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要求
通过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应该掌握和必须具备的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以下几点: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家畜外形体质和形态规律;学生要掌握家畜的生产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强化专业知识,重点培训其实践技能;掌握对家畜生产与经营中的饲养管理、生产技术及生产性能的鉴定及经营方法;加强学生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造福社会.
3高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核心和重点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和技能培训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深入细致地讲解,以使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掌握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形体质及生产能力的鉴定;掌握家畜的选种选配的改良方法和杂交优势应用的措施;掌握家畜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掌握家畜的疾病诊断和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不断努力加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领域的实际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4结语
摘要:高等学校的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还不是十分完善。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区。笔者主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调研,了解到畜牧兽医专业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同时提出了发展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1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有36.70%的学生有创业的打算;只有0.60%的学生对创业没有一点的了解。但是有75.60%的学生并不知道创业都需要哪些技能,也不知道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而且有80.91%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有哪些创业的机会,如果让他们创业,基本会进入成熟的传统行业。由此可以看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此类专业中,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创业课程的教学仍然是“满堂灌”结合“案例分析”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进行的实践比较少。为了解决创业基础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及创新意识[3],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2.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创业是不是可教的呢有很多人都提出疑问。无可厚非,创业活动是没有办法言传身教的。但是,创业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去创业,而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多数畜牧兽医类高校认为,受专业的限制,学生创业的概率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面普及创业教育,也没有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把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一种必备的素质。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把“创业基础”理论教学等同于就业指导与咨询的理论,因此对于创业基础的理论讲授内容只是设置在“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借助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平台来进行创业教育。这样的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和体制,不能使学生得到专业化的指导,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比较狭隘[4]。
2.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业教育在畜牧兽医专业全面普及才刚刚开始,各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平台构建还不够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多仅是开设创业基础课。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手段、理论灌输、案例分析、软件操作等,而真正的创业实践模拟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且一些高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形同虚设,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实践平台,学生到企业里仅是参观的层面上实践,而对于具体的运营管理并不了解。在这种课程群缺失、实践体系不健全、支撑平台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2.3师资力量匮乏
2.4教育评价机制束缚了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在教学评价机制中仍然是侧重评价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熟悉与掌握的程度为基本依据,而对于真正具备什么样的实践能力不计入评价标准体系中。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投身创业活动中去,会耽误自己的学业成绩,因而对于创业实践虽然有兴趣,但是却缺少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同时,学校对于创业授课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合理。传统的考核机制,强迫教师将学生固囿于课堂上,遵循传统的教学秩序,进行理论的强烈灌输,逼迫学生被迫接受创业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只是让学生们有概念上的创业,却没有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
3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多维教学平台的构建
4发展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4.1转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业师、学校和社会及家长都要转变对创业的观念。业师在讲授创业课程中,并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创业,而是讲授创业问题的处理。同时,创业并不是创业者个体或团队的事情,需要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培育,让创业的实体结构健康成长。而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以前对于创业教育进行的比较少,自然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在“大众创业,万民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专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立足“三农”,结合专业的特点,激发学生在该专业的创业热情。要积极地引导该类院校,要使学校和教师等主体全员参与,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配强、配齐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使畜牧兽医专业师生对于创业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4.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必须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见图2),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维教学平台系统,将创业教育进行得更加全面一些。由图2可见,在此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分阶段地逐步将学生的创业点子实现,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创意点子并不是空想。在学校里有空间和领域通过一定的途径能够将他们好的创意得以培育和实现,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业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素质。
4.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4.4柔性化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夏星,何艾兵,党蓁.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10(18):118-121.
[2]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邢军,朱孟玲,刘庆新.畜牧兽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45-48.
[4]冯永谦,姜鑫,张绍男.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138-140.
[5]张绍男.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37-38.
