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见的家庭伴侣犬中,可爱小巧的博美犬总是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不过我们有时候在外面见到的博美,似乎比想象中大一号,难道博美也是分大小号的吗?
白金汉宫第一狗,博美犬的诞生
博美犬作为德国尖嘴犬中最小的弟弟,它上面其实还有关系十分紧密的4位“哥哥”,和它沾亲带故的“表哥”那更是数也数不清。
这些是FCI犬种97号,德国尖嘴犬家族的成员。从图片可以看出,其实博美(正中和右下角)和其他狗狗脸部区别还是很大的,最明显的地方是口吻和耳朵,下面会详细分析
它们是石器时代“泥炭狗”、“CanisfamiliarispalustrisRüthimeyer”和后来的湖上生活者的狐狸犬的后代,是中欧最古老的犬种。
据记载,这些狐狸犬的祖先,很多个世纪前已经生活在北冰洋地区,可能有北欧牧羊犬和萨摩耶犬的血缘。
它们的身上有着很明显的野狼祖先的特征,包括狐狸一般的头型,竖立的小型尖毛耳,以及厚实的双层被毛。
据说,它们曾作为北极地区的工作犬。当维京人在中世纪攻占欧洲时,它们跟随人们的步伐被带到了荷兰,德国等地。
后来长期生活在波兰及德国沿海交界地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而博美(Pomeranian)之名也由此而来。
不过18世纪以前,它们的体型还没有那么小,被人们叫做德国尖嘴犬或德国狐狸犬,还可以帮助牧民们看守羊群。
1767年,英国兼汉诺威国王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皇后带了Phoebe和Mercury两只狗狗回到英国。还让当时的皇家学院的创始成员,著名的肖像和风景画家ThomasGainsborough为其作画。
而正是这幅画证实了当时这些狗狗的体型,据说此品种在当时重达14-23Kg。
而它们也是有史以来,首先生活在白金汉宫的狗。
而对于博美犬这个品种影响最大的,则是这位夏洛特皇后的孙女维多利亚女王。
可能是受家族影响,维多利亚女王也极其热爱这些狗狗,尤其喜欢其中体态较小的个体。
最著名的是其中一只叫做Marco的狗狗,根据记录,它的体重仅有5.4Kg。
据说她狂热到专门为其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养殖场,以Marco为蓝本,终其一生来尽心繁育这些狗狗。
有人曾争论当时女王拥有的究竟是属于德国尖嘴犬还是后来的博美犬,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其实是前者。
坊间经常以此为玩笑,说女王凭一己之力,将德国尖嘴犬的大小压缩了50%,亲手创造了博美犬这个品种。
当她于1891年第一次向大众展示这种小体型的狐狸犬时,立即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至此之后,其他犬的繁育者也争相开始选择较小的狗狗进行繁殖。
同年,博美犬的第一个品种俱乐部于英国正式成立,博美犬也正式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种标准,自此走向了世界。
博美犬属于狐狸犬中的玩具体型,肩高为18-24厘米,成年之后的体重也只有1-3公斤,它们耳朵小巧,头部覆盖丰满的毛发,显得耳尖圆,口吻看起来没那么长(按照标准来说,博美的口吻和头盖骨比例是2:4,其他德国尖嘴犬的口吻和头盖骨比例为2:3)。
1911年,美国博美犬俱乐部第一次举办了犬展。早期的优胜者都是骨骼发达、耳大,但体重低于2.72Kg的博美犬。
总体来说,它们外形漂亮,被毛质地很好,但没有现今品种的被毛浓密。后来在美国养犬者的不断繁育下,使得该品种更接近于今天的“球状”外观。
而德国尖嘴犬,则看上去更像过去的狐狸犬,可分为大型(肩高,40-50厘米)、中型(肩高,30-40厘米)、迷你(肩高,24-30厘米)三个体型。
中型德国尖嘴犬
而我们日常看到的那些体型偏大的“博美”,可能就是迷你尖嘴犬,或者博美和其他尖嘴犬种的后代。(不过在国内,除博美外的德国尖嘴犬并不多见......)
巨型德国尖嘴犬的标准色只有黑色、褐色、白色。
而剩下的“三兄弟”则色彩丰富,黑色,白色,银灰色,橙色,褐色,奶油色等等等等可以随你挑选。
迷你型德国尖嘴犬
因荷兰而闻名,绒毛尖嘴狼犬
绒毛尖嘴狼犬是德国尖嘴犬中个子最大的,肩高43-55厘米,一身灰色的被毛和独特的白眼圈,让它们看上去除了可爱,还有种独特的威严感。
关于它们的起源众说纷纭。
多数人认为,绒毛尖嘴狼犬和其他德国尖嘴犬的起源历史相同。
在德国,它们被人们称为“Wolfspitz”,据说是一个历史相当悠远的犬种。
一本名为《狗和人》的书中提到一个西班牙的传说,相传三只名字分别叫Cubillon、Melamp、Lubino的狗,陪伴着它们的主人Bethlehem去朝拜幼年的基督。
许多人根据这个故事推测,绒毛尖嘴狼犬的祖先应该是向基督致意的三只狗中的一只。
不过绒毛尖嘴狼犬还有一个名字是“荷兰毛狮犬”。
一位名叫GeorgeMasselman的荷兰历史学家认为,荷兰毛狮犬应该起源于荷兰,因为在建造阿姆斯特丹城的历史和传说中都提到了该犬的祖先。
阿姆斯特丹的国玺上依旧印着一只白色狐狸一样的狗站在船舷上凝望的图案。
不过无论起源何处,它们都在荷兰人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几年里,荷兰国内逐渐分成两大阵营,一边是王公贵族派,一边是爱国者派。
当时这只灰色毛茸茸的中型犬,频繁在描写当时城市斗争的图画和卡通中出现,那些爱国者派们似乎从那时起就开始相信,这只犬是他们的精神象征,是荷兰未来的国犬!
然而好景不长,18世纪后半叶,王公贵族派终于占到了统治地位,早已被打上了爱国者阵营标志的“荷兰毛狮犬”开始随着爱国者阵营的消失而销声匿迹。
当时有许多人甚至悄悄将家中的“荷兰毛狮犬”处死,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饲养这种政治标签明显的犬类。
不过,总是有人对于它们的爱贯彻终身。
1920年,南爵夫人对这个古老的品种产生了兴趣,以致她着手进行了一项调查,看这个古老的品种到底还有多少只犬保存了下来。
调查结果令人非常吃惊,尽管这种犬不再引起公众的注意,但它们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样式,饲养荷兰毛狮犬的人有运河上的船长、有农民、有货车司机等,他们有许多极为优秀的荷兰毛狮犬。
1925年,它们出现在英国,被英国人称作了“胖博美”,然后又流传到了美国,后来逐渐走向世界。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博美和它大哥的介绍啦,不知道你更喜欢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