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花九万亿用于医疗,老百姓为什么还是看不起病?
都说:有啥别有病!但“生老病死”谁又能逃的掉,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的都会生病。但是,现在老百姓却不敢生病,都是小病忍着,大病才去医院。
然而,有时恰恰是因为小病没治好,慢慢积累成了大病。这当然不是老百姓不重视,而是如今还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
7月8日,北大教授李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一年花费九万亿用于医疗,但是老百姓依旧看不起病,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得了“美国病”!
医疗费年年涨,老百姓还看不起病
近年来,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日渐完善,老百姓看病报销比例高达75%左右,这么高的报销比例,即便是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是很难见到的!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实际去看病时,总觉得报销比例没有那么高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看病时,不是所有药或者医疗器械都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这些在没被纳入医保的药品才是让老百姓觉得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老百姓看一次病,原本可以报销85%的费用,但是由于使用的医保外的药品或者器械,实际报销比例可能只有50%左右。
虽然这个比例依旧不低,但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很多老百姓都是小病忍着,等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去医院。
这也导致了,往往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小病,硬生生地被“忍”成了大病!花更多钱不说,还遭了更多的罪!
但是,这是中国老百姓喜欢没事找罪受么?答案是否定的,让中国老百姓选择“忍病”的不是个人爱好,而是看病难,看病贵!
中国财政如今每年用于医疗的费用高达9万亿元,与1978年的100亿元相比,整整增长了900倍,而且,中国的居民医保缴费也从最初的十几元,涨到了如今的380元。
中国和老百姓每年用于医疗的费用不可谓不高,但是,为什么每年花这么多钱,中国老百姓依旧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呢?
北大教授李玲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也患上了“美国病”,不管中国投入再多钱。医保报销比例再高,最后都会流到医院的口袋里!
李玲教授炮轰“医院”,治病救人成了盈利手段
李玲教授直言不讳的表示,医院如今正在拼命的创收!
中国如今也像美国一样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医疗服务,这本是一项很好的政策,但是却依旧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效果,这就是由于医院的“过度医疗”,拖累了国家的医疗政策。
例如,美国每年都会把20%的财政收入用于医疗,但是依然有33%的美国人因为医疗破产!
如今,中国每年用于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超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看病报销比例也在逐年增长,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也在增加。
如此看来,中国老百姓的看病应该会越来越轻松,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
究其原因,不是中国的医疗政策不好,而是医院在大肆创收,导致国家每年的医疗费,大多数都被浪费掉了。
如今中国的医院大部分都是公立的,但是即便是公立医院,国家财政对其投入也不足8%,剩下的92%,需要医院自己创收。
中国财政拨款9万亿元用于医疗,但是并不是直接把钱给医院,而是给约10亿人民买了居民医保。
医院想要维持整体的运行和给医生、护士发工资,以及采买医疗设备,就必须自己想办法挣钱。
医院为了挣钱,理所当然的把看病救人做成了生意,那做生意怎么才能挣钱呢?无非就是“量大”、“单价高”!
这就导致了医院看病,往往是“小病大看,没病检查”,能打针就不吃药,能做手术,就不保守治疗,而且治疗费用越来越高!
在采访中,李玲教授就讲了“组织结节”的例子,李玲教授说,普通人乳腺或者甲状腺出现结节是正常现象,人体会慢慢自愈,下次检查可能也就消失了。
但是,现在医院一查出病人有结节,就说可能存在“癌症”风险,往往都是建议开刀做手术。
听到这话,那个患者会不害怕,肯定都会乖乖的躺到手术台上做手术。这样虽然可以及时排除隐患,防止小病变大。
但是,对于那些结节可以自愈的患者来说,不仅浪费了钱,还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往后余生都是小小翼翼的生活,防止“旧病复发”。
然而,我们都知道,人一旦有了“心病”,就会变得焦虑,身体状态也会下降,没病也会得病。
而且,对可以自愈的患者做手术,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让国家每年的医疗投入打水漂。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在2022年,医院门诊接收患者的数量约84亿人次,而这项数据到了2023年,已经上升到了95.4亿人次!
相当于全国14亿人,平均每人每年去医院大约7次!堪称世界之最!
这其中,可能有一些是真正需要医治,另外一些可能是医院为了创收,做的一些“过度医疗”!
除此之外,现在在医院看病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贵,有时一个感冒就得花三五百块,在ICU里住一天往往一万多块钱就搭进去了!
这谁能扛得住?
而且,有些同样的药,在医院买会比在网上自营店里买贵一些!
医生在开药时,有时也会推荐一些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药品,这样就可以获得高额的收益。
另外,如今各个医院的信息不互通,导致病人在转院的时候,往往需要再次检查,这无形中又会让老百姓看病的成本再次提高。
导致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人说,老百姓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伸着脖子挨宰?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加,但是健康知识水平还没有赶上,这就导致老百姓生病了,都很重视,但由于认知有限,有时候只能是干着急。
这时候,当然是医院说啥就是啥,让买啥药买啥药,不买的话效果可能不好,让做手术就做手术,不做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于是,在紧张和焦虑的作用下,大多数病人往往会乖乖掏钱治病。
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还得国家出手
想要真正的解决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得国家出手整治,因为在当前情况下,老百姓个人和医院的地位是完全不对等的!
虽然医院把看病救人做成了生意,但是,医院和病人“做生意”,可不跟在路边摊买水果一样,还能“搞搞价”,在医院里看病,是明码标价,一锤子买卖!
医疗领域属于民生领域,同样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国家规定的框架下,才能真正地服务人民,造福百姓。
如果,真的让医疗成了市场经济,那么医疗凭借其专业性,很有可能让医疗从此成为垄断行业,到那时,医院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
所以,想要真正的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问题,国家不光要“开源”,继续加大医疗投入,还需要“节流”,改善当今医院收费贵、盈利性强的问题!
在这方面,福建省三明市制定的医疗改革制度,提供了很好经验。
三明市通过改革,把医疗、医保、医药紧密结合,把国家给的医疗保障基金、财政补贴等资金一起整合,统一管理。
然后,当地政府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标准,把这些钱直接根据考核成绩,发放给医院或者个人,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医院的收入问题,又可以防止医院“过度医疗”。
这种医改模式,真正把医院和医生的身份,从“销售员”变成了“服务员”!
除此之外,三明政府还把矛头对准价格虚高的药品,通过集中采买的方式,把400多一盒的药品,打到了3.83块一盒!
一盒药3.83元就可以卖,但最终却卖了400多元,身价上升了100倍!药品行业的暴利可想而知!
三明市政府的做法,让药品回归了它原本的价值,也让当地老百姓吃上了实实在在的“低价药”!
如果,“三明医改”模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那么中国老百姓看病成本将会大大降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就连医患矛盾,也会缓解很多。
结语:
国家财政每年花费9万亿资金用于医疗领域,却被医院的“过度医疗”大量浪费,导致钱没少花,老百姓的问题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或许可以学习“三明医改”的经验,让医疗成为民生,而不是生意,让老百姓生病之后少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