引言
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其基础课程,畜牧兽医专业也不例外。化学就是其基础课程之一,是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化学课程作为其它专业课的专业平台作用尤其重要。但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亟待改革。
1.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地位
1.1基础化学的作用
基础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基础,而化学又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基础化学在畜牧兽医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基础化学是学好畜牧兽医专业课的前提。
1.2分析化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中包含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由于分光光度法的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等特点,在兽药品的分析中应用广泛。
1.3生物化学的作用
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因此,学习了解生物化学的知识,对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
2.2教材不能适应发展
有的学校所用的教材中的内容陈旧。现代科学的发展飞速猛进,尤其是化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然而,有的教材中的大篇幅内容还是注重于传统知识的讲解,对现在化学知识的进步却很少阐述。其次,教材的编排中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知识过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2.4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待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态度不同。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就可以不用认真学习。比如,对待有机化学的态度就不像对待动物营养和兽医临床诊断等专业课那么积极,因此学生上课也不积极。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了对化学基础课的认识程度不够。
3.探讨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3.1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如果学生只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显然在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索教学方法上,我们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之后,再加入新的教学理念,比如将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并且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配置,注重教学效率。设置一些新颖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训练开放性思维。此外,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考核评价。在对学生进行测评的时候,要将平时测验,课堂提问等的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一起加全后计入最后的成绩。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2引入合适的教材
3.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大胆创新,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需要,不断调整化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白化学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改变传统的化学课程的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使化学教学效果有实质性的效果。
二、家庭因素
三、教学因素
四、教材因素
[关键词]农业院校;兽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增加实验课教学课时比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前谋划,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实际需求
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社会实践调查、导师制、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大学生科创训练项目等形式,从大学生入学就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接触畜牧业行业,让学生了解兽医发展现状、畜牧业对兽医的需求,教师的科研任务及生产实践的实际状况。学生经过深入了解,知道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方向,这样有利于他们认清目前自己的处境,今后努力的方向,树立奋斗目标,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针对性。
三、设计综合实验课程,形成实战训练项目
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综合训练项目,突破原有单课程的实验内容,在学生进入实习前,建立以动物病例模型为核心的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对疾病的“发生环节分析、跟踪整个疾病全过程、各种诊断的确诊、不同的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价、预防及预防方案的提出”5个环节的学习,加上“综合分析总结问题”,建立5+1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这能真正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临床应用能力。
四、抓好教学实习环节,锻炼学生临床实战经验
教学实习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一次临床生产实践的大考,也是锻炼学生实战经验的最佳时机。兽医临床教学实习是对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验。学生被派到动物医院、养殖场及兽医防疫站等基层部门,直接接触养殖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传染病、寄生虫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等,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兽医所有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学生不但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还要会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现实中,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预防措施等。
五、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提供学生良好的教学平台
我们不但要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规章制度建设,还要在教学辅助配套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如校企联合办学、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动物医院建设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相信在今后,我们农业院校的兽医教育会不断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适应兽医专业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国际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建设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2]肖建华,高利,张建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1):141-143.
[3]范宏刚,高利,魏萍,肖建华,张建涛,王洪斌.面向执业兽医与官方兽医认证制度的动物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3(5):16-19.
[4]高利,肖建华,张建涛,范洪刚,王洪斌.适应执业兽医考试制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4):44-45.
[5]李艳飞,任利敏,冯国峰,高利,肖建华,范洪刚.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SWOT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9):183-184.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出的在当前我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理念。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是方向,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途径。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就业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而提出的在当前我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理念。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和坚持的重要改革精神。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内涵
中央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根本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要强调学生的就业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真正就业是以技能、理论、素养三者共同来支撑的,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观,是一种全面的就业。它除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之外,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根据国家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从专业角度讲,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具有动物疾病临床诊断能力,具有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及防控能力,具有动物药理知识和兽药临床使用及营销能力,具有动物繁殖改良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繁殖调控能力。
