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核目的:通过内审检查验证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
3、审核准则:
GB/T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文件。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审核组:组长:XXX
组员:第一组:XXX、XXX、XXX
第二组:XXX、XXX、XXX
5、审核日期:2018年3月8日---9日
编制:审核:批准:
日程安排
日期
部门
内容
8:00-8:30
所有部门
首次会议
8:30-12:00
质检部
(A组)Q:7.1.57.58.68.7
9.1.19.1.3
E:8.1
O:4.4.6
技术部
(B组)Q:7.58.38.5.1
E:8.16.1.2
O:4.3.14.4.6
生产部
(B组)Q:7.1.37.1.48.18.5.1
8.5.28.5.48.5.68.7
13:30-16:30
办公室
(A组)Q/E:4.14.24.34.45.2
5.36.16.26.37.1.27.1.67.2
7.37.47.58.1(E)8.2(E)9.1.1
9.29.310
O:4.3.14.3.24.3.34.4.14.4.24.4.34.4.44.4.54.4.64.4.7
4.5.14.5.24.5.34.5.44.5.54.6
销售/安装部
(A组)Q:7.48.28.5.38.5.58.5.69.1.29.1.3
16:30-17:00
内部沟通会议
审核组全体成员
供应部
(B组)Q:8.49.1.3
管理层
(B组)Q/E:456.16.27.1.1
7.49.1.19.310.1
O:4.14.24.3.34.4.14.6
13:30-15:00
补充审核
15:00-15:30
审核组会议
15:30-16:30
总结会议
2018年3月8日
序号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2018年3月9日
副总经理
XXXX有限公司内部审核检查表JL804
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评估
9001
4.1
4.2
4.3
2、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
E/S:组织有无界定管理体系的范围的文件?
E/S:确定的地理边界和管理边界有哪些,表述是否准确?
S:有无满足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的文件?
4.4
公司根据经营和服务过程控制要求,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等体系文件,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运行;保留确认过程按策划进行的证据文件。
审核员:第页,共页
按照6.1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是否对前述过程进行评价,是否按实施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是否有改进过程?
E:企业如何保证EMS体系有效运行?是否考虑了.1和4.2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
Q:1、公司是否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
2、公司是否保留各类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5.1.1
5.1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
承诺?
E/S: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
E:内审的有效性、目标的实现程度、方针、目标与战略的一致、文件适合于业务过程、提供的资源、合规性评价结果、最高管理者参与或指导哪些培训、如何支持中层领导或管理人员工作?
最高管理者亲自签发公司三大体系文件,并通过目标分解到各部门来确保目标朝着方针前进,为实现目标配备有效的知识、设备、环境资源,并通过公司内审进项全方位的检查以利于目标的实现。
5.1.2
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主要通过咨询、洽谈、投标信息、顾客反馈信息及市场信息获取并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产品保证质量、交货服务及时等,公司策划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均以此进行,转化为公司产品及服务标准,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同时监视顾客的满意度,改进服务质量。确保实现以顾客为焦点
5.2.1
5.2
Q: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2、在考虑质量方针时是否考虑如下内容:
E/S:查看管理方针的内容是否规定保护环境、履行合规义
务、持续改进?
5.2.2
Q:1、质量方针是否形成文件?
方针的沟通,确保质量方针被清晰地理解并贯穿于整个组织。总经理是否制定并批准了质量方针,方针能否满足标准的要求?本公司采用什么措施传达和沟通了质量方针?本公司各层次对质量方针的理解程度任何?
5.3
4.4.1
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对应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职能、权限是否明确分配,相应的职责和岗位是否清晰,各部门负责人及岗位员工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权利及相互关系?
为了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本公司确定了组织结构,并规定了各级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在手册及职责权限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并在公司内通过不定期会议、文件、记录、通知公告、培训等形式进行对各级员工进行了必要的传达。
总经理能够明确描述自己的职责权限。各部门领导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6.1.1
Q: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1、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
素?
E: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到4.1和4.2中所提及的问题?有无指出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有无相应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查:有文件化信息
6.1.2
4.3.1
Q:1.公司是否有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是产品及服务的检查、监视和测量、校准、产品及过程设计、纠正措施、规定方法和工作指导书、培训及使用有能力人员等方面。
2.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得到实施和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E/S:有哪些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信息是否及时更新?
E/S:是否存在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确定过程如何控制?
