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法则

中医讲究象、数、理、法、方、药,前面这两个要素有了象和理的逻辑,那么这学中医的第三个要素,就一定是要有“术”的具体办法。

获取安吉之利是中医的思维,清静是它的逻辑,顺气是中医的第一要务。

“健康1+1”

健康法则20讲

人体的阴阳属性——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二讲

人身体的气血运行状态,也就是相互支持转化的规律与否,就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否。只是这一种气血运行的生化状态我们是看不到的,无法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展现给大家。可是有没有一种标准,或者是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身体气血的运行状态呢?从而达到准确判断自己是否阴阳平衡的目的呢?

有这样的办法:我这些年在从事武术和中医结合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检测办法。用这一个检测办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自己身体的阴阳属性,非常有意思。

前面咱们说了,阴阳乃是神明之府,如果我们可以随时知道我们身体的阴阳属性,也就可以随时掌握自己身体的消长变化。这就等于我们掌握了有效的健康法则!

人身上的气血,气属阳,比较好把握。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气怎么把握?

想把握气,就要先知道气。人身上的气有三部分组成,哪三部分?天气、地气、人气。

天气是什么?就是空气。空气是怎么对人体发生作用的?通过呼吸。地气是什么?地生五谷,为五谷所化精气,就是饮食。人气呢?人气本乎先天,就是肾气。

肺主天气,朝百脉,也就是说呼吸就是最高的法则。肺气贯通百脉,通过检测肺气的状态,就可以明辨人体的阴阳虚实。当然这里面还有非常深刻的道理和更加严密的逻辑,可是从致用学习的角度来说,大家知道怎么用,远比知道道理更有意义。

那么怎么用肺气检测身体的阴阳属性和消长变化呢?

这个办法是动态的,是变化的。又是动变思维,对吧?我请大家做一个实验:

坐在这里听课的时候,请你现在闭上眼,安静下来,放松自己的身体,认真体会自己的呼吸,看是否顺畅。如果顺畅,身体就是阳性,就是长的状态。如果呼吸不畅,就有问题了,这就是阴性,身体已经处在了比较严重的消的状态。

大家接着做第二个实验,站起身来连续做五个蹲起,看看呼吸是什么样的状态?如果顺畅,就是阳性;如果不畅,就是阴性。再请大家出门跑五百米后观察自己的呼吸,是否顺畅?如果顺畅就是阳性,不畅就是阴性。听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原来这是可以动态监测的,这就是呼吸的动态检测。

还记得中医的第一要务吗?是顺气对吧?如果气不顺,就表示你的身体有问题了。

这个检测办法,一定比体检还直接有效。

有的人自己埋头工作,呼吸顺畅,但是一上讲台,就呼吸紧张,说不出话来了,这就是身体由阳转阴;有的人平时话很少,可是一上台讲话,就滔滔不绝,这就是由阴转阳。

天人合一——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三讲

第九章《六节藏象论》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就是说老天养人是以五气变化,这五气变化就是春夏秋冬长夏,也是五行,春气应木,夏气应火,秋气应金,冬气应水,长夏为土。地气养人呢,也分为五味:酸甘苦辛咸。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苦味入心,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天地二气皆由五行分化,应人身五脏六腑。

大家看,这个天之五气是藏于心肺的,那么这个天之五气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呼吸法则。大家想想,老天给的空气是最公平的,不管穷人还是富人,给的空气量都是无限供应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在生活中说老天不公平是不是不对呢?

其实不是老天不公平,而是我们不聪明——不知道老天给的能量是解决心肺功能的,没有主动地去把这口气呼吸好,没有主动地去把天气利用好。

那么,地养人的五味,精气转化最后藏于五脏,与天气相合。

这里面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大家记清楚这句话,叫做“天气不足、地气不化”,也就是说,我们人体吸入的空气量不够,就会造成消化的障碍。换句话就是,人体内的含氧量不足,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这也就是阴性体质。

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要养阳,要主动,因为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老天的法则永远大于地的法则。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借天之力,才能更好地去转化地之精气。因此咱们平常说的天人合一就是主动呼吸,这就是无上的法则。

医患矛盾如何解决?——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四讲

主动健康与被动健康有何不同?

