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西安市第五期“电视问政”将举行,本期电视问政将围绕西安市卫计委管理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
历年的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接到的各类投诉咨询中,涉及医院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市民反映的热点。截至昨日,华商报今年新闻热线共接到涉及医院或医疗方面的投诉咨询2002条,平均每个月182条。
投诉焦点1
投诉焦点2
挂号难
不少市民都曾目睹甚至经历过这样一幕:暮色渐浓,医院的门诊大厅前又聚集起三四十人排队,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有的还带着凳子拿着大衣,准备在此过夜,不为别的,为的只是能挂到第二天的专家号……
投诉焦点3
花费高
在华商报近三年的热线中关于看病的问题,不少市民表示,因为医院收费高,现在有感冒、发烧、跌倒、摔伤之类的小病基本是自己买点药在家里“扛”过去。西安市民黄女士的家人患小病都是去普通药店,说明症状、配药,几十元就搞定了。
案例:11月30日,家住城北的李女士向华商报记者反映,因为家里冬天没有暖气,她和孙子都换上了感冒,后来到一家三甲医院看病,两个人总共花了3000多元。
“年轻时感冒到药店买点药,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孙子还小不能马虎,我们就去了大医院。”李女士说,“本想着最多也就一千元,没想到一个星期下来,两人检查、吃药、输液花了这么多,早知道光给孙子看病就好了。”
投诉焦点4
过度医疗
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显示,今年投诉医院过度治疗投诉有86条,占所有投诉量的4.3%。
“看病贵”一直是市民热议话题,其中,过度医疗无疑是重要推手之一。中新网调查显示,47.4%网友表示曾经遇到过“过度医疗”,36.8%的人疑似遇到过,只有15.8%的人表示没有遇到过。
采访中,有市民认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过度地追求商业利益。西安市民王女士在锻炼时总是肚子疼,觉得大医院排队问诊太麻烦,于是前往某私立医院,“虽说医生多,病患少,服务态度也好,可还没问几句,一张张检查单就递到你面前让去交费,最后查出来就是岔气而已,结果光检查费就花了好几百。”
市民在就医时,究竟是否存在过度医疗医院和患者各有说辞,有的市民便会利用正规的投诉渠道反映,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该投诉的页面下方,华商报记者看到西安市卫计委在12月2日上午9时48分给予的回复称“您好,来信收悉。我委医政医管处工作人员正在办理您的来信,请耐心等待”。
医疗纠纷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
据统计,近几年来,医疗纠纷的数量递增,一半以上的患方提出要求经济赔偿。
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接到的线索还显示,不少市民投诉医院或医疗方面的问题时,都伴随着医疗纠纷。有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往往不知所措,有的甚至采取极端措施。
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调解或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三条途径解决。
此外,西安还专门成立了西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该委员会配备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建立医学、药学、心理学、法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受理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
滥开药滥检查导致医疗资源浪费
人民网曾有报道称,中国医疗保险中的“六非”行为(非合理用药、非合理检查、非合理收费、非合理医药定价、非参保对象享受医保待遇、非离退休人员享受离退休待遇)一直较为严重。据估算,医疗机构滥开药、滥检查等现象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在20%至30%。
业内人士称,现在医学检查和化验技术越来越多,令患者眼花缭乱。患者对检查化验结果了解很少,导致患者不必要的焦急甚至惊恐,同时诱导进一步的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华商报记者马群杨平
看病有多难
就诊检查5分钟等了3个小时
不少市民说起到大医院看病,最怕各种等候。实际情况如何
病案
一大早去看病
开了一盒眼药散瞳
上午9时30分许,在眼科门诊二楼候诊区域,几排座椅上都坐满了人。
来自神木的杨女士和丈夫、儿子一起坐在椅子上等候。杨女士说,他们一家三口到西安,是想给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和自己做全面眼科检查。他们担心孩子有弱视、斜视等问题。早上6:30,孩子的爸爸就赶到四院挂号。挂完号,夫妻俩就带着娃在儿童眼科门诊B区候诊大厅的椅子上等候。
9:40左右,等候了三个多小时后,杨女士带着娃进入诊室就诊。
9:45诊断结束,杨女士称,医生给娃开了一盒眼药,目的主要是为了散瞳,让滴注眼药4天后再来医院做检查,看来一家人只能在西安再待4天了。
事先网络预约
也得等个把小时
另一位带着孩子来医院的张女士是潼关人,孩子14岁,读初二。
但9:45,他们的前面还排了十几个人。
10:58,终于叫到他们的号,杨女士带着儿子进入7号诊室,但前面还有别人就诊未完仍需等待。
11:14,就诊。
11:18,诊断结束,张女士带着儿子走出诊断室。她说,诊断发现孩子是近视加散光,医生建议她给孩子配一副角膜塑形镜。
华商报记者跟着张女士按照医生说的路线,走出眼科门诊楼然后出了四院大门,来到解放路上的大药房。得知配一副隐形角膜塑形镜需要花6000多元时,张女士说要回去和家人商量以后再决定。出门后她表示:实在太贵了。华商报记者石铮实习生潇潇
看病为啥这么难
患者喜欢扎堆大医院
市级医院平均年门诊量增加近20%
此外,即使在三甲医院中,候诊长短也有区别,名气大的医院、科室更严重一些。
西安市经开区一家医院的医生就称,现在很多患者即使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也喜欢去大医院,无形中就浪费了优质医疗资源。
而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称,更多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造成。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奔大城市大医院。
同时,不少市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还不是很信任,认为其服务能力较弱,例如社区医院这样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还未形成竞争优势。
其实,国家对各级医院的业务范围有明确的定位,小病进社区,三级医院主要诊治“疑难杂症”。
但实际情况是,目前,我省三级医院诊治了50-80%可以在二级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就可以治疗的小疾轻病。“看病难、看病贵”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而中小医院服务态度好、收费低,“看病难、看病贵”的程度要轻得多或者基本就不存在。华商报记者马群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