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任何原因引起的眼睑的炎症状态均称为眼睑炎,该类疾病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犬和猫均可发生。波及范围是眼睑的一部分或全部眼睑,患病部位有单个眼睑、单侧眼的上下眼睑、双侧眼的上下眼睑以及各种不同的变化。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眼睑皮肤红斑、红肿、脱毛、破溃、结痂、瘙痒等。
关键词:眼睑炎、结膜炎、免疫性
1.病例介绍
1.1病例信息
金吉拉,5岁,雄性已绝育,5kg,定期驱虫,定期免疫。
1.2主诉
近一个月双眼眼睑红肿,瘙痒,用过各种外用药,均无效,最近症状加剧,自损非常严重。目前饮食排便精神尚可,平时饲喂粮食、零食等食物。
1.3既往病史
疱疹病毒感染
2.检查
2.1体格检查
口腔粘膜颜色粉红,CRT<2S,听诊无异常,呼吸频率约30次/分钟,心率约160次/分,双眼眼睑红肿,眼睑皮肤破损,瘙痒,结膜充血,粘液性分泌物,泪溢明显,右眼角膜浑浊(角膜穿孔导致虹膜前粘连病史)。
2.2实验室检查
2.2.1眼睑皮肤镜检(表1、图1、图2)
图1
图2
表1眼睑皮肤镜检
2.2.2伍德氏灯检查,结果为阴性。
2.3眼科检查
2.3.1泪液值检测(STT)
OD:18mm/min(15-30mm/min)
OS:20mm/min(15-30mm/min)
2.3.2眼压测量(IOP)
OD:17mmHg(15-25mmHg)
OS:17mmHg(15-25mmHg)
2.3.3裂隙灯检查
图3
图4
右眼眼睑肿胀,眼睑皮肤有破损,结膜充血,泪溢,角膜中央浑浊,虹膜前粘连,眼底因角膜浑浊不可见(图3、图4)。
图5
图6
左眼眼睑肿胀,眼睑皮肤有破损,结膜充血,泪溢,角膜,前房及眼底未见异常(图5、图6)。
图7
就诊当天全貌见图7。
2.3.4荧光试纸检测(图8-9)
图8右眼荧光染色阴性
图9左眼荧光染色阴性
3.诊断
拟免疫介导性眼睑炎
4.治疗
4.1全身治疗
抗生素:康卫宁,1次/周,0.1ml/kg,SC,1周;
抗过敏治疗:泼尼松龙,1次/日,2mg/kg,PO;症状减轻后剂量降低,慢慢减停;
抗病毒治疗:泛昔洛韦,60mg/kg,3次/日,3-4周;因为患猫存在疱疹病毒感染病史,类固醇的使用,可能会造成病毒激活,所以配合抗病毒药物使用。
辅助:低过敏处方粮,停喂除粮食以外的所有食物。
4.2局部点眼治疗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百灵金芳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4次/日,双眼点眼,治疗期间,佩戴伊丽莎白项圈,控制自伤,停用所有眼睑皮肤外用药,温生理盐水清理眼睑。
4.3治疗对比
治疗2周,对比治疗前(图7),症状明显改善(图10)。治疗8周后,症状已消失(图11),停药。
图10
图11
5.小结
任何原因引起的眼睑的炎症状态均称为眼睑炎,该类疾病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犬和猫均可发生。波及范围是眼睑的一部分或全部眼睑,患病部位有单个眼睑、单侧眼的上下眼睑、双侧眼的上下眼睑以及各种不同的变化。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眼睑皮肤红斑、红肿、脱毛、破溃、结痂、瘙痒等。
一般引起眼睑炎的原因如下:
细菌性眼睑炎:一般是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
病毒性眼睑炎:猫常见疱疹病毒(见图12)。
真菌性眼睑炎:常见犬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
寄生虫性眼脸炎:蠕形螨、疥螨、利什曼原虫等(见图16)。
肿瘤性眼睑炎:睑板腺瘤、鳞状上皮癌、肥大细胞瘤和淋巴瘤(见图17)。
免疫介导性眼睑炎:眼睑局部或伴随全身性的疱疮样的症状,例如特应性皮炎,食物引起的皮肤过敏(见图14)、皮肤红斑狼疮等(见图13)。
混合性病因:对药物异常反应,蚊虫叮咬,创伤等(见图15)。
不同原因引起的眼睑炎,其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图12-17),均需要借助病史调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诊断。
图12疱疹病毒导致眼睑炎
图13红斑狼疮导致眼睑炎
图14食物过敏导致眼睑炎
图15四环素类眼药过敏导致眼睑炎
图16蠕形螨导致的眼睑炎
图17鳞状细胞癌导致的眼睑炎
许多病例中眼睑共生菌落引发的无菌性过敏反应在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通常无法识别特定病原。皮肤刮皮可判断动物是否同时感染寄生虫。组织活检适用于严重或治疗无效的患病动物,以排除自体免疫疾病和/或肿瘤形成。
治疗原则是消除潜在病因,治疗眼睑炎症。病因不同治疗方案有不同,针对眼睑炎症的对症治疗,单独的局部治疗不能起到治疗效果,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全身广谱抗生素的治疗和抗炎药物和(通常使用类固醇药物)/或免疫调节治疗(硫唑嘌呤或环孢菌素等免疫抑制剂)。合适的经验性抗菌药的选择包括头孢菌素和四环素类药物。热敷眼睑的物理方式针对于存在睑板腺炎症导致的肿胀会有一定的作用(见图18,犬比较多见),每天2-3次,每次5-10min,能够使患病动物更加舒适。
图18犬的睑板腺炎导致眼睑肿胀
眼睑炎的预后决定于原发病因,对于严重的或持续存在的眼睑炎,后期可能会发生眼睑变形或者眼睑内翻。
该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排除了感染性因素、混合性病因及肿瘤因素,结合临床症状,局部存在嗜酸性粒细胞,表明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并进行了抗过敏治疗,同时针对饮食进行了排查管理,治疗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