怎样才能获得安吉之利?

语重心长、铁口直断,你更倾向于哪个?

可是改革开放这么些年,社会发展到今天,医患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几乎所有的状态都被咱们老祖宗不幸言中:现在信西医不信中医的有之;信鬼神不信大夫的有之;告诉他真正的康复办法却不予理睬的有之。

总之一句话,不管是给他讲至德还是讲至巧,老百姓都不信了。这其实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呢?叫做“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则无功也。”所以现在的医者比过去不知道要难过了多少倍,对待病人既要语重心长,又得铁口直断。

“语重心长”是什么?医者父母心,要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看他想听什么,你得用他喜欢听的语言告诉他病情的状态合治疗的办法。“铁口直断”,就是你要想算卦先生一样准确,告诉他几天能好,能好成什么样。

可是大家想想,如果让现在的中医大夫做到既语重心长,又能铁口直断的,这样的我想恐怕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最后倒霉的是谁呢?还是患者。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这样的传统经典,掌握传统经典的生成逻辑,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第一,我们要从被动的治疗变成主动的康复;第二,我们要在康复的过程当中去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这样才是我们最大限度获取安吉之利的出路。

望闻问切,为什么不把切脉放第一?——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六讲

为什么祖传中医不教脉诊呢?我的祖父当年告诉我,说“人身无气,不足以言脉诊之精微”。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学医的人,自己身上没有真实的气机传变的感受,最好不要触碰脉诊,否则就会务于精细但却失去了方略。

学习中医应该从宏观入手,在微观上努力,切不可一开始入手就于其精微之处多费心思。这也是我现在经常会给大家讲的,不要上了科学的当。因为科学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先要掌握文化,然后才能钻研科学,也就是说,先要掌握了道,然后再精研术,术以载道,这个方向才是不会错的。

望、闻、问、切,把望放在第一,而切放在最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术。李时珍父子在写《濒湖脉学》的时候,也着重强调了脉诊只能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不要作为主要诊断手段。

这些年我们对于中医的解读其实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了——总是认为不切脉就好像没有看过中医一样,这其实是进入了很大的误区。尤其是作为初学者,没有基础的学习中医的朋友们,不要轻易去触碰脉诊,容易把你领进死胡同;本来学医的热情,会被这浩繁的脉象搞得一塌糊涂,多少年你也走不出来。

脉诊就如同诸葛亮的知人七章一样,是必须要依靠主观来进行判断的。

因为不管是呼吸、脉象,都是以诊脉人作为标准去进行判断的,所以如果诊脉人身体本身不健康,是没法进行准确的诊脉工作的。也就是说,诊脉之人首先要做到六脉平和,才可以诊出非常客观的脉象。可是大家要知道,有句老话叫做“六脉平和,非仙即妖”,就这一条就不知道难死了多少大夫。

十人九胃的原因是什么?——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七讲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粮食丰收,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反而是吃得太多了、吃得太好了,体力上的消耗又相对少得多了,但是也同样有“十人九胃”的毛病。所以看起来,人法于地这个法则,真的不是太好掌握啊——饿了有饿的胃病,饱了有饱的胃病,想要调和还真的不容易。

之前我给大家讲过,养脾胃的六字诀,叫做“善耕种、节饮食”。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劳动。脾主肉,主四肢,观其所主就知道其所行使功能的规律。

大家想想,四肢与肌肉就是用来完成体力上的劳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现在人一样基本上没有了体力上的消耗,脾胃所藏之精气得不到“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的有机转化,就会形成什么啊?就会形成壅滞,这也叫脾胃失和,也叫脾失健运。

