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2020年度征文——「生活多面手」
几年前当我收到第一笔实习工资时,我就在想这笔钱要怎么花、要存下多少钱;毕业工作后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我又不时地在回顾:这些钱最终花费在了什么上面、存下了多少、有多少比例用在了理财投资上?在这期间我也慢慢地意识到,个人财务该怎么管理这些在学校里未曾教授的东西对我们往后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一生的一个主题,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大多数人,这其中的账户大致可能包含:
对于支出,我的处理方法相对比较懒散,对精度没有很高的要求。通常在手机上每晚打开钱迹App记录当天零散的日常消费,10块以下的消费会忽略不计,原因是不想让记账过于耗费自己的精力,记账对我个人而言只是为了大致了解每月的消费总额及分类分布,因此月末得到的消费数据可能会有几十块钱的偏差,我只将这个总额输入到表格中去,再通过一个简单公式添加上月度和年度的储蓄率数据。
此外,由于每年购买电子产品以及出门旅行于我而言是刚需,我在月份所在的首行还额外加了一列消费电子产品支出和一列旅行类的支出,为的是将电子产品、旅行支出与日常消费区分开来,从记账角度来说等于为电子产品、旅行类消费单独设置了一个账本。
有了以上完备的收支数据,我就可以以左纵轴为消费金额、右纵轴为储蓄率百分比来生成相应的月度消费柱状和储蓄率折线二合一图表。
在Portfolio这张sheet中,我们可以将上述的一些项目进行再细分,例如将所购买的股票基金分为大盘指数、行业指数、境内外市场指数,形成纵向的内容,同样在每月底根据各个投资账户的数据进行更新录入,同时统计某项内容在整个投资类目里的比例、某项投资类目占投资总额的比例等,并根据这些数据形成了一张圆饼图表。
利用这张sheet的数据,我们可以以每半年或每年德频率对自己的Portfolio投资组合进行一次再平衡调整,控制好不同资产的比例。
编制预算,可以让我们大体了解自己每个月大致会有多少消费、会在哪些地方消费,方便做好把控。这件事情的内容其实变动不会很大,仅需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即可。
对于预算,我将其分成了三大类:日常开销、年度固定开销、各类订阅与服务开销。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其实也并没有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每月消费绝对不能超限,因为有时候会集中地发生一些消费,比如年末请朋友与长辈吃饭、给老人包红包,但因为制定预算时把各种可能的消费都囊括了进来,最终计算下来每年的总消费与预先制定的预算也基本相差无几。
日常开销主要包含每月的理发、每周打羽毛球以及周末与朋友聚餐、电影、油费等规律性较强的费用。每日的三餐基本都在公司食堂解决,相较于外食而言更加清淡、卫生且省钱,心理上也放心一些,当然偶尔也会在下班后换换口味去公司附近的商业体吃几次晚餐。
年度固定开销则主要包含日常使用的护肤品、每年需进行的健康类消费(比如体检复查、洗牙之类)、旅游支出以及保险、移动网络套餐、信用卡年费、各类软件订阅等服务。这些消费是每年固定发生且金额浮动不大的支出,我在付款后进行手机记账时通常不会计入这些费用(因为它们会影响每月消费数据的准确性),而是在年末时直接将这部分费用与12个月的日常开销相加而得到年度总支出数据。如果觉得这么做不妥,也可以把这部分费用除以12摊销到每个月的消费数据中去,类似的方法也比较适用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购买记录。
倒不是说日常消费一定不能超过自己制定的这个预算数额,只是如果自己的消费金额有些超预算了,我们可以给自己「踩一脚刹车」,冷静地思考一下是否花得必要,千万不要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为了追求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而稀里糊涂地就把钱花掉。
大体而言我的消费结构比较简单,个人物欲也没有这么强烈,对所谓的大牌奢侈品和社群网络showoff毫无追求,不用快手抖音小红书不看直播带货,购物类App也没装几个,花钱的地方不是很多能省则省,但对于一些自认为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带来快乐的消费(比如洗牙、购买电子产品与服务、参加文体活动、出远门旅行等)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该花就花」。
在部分人眼中,信用卡宛如洪水猛兽,容易引发不理性的超前消费。在我的观念里,它更像是一个支付方式,很适合我这种日常消费不多也不怎么在银行账户里留活期余额的人。个人的习惯是日常几乎所有消费全部通过信用卡支付,在还款日前几天再一次性从理财产品中取钱进行还款,一来活期存款放在理财产品中可以持续产生收益,二来信用卡发生的消费可以获得返现或积分以换取航空里程,三来通过刷卡消费、还款这样的长期使用与持有也可以建立、维护自己良好的征信记录,在往后买车或买房贷款时提供助益。
在设置好表格模板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相对轻松许多,也就是每月一次的对账与盘点,我在手机自带的Redminder应用中设立了一个固定提醒。通常我会在每月的最后一天晚间打开这张Excel表格,主要工作包含:
从另一个角度看,记账、做预算、做记录,这些都只是一些小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消费习惯、理财投资认知体系与财务管理观念,这样我们才能一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一边积累财富、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