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国内医院开始陆续建立了院内第一个信息系统——HIS,其主要核心功能是费用处理和物资管理。20多年后,这些功能的重要性重回人们的视野,以4月8日起北京新推行的医改调价为典型。但是,历经20多年,当前医院所面临的费用处理流程和环境要求,与HIS最初的设计,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只在定向群中发布,截止到目前,收到有效结果近60份,现将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公布如下,供广大医院用户和HIT企业参考。
一、调查参与者基本情况
1.医院所在省市
2.医院床位数
从调查结果看,参加调查的大部分为具备较高等级和规模的医院,床位数在500-2000张床,占到总比例的75.8%。其他则为20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大型三级医院。
二、医院HIS建设和基本运行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通过采购方式使用现成的HIS产品,仍是主流,占到了79.3%;
而自行开发的HIS系统,虽然只占20.7%,但特点比较明显:(1)绝大部分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2)绝大部分床位数在2000-2999,或500-999这两个区间内;(3)绝大部分使用的数据库为Oracle;(4)绝大部分使用年限较长,在15-20年以上区间。
2.HIS所使用的数据库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Oracle和SQLServer数据库的HIS占了绝大多数,67.2%的医院HIS基于Oracle数据库,25.9%的HIS基于SQLServer数据库,而使用SQLServer数据库的,几乎全部为采购的HIS产品。
从调查结果看,62%的医院HIS使用了10年以上,说明HIS作为医院的核心系统,通常情况下不敢轻易更换;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结果是,使用10年以下的HIS(或者更换过HIS),占48%,全部是采购的HIS产品。说明医院HIS普及程度越来越高,HIS供应商能力也日益增强,医院倾向于采用成熟的商业HIS软件解决方案。
4.HIS的日常运维状况
从调查结果看,53.4%的HIS在由医院的信息部门自行维护,其中还有不少是采购的HIS产品。如果包括日常需求的实现,对信息部门的技术和工作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费用基础字典功能实现情况
1.诊疗项目字典
2.药品字典
四、组套字典功能实现情况
1.医生站模板
2.临床路径
3.号别费用
1.预约挂号
对于预约挂号的费用,通常是两种实现方式:在预约时计费,或在取号时计费。在有些医院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时,两种情况可能并存。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医院预约挂号时使用了取号时计费,这两种情况的差别为:(1)在预约时计费,这种方式中,不管是通过窗口、自助机、手机、诊间等预约挂号,都需要有预存金额的卡或银行卡,扣除(或冻结)相应的费用。在医改系统切换期间,此种方式下预约的号,只能按预约时的费用就诊;(2)在取号时计费,此种方式在预约挂号时,只给了病人相应的科室和一个号数,并未涉及费用。在医改切换期间,此种方式下预约的号,在取号时能使用调整后的价格。
2.计费/收费
从调查结果看:(1)大部分医院的费用处理都是在HIS中完成的;(2)如果有不同厂商的系统同时在完成计费或补费的功能,需要做基础费用字典的实时同步,不然会造成费用的不一致;(3)医生站配置绑定的项目,如开某种检查时,需开出相应的药品以便检查中使用,这些功能中涉及的项目,往往在基础费用字典编码变更时,会被遗忘;(4)在此次医改调价中,有些医院在系统中实现了收费/结算时,与基础费用字典的核对,保证废弃项目和调整前的价格不能再使用,这样为医改切换很好地把了一道关。
3.退费
从调查结果看:(1)由执行科室和医生在各自的系统中确认后,才能退费。这一方式实现的比例非常高,有些出乎意料。如果是在不同厂商的系统中实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检查项目退费,涉及检查系统、预约系统、医生站、收费系统之间的状态判断;(2)对于退费时的双人审核,有些医院财务部门是有要求的;(3)有参与调查者提出,记录退费原因的功能,可能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酌情完成。
【调查局限性】
【结语】
特别感谢参与填写问卷的各位医院信息同仁!我们是带着技术讨论、梳理思路、共同提高的初衷,完成本次问卷的调查和结果分析。希望本次小调查的结果,有助于医院信息部门应对每次信息系统的“大考”,祝愿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本次调查问卷起草、分析报告撰写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