有机的劳动、合理的体力消耗,是保持脾胃消化与运化功能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

现在大家呆在办公室里一坐一天,出门有车,回家有床,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连家务都不做,还雇的有保姆。这些年为什么湿热体质的人这么多,肿瘤体质的人这么多,原因很简单,病根都在脾胃上。什么原因呢?你失去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大家想想,人类的进步是源自于什么?人类的进化和进步就是源于劳动,那么劳动是让人保持阳气升发的根本,因为胃主一身之阳气,劳动就是健胃、养脾的。当然了,过劳是不行的,要“劳而不倦”。

火得水而灭,不是养心是养肾——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八讲

在这里我要重复一下五行的逻辑,相克是为了生得更好,所以水灭火,不是咱们现实中用水来灭火时的状态,是通过水液的平衡增长,使阳气得以潜藏,从而使三焦清凉、温润,阴阳调和,这才是所谓水灭火的逻辑。把它理解成对抗,就大错而特错了。很多人一上火就吃泻药,结果不但火去不了,反而损伤正气,使身体更加糟糕。

那么在养肾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咱们在第一篇中就提到了,叫“智闲而少欲”,但是这个具体的做法大家还是不明白,这个做法是什么呢?关于养肾,我总结了一句话:持静功,散闲欲,以滋肾水。这个静的功夫,平常也被咱们叫做涵养的功夫。

练过武术的朋友都知道,在练武术套路之前要学会站桩,站桩就是静功的一种,这是为了增长肾气,这是中国人发明的特殊的修炼办法。但是静功是不是就是站桩呢?不是!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清楚,否则,也要走弯路。现在社会上教站桩的人很多,但是,能讲明白的没有几个。

为什么只有静下来,才能长肾水呢?不管是井水还是泉水都是要在极静之处酝酿增长的。水性喜静,当人安静下来以后调整好呼吸,肾水就能够得到增长,当然这里头也有特殊的练法。

长养肾水的练法,其实就是培本固元的办法,这个从古至今都是秘而不宣、秘而不传的办法,想得到这样的法则,一要靠机缘,二要靠自己努力。这种能够获得真传的机缘,在过去保守的年月,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如果大家有这样的机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肾水的增长,是人体冲脉能量的基本保障;人体冲脉充盈,自然正气具足,不健康的欲望就会随之减少、降低或者直至消失。这样,人身上的火气才能得到彻底的清除,这也是火得水而灭的原理。

外感病与伤寒——刘老师的健康法则第十讲

什么是伤寒?

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中医上说,人体病机的产生不外乎两种,一是外感,二是内伤。

再有一种情况叫做内伤,内伤者有二,一为情志,二为饮食。情志就是咱们常说的七情致病,何谓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就是说任何一种情志,只要过了头,就会导致相应的脏腑出现故障,从而产生内里的病。饮食所伤的问题,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了,但是今天讲到了现在人的发热,其实饮食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情志。

人体的正气损伤除了内伤就是外感。当然,后来《三因论》当中,除了内因外因,还增加了“不内外因”作为第三个致病因。这是社会形态的发展带来的人体疾病的变化。

外感病,在过去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年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病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衣食住行都受到了天气条件的制约。伤寒病,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一直是威胁着人体生命安全的最大祸患。其实这个病一直到建国以后才慢慢得到了比较好的预防和治疗。

不过伤寒病的发展,后来大都伴有温病的病机,已经不是最古老的伤寒逻辑了。尤其最近几年,这个病好像还真是如同魔咒一样,阴魂不散,又呈现出了反扑的势头。所以关于伤寒病的研究在今天又有了新的历史意义。

小儿惊厥怎么办?——刘老师的健康法则十一讲

懂中医的朋友都知道,像这样的小儿惊厥,是不好办的,为什么?因为药物很难买到,什么药这么难买?犀牛角!在过去,像这样的儿科病,只需要温开水半杯,犀角粉两锉,口服一次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不好办啊,为什么?