第二阶段审核: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及时主动?现场核实针对识别出的不允许、重大、中度风险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及采取控制措施是否落实?风险评价是否与运行经验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提供资源,保证风险运行控制提供了信息吗?提供必要的检测活动是否已落实?重点查看企业各过程需要争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批准、传达?
制定了《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并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监视测量器具制定了校准计划,识别出办公室、生产部、质检部、技术部、销售部,、供应部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火灾、能源排放、固废排放3个重要环境因素。并对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办公室、生产部、质检部、技术部、销售部,、供应部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6.1.3
4.3.2
E/S: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有哪些?有无形成文件的信息?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如何?
版本是否及时更新?判断是否准确?现场验证其适用性。
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固废分类、预防隐患;合规性评价适用有效,并发到各部门。
6.1.4
E:策划的措施是否与业务活动过程相融合?
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策划是为了顺利实施业务活动的活动,识别出在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得以注意和控制
6.2.1
6.2
4.3.3
Q:1、公司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3、质量目标是否适用于公司?
5、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
8、质量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保存?
E/S:是否建立QEO目标,目标是否围绕职责、是否围绕部门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并考虑风险和机遇?目标值、目标项适当时是否提供?目标是否选择适当的参数来量化评价?如何沟通?
E:通过哪些方法实现目标?
评价目标结果的参数是哪些?
1、建立了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体系目标
2、目标考核有周期频次、计算方法
3、确立了顾客满意度目标。
质量目标在体系手册中有文字信息描述。有考核记录。公司的质量目标是:
a)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起重机械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b)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5%;
c)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d)顾客满意率≥95%;
e)安装、维修质量合格率100%
环境目标是:
a)公司活动符合环境法律法规;
b)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率100%;
c)废水、废气、噪声达标排放;
d)消防管理符合国家法规及地方消防安全法规;
e)节约能源消耗,钢材利用率≥95%。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
a)公司活动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b)杜绝死亡事故,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及火灾事故;
c)杜绝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每年不大于5起;
d)职业病发病率为零;
6.2.2
Q:在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公司是否有考虑:1、完成的时限;2、由谁去完成目标;3、是否有充足的资源;4、如何评价结果。
根据目标考核的频次规定了年等考核目标;部门负责人为目标完成情况第一责任人。为完成目标对人员、方法、设备进行评审。
7.1.1
7.1
Q:1、公司是否有对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材料、能力、信息、设施等进行评估?2、公司是否识别各种现有制约,即为减少不良影响或达成目标需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措施?
E/S: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有哪些?
是否配备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如何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
是否有相应的文件确定组织所需的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可得到?
总经理对体系所需的资源进行了安排和提供,包括机构设置、人力资源、购置办公设施、车间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定知识等,现有资源能够满足体系要求,没有发生因资源不足而影响服务质量的情况。
7.4
本公司对内、对外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是否确定了沟通的方法、时机、负责人、沟通对象?
9.1.1
Q:1)组织对产品的特性和接收准则是否进行了规定?
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否进行了策划/计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哪些监视和测量,并形成文件(指导文件)?
3)何时实施监规测量?何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否保留成文的信息?
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对采购产品购进后的验收、防护、搬运等作出了规定。
9.3
4.6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什么?管理评审输入通常有哪些内容?
管理评审输出通常有哪些内容?
是否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做为管理评审的证据?
管理评审是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评价。输入包括审核结果、顾客反馈、产品符合性、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改进建议等。输出包括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等。我们每年在内审结束后进行管理评审,目前尚未实施。
4.5.1
E/S:第一阶段审核:是否策划监视测量分析评价过程?
E/S:第二阶段审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量?运行过程中的准则的实际数据?确定为合规义务完成情况?环境绩效的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监视测量过程中是否使用计量器具,如何管理的?收集事故、职业病、事件等检测结果?被审核方守法记录?
9.3.1
Q:公司是否定期召开管理评审?并在管理评审中确定质量体系的运行是否适宜、充分和有效,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公司制定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了2次管评不超过12个月。2018年管评计划在3月上旬进行。
9.3.2
Q:管理评审输入资料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9.3.3
Q:管理评审输出资料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有哪些改进的机遇?
10.1
Q:公司是否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
E:如何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公司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进行改进。
Q:1、公司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查看公司组织架构图,询问部门负责人,了解公司的部门、岗位设置如何?职责和权限如何得到分派、沟通和理解?
建立了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合理,职责无重叠,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和安全事务代表,并通过员工会议让员工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