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认识你自己,还是找到真正的自己,这都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越早认识你自己,越了解自己,你越能活得明白,活得透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曾经陷入严重自我怀疑和恶劣情绪的我,这两年陆续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现在还不能说认识了自己,至少每一步都走得比以前更明白、更安心。推荐其中对我帮助很大的6本给你。去认识你自己吧,如果能直面生命中最难的事,还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呢?
1.《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济群法师、周国平著
这是一场哲人周国平与高僧济群法师的深度对话。两人从各自专研的领域(西方哲学VS东方佛法)出发,围绕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命运的可变与不可变、人生的苦与乐、觉醒与解脱、无常与永恒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辨析与深入浅出的解读,探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与哲思。
就像书的封面上所写:他们的声音,值得每一个被欲念和烦恼所困的人倾听。在当下这个喧嚣迷茫的时代,两位智者的对话,或许可以为你指引一条保持天真自省、归于内心和平的途径。
济:多数人的生命现状,无非是一大堆错误想法再加上一大堆混乱情绪。而物质的过度和信息的泛滥,又加剧了这种混乱,所以现代人普遍心态不好,焦虑,躁动,茫然,连吃饭睡觉都要不停地刷着手机。因为心态不好,就使得生命品质走向堕落。
济:观念和情绪具有巨大的力量,人们往往被这两样东西支配着,很少去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那些观念到底有没有道理,让自己陷入强烈情绪的那些事情是否真的重要。
周:幸福的源头是精神的健康,但在我们的教育里从小就被掐死了,只好向外界乞求,一辈子受苦受难,还以为是在追求幸福,太可怜了。教育的问题特别大,信仰的缺失也是特别大的问题。
济:整个社会特别缺乏关于心性和生命的教育。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很多富有哲思、值得反复体味、反省的言语,时常有醍醐灌顶之感,相信你去读一读也会有同样感受,不过如果对佛法本身感兴趣,会读得更有兴致。
2.《少有人走的路》
M·斯科特·派克著
就像这本书封面写的一样,可以说它真的让我开启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以他二十年的从业经验为基础写成本书。但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与己无关的乏味心理学著作,那就错了。
两年前在极度低谷、心理阴影面积最大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毫不夸张的说,它让我开始觉察到自己不完善甚至扭曲的心智,也会去剖析形成这样的心智背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书中指出了走向心智成熟的途径:直面人生的问题和痛苦、自律、爱。归根结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过上宁静而丰富的生活。
如果你的心智已经健全而成熟,又或者你此时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什么痛苦,读这本书的触动和感受不会太深。有些书,总是在特定的时候才会读懂,就像有些人一样。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迹。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体会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少有人走的路》
3.《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阿尔伯特埃利斯(也译作艾利斯)著
前面济群法师说过:观念和情绪具有巨大的力量,人们往往被这两样东西支配着。而这本书可以帮你管理那些非理性的过激情绪。
人不是天生就是坏情绪的,作者给出了一个诱因ABC的公式。不是A这件事一定会产生C的结果,A本身不会导致C,而是B导致了C,A只是诱因。你为什么会被牵着鼻子走?原因就在于B。
你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过激,其实是这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导致的:
一是恐怖化的思维方式。你把什么都看成了灾难,非常害怕,你的思维模式就是“万一……怎么办”?
二是应该化的思维方式。就是“我必须……”,“我一定……”,“我非……不可”。
三是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就是把什么都觉得很合理,不可思议地将不道德或不得体的行为合理化,骗自己接受这种行为,简单地说就是逆来顺受。
针对这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作者提出了瓦解“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的第四种思维模式:更好的选择,就是你要看看在这三种思维模式之外有什么是更好的,比如“我想要……”,“我更喜欢……”,“如果……就更好了”。书中还提出具体可行的练习步骤,以及针对不同情形的案例实践。
4.《正念的奇迹》
一行禅师著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你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一位朋友的一封长信,尽管没有详尽的佛理,但已足以学会什么叫做正念,以及怎样保持正念。
只要你能学会保持正念,甚至只要能够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你就会在一秒钟之内变得心平气和。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活的轻安喜乐,愿意为之努力的话,请一定看看这本《正念的奇迹》。
书中有一个吃橘子的故事,非常经典。
禅师和吉姆一起旅行。当他们坐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的时候,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在还没开始吃之前,又掰好另一半准备送入口中。他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我们每个人平时吃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禅师对吉姆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做真正会吃橘子。
如果我们不懂得吃橘子,我们也就不懂得喝茶,当然也不会懂得吃饭。所以,我们总的来讲不懂得生活。每天的生活就像应付差事一样,从我们身边滑过,似乎总没有生活过。
抱定一个保持正念的态度,一切复杂都变得简单。不因为我们达不到目标就焦虑,而要体会和享受此刻精进的过程,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5.《学会学习》
斋藤孝著
在这个迅速变化、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变得廉价,但永远值钱的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即学习力。
有人会说,寒窗苦读十几年,谁不会学习啊?但你真的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吗?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学得很轻松效果好很好,而有的人辛苦努力了很久也不见长进?
如果说学校里的课程和教学方法限制了你,以至于没法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高中/大学毕业以后,做为成年人的你,如果还没有学会学习,那就要自己负责了。
这本书就是教你学会学习,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的。找对方法、学会学习,也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操作请参见书评毕业后,你需要知道的学习方法
6.《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著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如果说这本书是个奇迹的话,那作者本人更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我们无法体验集中营的生活,但我们的精神却时常经受着集中营一般的煎熬。相反,有一些人进了集中营,肉体忍受着地狱般的折磨,精神却依然高贵、独立、平静。这里面一定有关于人生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尼采也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当你觉得生活失去方向、没有目标、丧失意义的时候,抱怨、喝酒、旅行都未必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这时候你最需要的是看看这本书,然后思考一下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