第一是犀角不让用了,第二是现在孩子体质也不行了,如果再用犀角,药性就太寒了,孩子根本承受不住。那么怎么办呢?经文中有啊!哪一句?就是“其谷麦”。

所以我给出的建议就是,用一小碗浮小麦,在锅里炒热后,再加入陈醋翻炒,炒完后趁热用毛巾包住,在孩子的肚脐处熨敷,掌握好热度,避免烫伤皮肤就可以,如此熨敷三次看看。从做完三次熨敷以后,孩子的惊骇之症再也没有复发过。

这样的办法,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开脑洞的感觉呢?一定会有的。因为大家对于中医的认识,实在是有问题的。并且对于医学科学化的认识同样存在问题!我们唯科学论是有很大问题的。实事求是,然后用科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才是对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了科学的思维陷阱中,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小孩子肝胆之气比较弱,肝又主魂,容易受到惊吓,导致魂不安,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孩子容易“掉魂儿”的说法。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不太主张小孩子直接用药物去治疗,因为小孩纯阳之体,没发育完全还比较稚嫩,还是用物理疗法的好。麦,入通于肝胆之气,加热并入醋少许,以加强木性温通的力量,通过神阙过气,更旺小孩元阳之力,所以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两个例子都没有用到所谓正经的药物,可是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原因在哪呢?对了,就是类象学说。懂了类象学说,会让大家平时认为很神奇,甚至是很玄的事情变得理所当然,这个理就来自于类象学说的同气相求。

颈椎病,单纯靠按摩解决不了的病症——刘老师的健康法则十二讲健康法则丨十二讲

有种疼痛,不管怎么按摩也不会缓解,但是又不拒绝按摩,疼痛也不会因按摩而加重,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寒气客于夹脊之脉,夹脊之脉部位较深,就像太阳经,循脊骨而下,两边的肌肉包裹、按摩不及,所以说,“则深按之不能及”,这种情况现在很多,颈椎病、腰椎病,咱们平时说的腰肌劳损也好,椎间盘突出也罢,都属于这种单纯靠按摩解决不了的病症。

颈腰椎病一般来讲,都是慢性病的范畴,一般保守疗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很麻烦的,就是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被称为脊髓型的颈椎病。腰椎二节以下就没有脊髓了,所以腰椎一般都叫做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

其实不管是六大类型的颈椎病,还是各种情况的腰痛症,在现代医学思维的指导下,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医学的概念,主要以消失症状为第一目标。对于病因病理的研究,实在是少得可怜。

椎间盘的病变,对于现在人来说,既有内伤,又有外感。内伤的问题咱就不说了,已经絮叨了好多遍了。内伤正气不足,就给外邪入侵提供了条件。常年下来,风寒湿邪逐层深入,由皮及肉,由肉入筋,再由筋到骨,也就成了现在最难解决的椎间盘病变了。

椎间盘病变

其实提到椎间盘,它不是致病因,而只是一个疾病的标志物。它是在脊柱血液循环障碍以后,新陈代谢受阻,而被动受制,由于髓核水分补充不足,所以才被挤压变形,形成膨出或者突出——如果纤维环不破就是膨出,如果纤维环破裂,就是突出。

诱发癌症最直接的原因——刘老师的健康法则十三讲

在十几年以前,我就跟很多朋友聊过,我说真正诱发癌症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后形成癌症的前提,就是“心无所主”。这与现代医学最近这几年研究的成果非常近似:现代医学把癌症归结于心脏的问题,并且发现心脏所储藏的某些活性物质是治愈癌症最好的良药,这与我的说法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为什么我说癌症最后是由于心无所主而爆发的呢?