三、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就业教育的前提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转变。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地推行就业教育,才能真正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2.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前提条件或基本条件,否则即使具备了较高的技能水平,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3.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4.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方向,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施教,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据调查,农村基层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大户,由于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技能人才是基层养殖场以及兽药厂和饲料厂最需要、最欢迎的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与之相适应,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按照市场需求,畜牧兽医专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如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改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牧场管理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要按照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以及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如《猪的生产与经营》课程内容是畜禽饲养与管理人员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学本课程时,我常常把学生带到学校养殖场或学校附近的养殖专业大户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疫防治技术,并请技术员现场讲解猪饲养管理的体会及养猪致富之道,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和职业岗位能力。不仅如此,在高二年级开展专业实习时,我们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区乡兽医站或中小规模养殖场跟师实习,在高三年级根据学生选择的职业岗位,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如乡镇兽医站、中小规模养殖场、饲料厂、兽药厂等,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2]孙连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themultimediateachingmode"iswidelyappliedtoallaspectsofthemoderneducation.ModerneducationtheoryistheChina'squalityeducationprospectivereformstunt,aswellasthepowerfulguaranteeofmoderneducationconvertingtothesocializationandpragmaticisim.Applyingmultimediateachingtoanimalhusbandryveterinaryisaninnovationandadvancementinthehusbandryfield.The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variousteachingcharacteristicactuallyprojectnecessityandimportanceof"teachinginformationization".Introducing"multimediateachingmode"tothisprofessionalteaching,andmakinguseofmultimediateachingsoftwarewillbringmanyadvantagesofscienceandtechnology,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s.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畜牧业,兽医学
Keywords:multimediateaching,animalhusbandry,veterinarymedicine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或者用图片和简易模型道具等来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性,如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青贮饲料加工过程、鸡的人工授精等知识点,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无法做到教学生动,更难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掌握专业技术要点。这一弊端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凸显出来,许多学生在工作初期无法很快投入到工作第一线,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甚至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质量产生质疑。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时,门类品种庞杂、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这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微生物学研究具有微观性、传染性,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具有高风险性等,这些特殊的实践教学难点难以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场、复杂的工艺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视频,实时互动地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二、图文并茂,增加教学直观性
畜牧兽医课程不同于文化基础课,它要使学生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生物概念,但目前很多课本内容僵化,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致使学生形成了片面的理解,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使呆板的课本知识生动起来。例如我们在讲“家兔的品种和习性”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阅不同品种的家兔图片资料,把能说明问题有代表性的图片粘贴下来,组成一系列不同品种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体貌特征,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品种家兔的体貌差异,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就容易的多。在讲解家兔的习性时,可播放一段教学短片,展示家兔的几个生活习性,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从难到易的转变。
二、信息广泛,拓宽专业知识面
三、结合实际,增强探索求知欲
四、言简意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1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1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1.2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1.3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实践水平偏低
在高职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中,很多实训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比较差,实践能力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师最重要的是“技高”,既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但要能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还要能够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据调查,在目前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但对社会实践和工作岗位缺乏了解,对现代的新技术和新技能不能及时地吸收、消化;另外很多新分配来的实训教师,有很多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很少,实践技能相对不足。2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2.1灵活掌握准入条件,增加实训指导教师人数
目前,实训指导教师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短缺问题,急需人员来补充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不足,在严格执行实训指导教师准入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灵活掌握准入条件。一是根据实际需求聘用畜牧行业和生产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工程师,将其作为专职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或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推行“双岗双薪”来充分调动企业中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放宽对企业人才的学历要求,只要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需求,就放手大胆引进。二是坚持自主培养提升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快具有“双师型”素质和资格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培训提高现有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使之能完全胜任岗位需求。
2.2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学历
虽然高学历并不等同于实践能力强,但高学历者在更新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拥有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应该使校内专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人事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实训指导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应招聘一些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进行培训后来充实实训教师队伍,使实训师资队伍能够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而保证实训教学的良性发展。
2.3产学研结合建设优秀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2.3.1转变观念,明确以实训教师为中心地位的职业教育思想: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是师生与实际生产项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高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保证和关键。要让全体师生员工确立实训指导教师是职业学院办学的主体观念,从人事制度等多方面为实训教师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
