组织获得资质的专家,他敏感地发现我的肺部CT上有一个比黄豆还小的阴影,立刻就组织心内、心外、肿瘤和呼吸4个科进行了会诊,并很快就告诉我这是过去肺部感染导致的,没有问题。”
李媛媛还注意到,做B超的润滑液是温的,涂上身上非常舒服,“国内的B超润滑液一年四季都是冰凉的”。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日本体检特别注重保护隐私权,做妇科检查时,分别有帘子将体检者与翻译、体检者与操作员分开,和检查的医生之间也隔着半张帘子,保证医生和体检者之间互相看不到对方的脸,“这样让体检者非常放松,免去了很多尴尬”。
体检之前,院方会安排体检者住院,并在三天内完成所有的体检,病房里有电脑,病人输入自己的卡号,随时可以查阅电子病历和最新的检查结果。体检之后,他们可以选择在日本游玩,半个月之后,一份经过各科会诊形成的体检报告被寄到国内。“这是一张包含了所有病理和影像资料的报告。”
李媛媛表示,这样的一次常规体检,花费大约是1万人民币,其他就是机票费用和中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