医书上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也就是说,只要心神不乱、心神不散,人就不会得死病,但是癌症恰恰是死病。自古以来就是活病好治、死病难医。“诸痛疮疡皆归于心”,比较难治的病都是归结于心,都是由心所主得。如果我们的心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罹患癌症。

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就会说了,说你讲到这里是不是就又回到了“万物唯心造”这样的论调上去了呢?这不又成了唯心主义了吗?其实,这里说唯心也不错,但是不是大家理解的唯心主义,我这里说的心脏是指心之所藏,还是物质,中医是就物质而言精神的。

如果我们搞不清楚基本的物质作用,只去谈精神,那才是唯心主义。那大家会问了,心的物质是什么啊?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简单明白,我就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给大家讲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心神是怎么来的。

精化气、气化神,这在书中都有很清楚地论述,大家也都很清楚,心脏神就是由另外四个脏腑精气所化而组成的。肾精润心,肝精奉心、脾精温心、肺精养心。

大家来看,也就是魂魄合并起来的能量组成了心脏之神,也就是说,心脏所藏的精微物质并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由另外四个阴脏共同提供的精微物质气化之后所组成的。也就是说,心神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其他的宰相、将军、元帅和子民都没有能力奉养君王的时候。

大家想想,这是什么状态,叫“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到了这样的地步,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已经是人之将死的真象。

人体癌变的产生,只不过是在死的真象上而产生的一种表象而已。这其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给大家讲病有虚实真假的时候曾经讲过,叫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癌症就是把这两条占全了。身体虚到了极致,而邪气也盛到了极致。

所以大家来看,了解了这样的真象,大家或许就能明白癌症的治疗与康复用现在的办法会有怎样的结果——无异于雪上加霜啊。

身为女子,你不能不了解的的“太冲脉”!——刘老师健康法则十四讲

卵子的形成可以使任脉畅通,这是它的阴的力量,但是单纯有阴,没有活力也是不行的;那它的活力来自于哪里呢,也就是阳在哪呢?阳在“太冲脉盛”。

关于“太冲脉”,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不管是从《黄帝内经》上,还是历代的医书上,对于太冲脉的解读都是说,是由于人体的冲脉与肾脉相合,气机强大,所以叫“太冲”。其实这就有一个逻辑需要大家来思考:

如果少阴肾脉与冲脉相合的力量不大,就不能叫太冲脉,更谈不上“盛”这个字,这样女子的月经就会停止,女孩的月经停止了,正常的排卵期也将会受到影响,因为什么?

污血不去、精血不生,卵子是至清至阴之物,而月事呢,是至浊至阴之物。浊气不去,清气不生,所以它们两个,是一对关联的,也是一对阴阳。那么大家就来想了,太冲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冲脉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其实冲脉通天彻地,是人体正气所居,清气所凝,上贯百会,下透涌泉。这个脉内冲脏腑,外冲四肢,是咱们古人一直没有讲清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奇脉。这个脉才是真正代表人体生命力的一条脉,这条脉为虚脉。

那么什么又是虚脉?十二正经为实脉,奇经八脉为虚脉。奇经八脉其余的七脉为虚中之实脉,而冲脉乃是虚中之虚脉。这个“虚中之虚脉”,可以用道德经里面一句话,叫做“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在《道德经》里面可能找不到生门在哪,通过今天的生子的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玄之又玄的就是冲脉,这就是道家所说的生产的根本、生命的根基。这个脉,为什么是虚中之虚?

这个脉当中本身本无气,是所有经脉气机充盈之后会于冲脉,冲脉才有其行使能力的资本,这是个完全客观的、没有主观的脉,它既不留存,也不自生,也就是说,只要人体的其他脏腑组织器官正常、健运,人冲脉的气就是足的,任何一个脏腑的气机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太冲脉的虚弱变化。

所以,大家只有对太冲脉有一个真实、正确的了解之后,也就知道,人在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使用凑合的办法。养正自己的身体,养足自己的正气,生孩子一定是要亲自上阵才可以的。

糖尿病的真正的病机——刘明素健康法则十五讲

老话说“久病成医”,随着糖尿病的高发,大家对这种病都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也都知道这种病在中医上称为“有余之症”。什么叫做“有余”呢?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营养过剩,所以过去我们也把糖尿病叫做什么啊,叫做“富贵病”。

这些年社会上流传一句这样的话:

这个逻辑虽然多少有点“宿命论”,但是暴饮暴食对于人体的伤害确实是非常可怕的。之前在给大家讲脾胃养生的时候,就曾经说到过“节饮食”有多重要。糖尿病有很重要的遗传因素,但是它的真正的病机还是在脾胃上。说到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讲遗传病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对临床病会觉得一筹莫展,就像前几次我给大家讲的肝病患者一样,有这样遗传病机的患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想要得到完全康复都是很困难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甚至很多医务工作者也认为遗传病不好解决。

可是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拿遗传病来说,遗传病难道是从老祖宗那个时候遗传下来的吗?肯定不是,对吧,或一代、或两代,多则几代,大家谁见过有几十代的遗传病啊?

