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月6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为提升社区新冠救治能力,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迅速行动,上海全力推进第二轮扩容增能,推动新冠重症感染者在社区层面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
自2022年12月29日第二轮扩容增能以来,截至2023年1月2日,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病床665张、心电监护仪243台。同时,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物资优先向社区倾斜配备,社区新冠救治与防重症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扩充输液氧疗区加设CT设备
近期,由于二、三级医院门急诊压力巨大,输液往往需要等待几个小时。因此,更多居民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会选择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输液。
上海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位于一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开辟为氧疗区(央广网记者林馥榆摄)
记者在上海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目前,该中心在原有二楼的输液室基础上,把位于一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开辟为氧疗区,对指脉氧低于93%-94%的患者予以氧疗。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苏媛告诉记者,输液高峰期还在二楼通道上加设输液位,中心将根据实际需求量随时调整。“为了安全考虑,我们目前只能受理外院一些普通药物的后续补液服务,生物制剂、化学制剂、血制品等暂不受理。同时患者需要经过全科医生的全面评估,才能进行补液。”
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输液区扩容(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志萍说:“我们增加了输液室的医护排班,本周方舱CT也将完成设置。到时候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完成CT检测、诊断、用药需求,减少轻症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往返奔波。”
调整病区设置配备小分子药物
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毛逸艳表示,目前中心储备的五十多盒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已经使用五六盒。药物的开具与使用,都需要经家庭医生评估病情以及中心领导审批,确保居民可以及时得到药物支持治疗。“当前的情况要把抗病毒药用在刀刃上。家庭医生监控的重点人群是优先的,这些人多是65岁以上,有慢性基础疾病,而且在5天发病周期内,就可以优先给他评估使用。”
医护人员在病房查房(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蓓告诉记者,前不久,中心16床80岁的陆老伯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差,指脉氧80%左右,医护人员立即收治入院,经过吸氧、俯卧位,对症支持治疗后,目前老人病情稳定指脉氧95%以上。目前,中心配备有心电监护仪、指脉氧及CT等系列医疗设备及药品。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继续推进社区新冠救治,继续挖掘潜能,拓展服务区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对接街镇、村居委,做好对重点人群与阳性感染者健康管理,加强药物使用、氧疗、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及时发现与甄别“重症”风险人员。利用120转运绿色通道,依托区域医联体双向转诊渠道,协助及时转诊,不断促进“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