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杨越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小时候,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是科学家,“厉害”的是挥一挥手就能飘十万八千里的神仙。而在幼小的杨越波眼里,“厉害”的是医生。因为医生“能救人”,她从心里佩服当医生的人。
于是高考时,她便报考医学专业,励志从医。当时她的这个决定遭到父母的反对,因为父母都是药学专业出身,他们了解医学路上的辛苦。但她的坚持和父母的“开窍”,让她得以继续做医学路上的追梦人。
在校实习时,第一次有机会跟着外科老师做手术的她从手术台上下来之后,内心有了莫大成就感。她还在别人面前“吹牛”,讲述她在手术台上的“英雄事迹”,其兴奋之情难以掩藏。于是,她在选择专业时义无反顾选择了手术科。这让她最终踏上妇科医学之路。
作为医生,她为自己的职业呐喊:“我们真的很辛苦!”她目前经手的大手术(恶性肿瘤手术)一般需要4~5个小时来完成,而普通手术需要一个小时。除了手术,医生在看门诊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因为病人一大堆,不可能慢慢聊。我必须脑袋非常清晰,不能混淆各个病人的情况。”
“干我们这一行,体力非常重要。我都说我们干的都是男人干的活。有时完成手术后,双手酸痛得都没法换衣服。”她现在的肩膀、颈椎、腰也因过度劳累而相继出现毛病。
医生工作的忙与累,让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觉。“不是不想吃饭,而是实在累得没有了胃口,倒头大睡一通再起来吃饭。”日常除了睡觉,她也几乎没有业余活动。这使得她的儿子在就读小学时误解为“妈妈是个很喜欢睡觉的人”。“我先生的朋友都夸我苗条,我先生告诉他们说,‘她唯一的秘诀就是很累很累’。”
“我对家人和小孩都非常愧疚,家务都是先生做的。人们都称我先生是家庭煮男。”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压力大,有时也会有委屈。她笑言,先生成了她的“出气筒”,但她说:“我的先生很理解我,也很包容我。”
作为医生,她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在网上,能看到不少网友对她的好评:细心、人好......“我觉得病人很不容易。当天早上5、6点钟开始挂号,然后从8点开始排队等,中午12点才有可能轮流到他。如果轻易‘打发’掉他,病人心理不舒服,自己也会觉得对不起病人。”
她根据经验指出:“在看门诊时,对于等了很久憋着一肚子火的病人,想在2分钟内就打发掉,这是不可取的。”相反,当她见到久等的病人时都会问候一下,比如“你等很久了吧”“你辛苦了”等等。她说:“这样即便对方有怨气,也会被消除掉。”
在她看来,病人是个特殊群体,他们会对自己的病情很焦虑,即便是个小小的感冒也担心会引发其它病症,这需要医生作出更多的专业性的讲解。“医生在看病时,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能让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打消很多。”她强调,众多医生的药方都大同小异,但药效可能会不同,其中的原因就在你做的工作更细。如果你能让病人更明白开某种药方、做某种检查的必要,病人心中的疑虑和距离感会跟着消除。治疗过程中也会一直遵照你的药方持续治疗下去,避免中途中断情况。她认为:“细节决定胜负。”
“我虽然是医生,但我也有家属,我也可能是病人。那么,我就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病人想知道什么,并以此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
如今由于管理规范,很多医学生在实习时不能做手术,必须从换药开始。这会让如今浮躁的年轻人“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杨越波教授的实习生对她发脾气了:“我不想换药。让我天天换药,却不给我做手术......”