遗传病有其必然性?

也就是说,遗传病虽然有其必然性,但是它的治疗与康复绝不是大家想象的这么困难。先天不足后天补在中医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人类的发展从来都是充满变数的,任何所谓的定数,在遇到变数的时候也将随之变化。那这个变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个“变数”就来自于人类的主动。

主动是人类法天则地最强大的法则。人只要能学会主动,将会一切皆有可能。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像有糖尿病遗传史的朋友们完全不必要害怕,更没必要绝望。

因为我们一定要学会透过表象看真相,不要被现代医学的所谓遗传病逻辑所吓到,应该直面辩证,辩证求其根本,用最客观的办法去解决最客观的疾病,这样即使再棘手的问题也都是有出路的。

聊聊中医解剖的逻辑——刘老师的健康法则十六讲

我在学校讲中医或者讲针灸课的时候,都会提到两个词语,一个叫“中医解剖”,第二个叫“运动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中医解剖的逻辑!

中医解剖这个词并不新鲜,但是在现代中医学习的过程中却真的没有人懂,中医解剖不等同于现代科学的生理解剖,因为现代医学的解剖是解剖不到经脉与穴位的,如果我们在学习解剖的过程中掌握不了经络与穴位的真实状态,那我们想行使针灸,就真成了瞎子摸象了。

大家或许会说,把现代的解剖加上中医的针灸图谱不就可以了吗?这个是没错的,但是这还不够完整,还不是真正的中医解剖。

现在的中医腧穴学,就是在讲中医的穴位、经络与人体的解剖结构的。

这样的课程为我们针灸的实际操作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大家要清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行使针灸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自然是最基本的常识性的工作,但是针灸的根本目的是康复、是对疾病的治疗,也就是说,研究真正疾病的出路才是它的主要部分。

可是疾病的真正出路主要是与人体运行的气机规律变化有直接关系的,但人体的气机规律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空臆断。

可是以实击虚的逻辑——手里的针是实在的,病人的身体是实在的,但是所有的经络与穴位都是虚空的,我们针刺的效果只能通过病人后期的康复变化来进行判断,但是在行使针刺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人体经脉气息的变化状态。

这种以实击虚的治疗办法,就好比一拳打在空气上一样,我们无法通过其反作用力去感受对方的变化,所以想要做一个中医针灸的通达之人,确实是非常非常之困难的。

有的时候有些朋友会说:针灸是人都能干,反正也看不见摸不着,只要不针刺出医疗事故就都可以拿着针来唬人,为什么啊?就是因为它不能够做到可视化。可这样一来针灸学就变成了玄学,这也是这些年大家为什么对针灸感到神秘的原因所在了——因为人的恐惧和敬畏就是源自于对未知事物的感受。

就如同神和鬼一样,真看见了反而不害怕了,就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你才会觉得恐惧,然后才会产生敬畏。

针灸就是这样的逻辑,要不怎么会有人把针灸称为“神乎其技”。为什么说是“神乎其技”啊?就是一根银针下去,看不出任何玄妙之处,但是人的疾病却反而康复了。想要明白针灸对于气机变化的把握,想要了解针灸改变气机规律的状态,就必须要了解、掌握我所说的中医解剖的逻辑。

什么是命?——刘老师健康法则十七讲

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中国人是最讲究运气的,人活着只要运气好,做什么事都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要是运气不好呢,喝凉水都塞牙。可是,老话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呢?咱们先来看一下命是什么?

