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传染性肝炎是由腺病毒I型(CAV1)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嗜睡、呕吐、出血性腹泻、腹痛、癍/点状出血和呼吸急迫等,偶尔伴有黄疸和角膜水肿(“蓝眼症”)为特征。各年龄犬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未免疫的幼犬。本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对一只四月龄幼犬进行诊断,确诊其为传染性肝炎。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2.临床症状病犬就诊当日(发病第4天,D4)精神极度沉郁,站立不稳,食欲废绝,高温(腋下温度40℃),牙龈出血,右眼结膜和双侧内耳廓均有出血点,尿液呈黄色;就诊第三日(发病第6天,D6),精神好转,有少量食欲,全身皮肤瘙痒,腹部皮肤散在出血癍点;第四日(D7),精神食欲进一步好转,皮肤出血状况未加重,但出现羞明流泪,眼角处有浆液性分泌物(图1),左眼出现角膜混浊(图2),第5日(D8)左眼角膜浑浊程度加重呈蓝色(图3),但随后几日逐渐消退;就诊后第6日(D9),右眼出现了类似左眼的角膜浑浊症状,症状变化过程与左眼相同。
图1.D7日左眼羞明流泪
图2.D7日左眼角膜轻度浑浊
图3.D8日角膜水肿程度加重,呈蓝色
3.1血液常规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了数次血常规检查,部分血常规检查结果见表1,具体为发病的第4天(D4),第5天(D5)、第8天(D8)、第11天(D11)、和第13天(D13)天。从表中看出,病犬在就诊的最初两天(D4,D5),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网织红细胞下降,然后逐渐上升,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表1血常规检查结果
3.2生化检查在发病的D5,D9,D16,D23采集患犬外周血血清进行了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发病后第五天,血清中出现ALT、AST和ALP、LDH等与肝脏的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同时出现了高胆红素、低蛋白血症状况,提示存在肝细胞损伤或坏死。在随后的检查中,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这一阶段病犬的体况逐步好转。表2病犬血清生化检查结果
3.3特异性脂肪酶检查在D5(就诊第二日)对病犬的特异性脂肪酶(CPL)进行了检测,结果为CPL异常,提示患犬存在胰腺炎症。
3.4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和犬细小病毒三联抗体检测于D5和D14,采用以色列BIOGAL公司生产的三联抗体试剂盒对患犬进行了犬瘟热、犬细小病毒和犬传染性肝炎抗体滴度检测,见表3,结果显示。未免疫的四月龄幼犬CAV1抗体显著升高而CDV和CPV抗体滴度极低,提示病犬存在CAV1感染。表3三联抗体检测结果
3.5病原学检测于D5(就诊的第二天)采集血液样本进行CAV1和CAV2双重PCR鉴别检测,结果为CAV1阳性(+),CAV2阴性(-),将CAV1阳性PCR扩增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CAV1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同源性高达99%,从而确定待检样本中存在CAV1病毒;采集目标组织样本进行CDVRT-PCR,CPV2和钩端螺旋体PCR及巴贝斯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诊断通过上述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测结果分析,怀疑患犬可能感染CAV1;而CAV1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和血液PCR检测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患犬感染了CAV1病毒;治疗过程中患犬出现了“蓝眼”病症为传染性肝炎的特征性表现。
参考文献[1]C.E.Greene,Ed.InfectiousDiseasesoftheDogandCat,4thed.,[M].Saunders-Elsevier,2012:42-29.[2]JaneE.Sykes.CanineandFelineinfectiousdiseases,[M].Saunders-Elsevier,2014: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