“我可以给你做手术,但你能做什么手术?你连线都打不紧。”杨越波教授耐心地跟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做实习生时,也是从全部病区的换药工作开始一步步来的。”她指出,换药工作和洗手一样看似简单,但经过严格的培训之后,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严实基础。如果这些都做不好,做手术是免谈。“一心想着做手术,你能做好手术吗?一个成功的手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洗手、消毒不严格,也很可能导致手术的伤口长不好,这样即使再成功的手术也没用。最后实习生也不跟我发脾气了。”
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陆续导致典型事件的发生。作为医生的杨越波教授对此也斟酌了一番。对于减少医患矛盾,她认为要从三点出发。
“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病人来医院真正目的是来看病,不是来找麻烦的。只要你用心对病人,病人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内心。”
第二是“充分沟通”。她指出,如今的病人对医疗期望都很高,花了高昂的费用之后都希望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但事实是,医疗仍然有限,无法百分百满足病人的期望。“因此,在做治疗之前,需要充分沟通。对于治疗之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都要事先说明清楚。”
“比如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这种病,手术方案可能不只一种。那么我们要告诉病人每一种手术的优点和弊端,让他们自己决定采取哪种手术方式。如果病人没有主见,医生再根据病人情况给出建议。”
最后,需要“规范治疗”。她指出,若不规范治疗,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规范治疗可以减少误诊和并发症风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昨天有个宫外孕病人,因为钱的关系不想做手术而想进行保守治疗。其实她已经做过保守治疗,但效果不行。我跟她解释,宫外孕如果不做手术待到破裂时,花的钱更多。但她还是不明白。因为宫外孕不如子宫肌瘤,它随时会破裂而使人丧失性命。病人不清楚不怕,但我作为医生很清楚不做手术的后果。因此,病人不做手术我比她还担心。昨晚和今早都跟病人的男朋友苦口婆心地谈,病人终于答应做手术了。”
杨越波教授道出:“作为一个医生,最难受的不是没有升职和受领导批评,而是出现医疗问题。一是自己内疚,二是又不知道怎么弥补,这种难受无法比拟。无法升职不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可以明年再努力。但医疗一定出现问题,给医生带来的压力非常大。因此,没有哪个医生不想做好自己本分的。”
杨越波:以前宫颈癌发病多集中在45~55岁的更年期女性,但现在开始向30~44岁的人群“挺进”,这一类生育期女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杨越波:主要还是因为女孩子过早有性行为。未成年的女孩子,她的子宫颈也还未发育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易感染HPV。感染的HPV病毒能干扰正常宫颈细胞的运作,增加患癌的机会。
杨越波:宫颈癌的发展病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感染HPV到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再发展为宫颈癌,一般要几年到十几年。早期宫颈癌通常一点症状都没有,等到分泌物多、白带多、接触性出血等现象出现,多半已是中晚期。因此,最好的防治手段莫过于定期做宫颈筛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杨越波:子宫颈癌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能预防因HPV16和HPV18感染而引起的子宫颈癌。不但可预防的子宫颈癌,而且也可预防癌前病变。但它只能预防部分病毒引起的子宫颈癌,并没有达到完全预防效果。因此,女性仍需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这是目前较好的预防方法。
患者:113.65.137.*
疾病:宫颈癌
我在两年前的一次例行检查中被查出得了早期宫颈癌,考虑了多家医院的医生之后我最终选择了杨教授给我看这病。结果手术很成功,之后的复查我都是找他本人,这里我得感谢他的医术高明和对待病人的亲切态度,让我倍感温暖。
患者:183.1.125.*
疾病:阴道炎
我的阴道炎已经治疗了很多年,但是一直都在反复发作而不能根治。在医院也看了不少医生,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后来在亲友的介绍下找杨教授给我看了这病,他为人即细心,待人又亲切,很快就诊断出我的病因。后来在他的治疗之下我的病彻底的好了,真是非常感谢他!
患者:121.8.98.*
疾病:宫颈息肉
患者:sibyl2983
疾病:外阴白斑
第一次找杨教授看病的时候我是被确诊为外阴白斑,当时是感到很无助的。但是教授还是很详细的给我讲解了这个病的治疗和注意事项,也给我开了省钱的药,疗效也很好。如今再去复查,我都会找他,真是很不错的一个医生。
采访时,她为我们斟茶,让我们不知所措,更让人心生敬佩。她不但修养好,还懂得爱。一个医生为病人着想,称病人“排队辛苦”,就像一个老板体恤下属,说下属“辛苦”。听到这样的温暖之语,下属会更敬重老板,而病人则会更信任医生。我们相信,天下还有很多像杨越波医生一样爱着病人的好大夫,为了帮助病人而默默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