中国人历来讲究法天则地,所以对于这种人一出生的天时的重视程度肯定是非常高的。

我跟很多研究命理的朋友都探讨过,人的命,也就是先天八字,它对于人一生命运的作用究竟占了多大的比重,是主观上多还是客观上多。我们做过很多次的探讨,但是大家的普遍认识都是:人的命天注定,命是没法改变的,但是活着的运是可以调整的。在这里我要给大家先讲几句闲话:

什么是命?以我这些年对于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来说,我的感悟是,先天的命是客观的,是处于过去式的,它不代表现在更不意味着将来。

所以所谓天命这一组数据信息,所能代表的只是历史的过去,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逆推法则——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什么样的家族传承孕育了一个有这样八字能量信息的生命个体,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客观。

这样简单总结来说,一个人的先天八字,也就是命代表着所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既包括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

体内有大药——刘老师健康法则十八讲

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这怎么理解呢?

其实在我看来,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也就是说这句话本身是错的,这个好坏的定义本身就不究竟。就像我给很多朋友都讲,在我的眼里人没有好坏,我的眼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你有没有病,包括我很多学员也都知道“刘老师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坏人”。

这些所谓的短寿的好人,不管是遗传因素也好,还是后天的原因也好其实都是一个根本,都是由于精气消耗的快慢造成的,精气一绝,神就灭了。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我们不要把人的寿命归结于迷信的因果报应,而是要懂它科学的生成因果关系,也就是我们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寿命问题。

天下人都在寻求长生不老药,有没有长生不老药呢?有,它在体内,不在体外,体内有大药,这个大药才能使人长生、长寿。可是这个大药怎么来的呢?一为先天、二为后天。

先天的精气是人的遗传因素,后天的补给则是我们对天地二气的吸纳、转化和储存的问题。之前给大家讲过,先天的是命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攀比,也没有办法改变,可是对于后天,获取天地精气的法则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掌握的。这就是道啊。道是什么?道就是规律的增长,增长的是什么啊?人体内五脏所藏的精微物质。

这两句话大家一定要记清楚,这两句话就是道的真象,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生命是物质的,活着的表现是精神的,物质决定精神,健康基础决定寿命长短。所以明白了这个之后,我们就懂得求神拜佛不能保长命百岁。把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起居由无常改为有常,由不规律变为规律,黑白无常就会来的晚一些。

