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合作型医患沟通模式
在医患人际互动过程中,医者首先要树立“患者中心”的思想,患者也要积极同医者保持沟通,及时反馈病情从而改变传受双方角色偏差所造成的互动障碍。医生群体要充分参与到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关心患者的病情状况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还要注意医学专业词汇的使用不宜过多,要善于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医学信息进行解读。此外,还要注意交流方式的适宜性,在传达病情信息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患者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互动。
二、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有助于普及健康知识,防患于未然。例如,科普中国网站在“气温回升花粉浓度升高,专家建议可预防性治疗”的报道中,对花粉浓度维持在“极高水平”进行了预警,提醒花粉过敏人群“务必强化防护措施,远离花草繁密地区,谨慎出行”。同时向花粉过敏者提出建议:可在花粉期到来的前两周选择使用抗过敏药物。
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分为病人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健康教育三个部分。
01
病人健康教育
唐山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组织专家团队为提高职工健康意识、传播健康理念来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例如,在医院就诊区域张贴健康教育宣传字画、安装电视媒体播放健康专题的宣传片,或在官方网站上设立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各科室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专栏内容,并进行定期的更新与维护。
针对特殊的患者群体,例如孕妇,可设立专门的孕妇培训学校,帮助孕妇及其家属掌握孕期的保健、生产、婴儿的母乳喂养、护理保健等知识,促进母婴健康。
同时,还可以在医院内部开展各具特色的病友联谊会,鼓励病友互相交流有关病情的心得体会,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克服疾病的勇气和信念。
02
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作为医疗领域的从业者,更应当受专业的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定期专业知识考核、规范医德医风等。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医疗工作者自身的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医务人员更好的担任起传播健康理念的职责,通过正确的健康行为为患者树立表率。
唐山市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团队进行培训为健康教育队伍全体成员带来了最新和最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科教科和护理部将继续多方位开展和加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政策解读等多方位工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03
社会健康教育
互联网以及新媒体以即时性与互动性特点,包含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影像等多种沟通形式,为健康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也为医患沟通带来新的机遇。
加强医学工作者与健康传播学者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医疗、人文与媒介的多元研究进路,在设计医学科普信息和提高媒体传播策略等方面紧密合作,解决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平等的问题,促进患者参与诊疗过程,为医患沟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