2.3.2校企合作共建共赢,加快“双师素质”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一方面,利用学校优势的师资、教学资源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引企入校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在学校为企业充分服务后,企业方能主动地协助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改革,方能愉快地接受更多的学生、教师顶岗实训;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顶岗实习,确保实训指导教师每年都有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各工作岗位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在教学中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补充能够反映生产实际的新技能,把企业中的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贴近生产实际,从而加快“双师素质”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设计
一、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二、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情况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在“十一五”基础上重新调整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及各课程学时比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规范实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临床实习要求和标准,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习、临床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系体在保证专业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同时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论证,结合国外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兽医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721”培养模式,即学生有7个学期的课程学习、2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1个学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习。近年来,我们又把大学生科创训练、社会实践调查、专业拓展训练、校企合作实践班纳入教学体系建设当中,形成全方位综合实践训练体系,具体如下。
2.综合大实验课程,改革原有的以“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病例”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以传染病综合实验和普通病综合实验为主的综合性大实验训练模式,突破原有生理、生化、药理、病理、微生物、寄生虫、传染病、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等以小实验为单位的实验课程体系。学生在综合性大实验时,各教研室教师集中在一起上课,学生独立对具体病例完成其“发生、跟踪、诊断、治疗、预防、总结”的“5+1”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达到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目的。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引导,真正体现出综合实验的内涵。
3.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阶段,学生有一年的实践训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的相互渗透,尽可能将科学研究实践中的技术方法转化到实验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更贴近现代科研实践水平,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现状、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如新的仪器投入本科教学、新的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内容中。同时,注意“产学研”合作教学,先后与生泰尔、沈阳和丰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及4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一线生产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直接从事企事业生产工作,一方面是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适应社会。同时,还开设了中心创新项目、院内开放基金,让有能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通过课题的形式提高实验设计思路,使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三、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情况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每年就业率在省内处于前列,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在工作岗位或临床实践中有效应用专业知识;二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强,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基层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都是单位的一线骨干,很多用人单位对我学院的毕业生评价较高;三是学生在单位发展较快,短期内能够得到重用,归功于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精神。
2.家长、学生对兽医专业的评价。91.3%的家长对动物医学学院的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感到满意。从学生高考报志愿和学校新生录取情况看,学院生源好,生源质量高,“十二五”期间动物医学专业一批次一次性录满,录取分数线远远高出黑龙江省的控制分数线。
3.在辐射示范方面,动物医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可,现在全国各类农业院校借鉴我院的培养模式,又将四年制培养模式改为五年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也参照我们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
[2]肖建华,高利,张建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1):141-143.
[3]范宏刚,高利,魏萍,肖建华,张建涛,王洪斌.面向执业兽医与官方兽医认证制度的动物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3,(5):16-19.
[4]高利,肖建华,张建涛,范洪刚,王洪斌.适应执业兽医考试制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4):44-45.
[5]李景峰,东彦新,胡宗福.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28(6):687-688.
关键词:宠物保健;教学手段;技能;教学效果
《宠物保健技术》是高职高专养殖类、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宠物热潮的兴起,宠物产业的日趋繁荣壮大,宠物的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宠物保健技术》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兽医基础》、《动物病理学》、《临床诊断学》、《动物外产科》、《宠物营养学》、《宠物繁殖》等为基础,以培养新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主要使学生掌握宠物疾病诊治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宠物疾病的检查、诊断和鉴别、防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宠物美容保健和外科保健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将来能在宠物饲养管理、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宠物保健等岗位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宠物保健技术》的教学效果,需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革。
一、按照宠物保健工作过程来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宠物产业发展需要、宠物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宠物保健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由宠物行业岗位领域确定职业能力、设定学习领域,选取教材内容,做到所选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与普适性,能满足宠物保健工作所需的主要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使教学内容具备代表性,保证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胜任从事宠物疾病诊治、宠物美容保健、宠物用品销售等工作岗位;选取内容上要重点突出、内容精,知识体系上保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逐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从实际工作情境入手,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体现工学结合特色。保证在实际“情境”下完成教学内容,做到学、做、教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以笔试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宠物保健技术》是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学科,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应采取理论考核、综合实训考核、顶岗实习考核、单项实践技能考核等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综合掌握的情况,突出重点知识的掌握,加大宠物保健工作过程综合操作技能内容的覆盖力度;根据考试结果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以单项实践技能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60%,其中理论考核、综合实训考核与顶岗实习考核占总成绩的40%;进行宠物保健技能比赛,分小组或个人参加,按照比赛结果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宠物美容师、宠物训导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宠物医师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使学生具备宠物保健工作过程的实践技能,能胜任宠物行业职业岗位需求。
总之,《宠物保健技术》的教学效果提高涉及多方面,应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宠物行业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王义杰,曹轩峰.对高职高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杨丽.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
[3]张桂枝,靳双星.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4]柴霞.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5]马明筠,郑爱武.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宠物美容与护理》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6]刘诗柱,毕玉霞,付森.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