THE END
1.专访张翼:解决医患矛盾要把买药放在医院之外三解决医患矛盾要把买药放在医院之外 现在的医患纠纷很多,分析其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是因为医疗事故的确难以完全避免;二是百姓对医生缺乏基本信任,“医生讲什么患者都不信”;三 是因为医院的医疗服务缺乏社会和行政监督;四是因为由于管办不分,群众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完全不相信。您认为这种观念上的“不信任”、“不相信...http://news.cntv.cn/2012lianghui/ygzf1/02/index.shtml
2.如何解医患矛盾死结医案心得如何解医患矛盾死结 近年来,医患纠纷及其引发的相关事件经常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患关系这一社会矛盾似乎成了一个死结,怎么也解不开,积极探索医患关系紧张的解决之道,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医患纠纷及其引发的相关事件经常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已成为...https://www.zhzyw.com/zycs/yaxd/128201770E63CEKDEH92726.html
3.处理医患纠纷预防化解矛盾问题讲课稿5、妥善处置“三跨”矛盾纠纷五、要化解医患纠纷必须坚持几条原则1、民意为重的原则2、群众为先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公平公正的原则5、法律至上的原则(一)、群众的主要诉求是合理的,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三)、只要有诚意和政府一起来解决问题,什么事情都可以谈,都可以找到出路六、几点...https://www.wm114.cn/wen/151/300789.html
4.医者化解医患矛盾,医生该怎么做?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我们承认有客观存在的医疗资源短缺及医疗制度局限,也承认有个别患者抱着“不正常、想敲诈”的心理来就诊。然而,很多医患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医患沟通存在问题导致的。因此,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还是在医生自己。沟通中,医生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医生又该怎么做呢?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509478_483345474.html
5.依法审理医疗纠纷案件,多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后,患者首先选择和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患者则将纠纷提交到卫生行政机关处理。诉诸司法渠道是患者最后的选择,这就导致医患矛盾激化,来法院起诉的患者不够理性。特别是经过鉴定后,绝大多数案件不构成医疗事故。以2011年为例,32件医疗纠纷案件中只有1件医疗过错行为与患者目前存在的损害后果有...https://www.zscourt.gov.cn/flsw/llyj/content/18335/73916.html
1.医患发生矛盾纠纷如何处理?医患发生矛盾纠纷如何处理? 导读:可以由医患双方先谈判和解,如果患者在医疗的过程中受到了伤害导致出现了各种后遗症,并且能够找到证据证明是医护人员不负责导致的,那么医院是必须要进行赔偿的,如果双方和解失败,就可以由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对双方进行调解,再不济还可以发起诉讼。https://www.64365.com/zs/1613491.aspx
2.医患有何矛盾?当前医患纠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医学教育网2019-03-07 大号 近年来,医患之间的纠纷逐年上升,已严重地影响和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给医院声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并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是医院管理者、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医患之间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关系...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2384870/
3.“大”数据分析医患矛盾的原因及潜在的解决方法医患矛盾的良好解决,需要对医生和患者两头抓,一方面提高医生的专业性、职业操守和信息的透明度,另外一方面也要规范患者的行为举止,尊重医生和理解作为医生的不容易。当然我们整个社会也要加强对犯错误者惩罚的力度。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85590
4.论怎样处理医患关系(精选8篇)在社会主义国家,医患关系本质上是兄弟式的、没有阶级差别的同志式关系,在政治上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个体人群中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医患关系也遇到了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为了清楚的表达这个观点以寻求解决的方法,首先从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谈起。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hv9n2h8.html
5.医患沟通心得体会(通用21篇)良好的医疗效果是沟通的保障。良好的医疗效果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追求,尽管矛盾复杂。所以发生医疗纠纷时,化解矛盾最切实有效的措施是积极救治患者,减少或避免患者受到医疗损害,否则,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后,我们克制的态度、妥善的语言、善意的关怀等方法才能解决一些问题,以由人推己,以己推人的方式...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507122022_7019726.html
6.依法处置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医疗纠纷情况,更好地解决医患紧张的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稳定,8月上旬,致公党潮州市委会组成了以主委郑锦鹏为组长,副主委许小明、柯涓为副组长,本党中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骨干党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就“医疗纠纷” 问题深入到潮州市中心医院、潮州市人民医院、潮安区人民医院、饶平县人...https://www.gdzgd.cn/czyz/jyxc/content/post_16555.html
7.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通用10篇)三是司法程序滞后等。本来经过行政或司法程序解决医患矛盾是最便捷、最正当的途径,可是现有法规的程序规定,由正常行政处理或司法诉讼程序来解决医患纠纷不仅仅程序复杂、旷日持久,并且患者方大多因病因伤治疗无果或死亡,已很难去承受由行政处理或司法诉讼程序。 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987002.html
8.解析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形式与技巧方法医学生对患者的基本态度是医患良好沟通的关键。仔细分析很多医患纠纷,表面上看是医患对疾病的诊疗提出异议,但根本的导火索很多时候都是患者及其家属感觉到医生对他们不尊重,触动了其忍耐的底线,甚至有人失去控制,放弃了来医院解决病痛的初衷。对医生大打出手。所以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尊重是避免医患矛盾的基础。https://mip.jy135.com/zhichang/368708.html
9.医患冲突及其对策4篇(全文)一旦医患关系发生矛盾, 引起冲突, 无论什么原因, 首先站在患方立场上着想, 同患者交流, 争取患者的理解, 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表示对当事人的理解、同情和尊重, 然后用对科学和法律法规的认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稳定患者的情绪, 促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化解矛盾, 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puax3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