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通过网络找下有关上海的旧货市场信息,发现有用的信息很少。一些帖子有些说过的旧货市场,大多数在城市发展中荡然无存,或者是市场的经营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需要说明的一点,上海市区的旧货市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跳蚤市场",上海市区的旧货市场中很少见到日用品的二手交易,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旧货市场”通常都是包括了珠宝首饰,工艺品,老物件,古董,花鸟鱼虫等一些的综合型的市场,在外国主要以生活用品交易的“跳蚤市场”,在上海市区是不存在的。(这次对于旧货市场中的珠宝玉石之类店铺没有怎么逛,就不费笔墨写了,只介绍一些旧货,有意思的东西)。
去了几个市场,今天先说说灵石路花鸟市场里面的聚奇城
1,聚奇城
进去大概就这样的
这些摆地摊的有些是本地收旧货的,有些是外地赶来的小商贩。有些卖玉石,古董的小贩,还会在赶双休日上海其他市场的地摊
像这种卖卖一些价值不太高的东西的,往往都是本地一些收旧货的小商贩,右边这一堆国产机械表,当年可是稀罕货,得凭票购买,估计他们的主人大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否则也不会沦落到地摊上.
上两个东西给大家猜猜,右图红圈的小玩意你知道是什么?左图里面这个物件又是什么?答案在文末揭晓。
既然有买真货的,肯定就有卖假货的,比如左图玉质印章,沁色做的还能糊弄一些人,但是这印文做的实在太糟糕了,做旧也没做。右图则是卖假蜜蜡的,摊上都是假蜜蜡。如今想玩古玩收藏还是要拜师,有人带着,自然要少走很多坑。市场假货太多。
三楼地摊上还是能看到不少文革时期的物件,比如领袖的像章(当年可以每人必须佩戴的),文革时期的唱片,茶杯,印刷品等,价格倒是不贵,像章开价也不过几十块。小物件一百多到三五百的都有,地摊上还价,不要客气。正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这次在地摊上看到两个很好玩的东西,一个是银质餐具里面的一个小餐具,具体用途,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用来放水果叉之类的,做工很是精细。重50克多点,老板开价300.另外一个就是女性的小包,金属的材质。也不知道是啥时候的东西,觉得挺好玩的,价格没问。
这次在地摊见到圣约翰大学的成绩单,学校已经没了,这位先生的成绩单还在。右边则是20多年前的火车票硬质的三楼有家店一柜台都是卖旧火车票的......我也是第一次见专门卖旧火车票的......
三楼还有一些卖珠宝玉石,手工艺品,老物件的店铺,大家可以逛逛,我就不费笔墨写了。对了还有一家卖老钟表的,也修,在如今的上海,找一家修钟表的小店,并不是很容易。
逛完三楼,就可以去二楼了。二楼没地摊,全都是店铺和小柜台,小柜台大概就是下图这样滴
2楼感觉比三楼更加乱糟糟的,原因么,可能堆得比较多吧。显得空间小更加压抑。
二楼没有地摊,总体上,旧物售价要比三楼贵一点,品相也要好一点,一些老板会把自己商品分类,比如上图两家老板,一家是卖像章和摆件的,另外一家是卖书的。
闲逛时候看到一些地契,都是民国时期的。这算是一个时代的遗物吧,右边是60年代的结婚证,也就是薄薄的一张纸,开面倒是很大。
二楼有老板专门卖一些老照片,这个倒是不常见的。左边这块亚克力牌子,保存的非常完好,没有任何缺损(潜艇应该是033级),我朋友和我说,也就是上海人比较爱惜东西,你还能在这旧货市场上找到这样的老物件。快要离开的时候,有人在买玻璃水果盘,一看是80年的日用品,用当年的旧报纸包的严严实实。正如我朋友说的那样。
二楼还有一些卖玉石,字画,古董,珠宝首饰的,鉴于篇幅我不能逐一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去逛逛。也许会有一些你中意的小东西,
一楼主要是钱币收藏之类的,面积不大,想看钱币收藏,不如去卢工,那里市场更加大,东西更加全。
关于文中让大家猜的东西,我来揭晓答案:
右边的我们称为“小称”,学名戥(deng)秤,也称厘戥,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轻重以厘计算,所以民间又称这样的秤为“厘戥”。而每把“厘戥”必配有一个坚硬的木盒,这是为了方便在外经商时携带保管。
右边的是手炉,也就是过去的暖宝宝,用的时候,在里面加上炭火即可。现在大家都有热水袋暖宝宝了。这东西也就不再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