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控:以兽医、生产技术人员、场长等为主,发现临床异常,及时干预
生产数据监控:生产管理数据和智能化设备数据
剖检:定期对典型症状的猪剖检,判断主要病变和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测监控:日常检测、生物安全监测、重要病原定期检测、季度性血清检测
屠宰场病变监控:主要针对慢性消耗性病的监控。
2.需要重点监控的健康与生产数据
生产数据:
1)生产数据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利用率与死亡率
50kg以上:选留>85%;死亡率低于3%;
7kg选留:>70%;死亡率低于8%;
后备母猪利用率低的原因
营养因素:霉菌毒素的管理、后备母猪营养
管理因素:诱情与查情;
健康因素:尤其是蓝耳病的感染;
死亡率高的因素:
重点排查: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猪瘟等烈性传染病;
警惕:圆环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回肠炎等发病情况;
基础配种母猪准胎率(采用周、批监控)
标准:90%-96%之间;
空胎与返情比例正常为4-10%;
影响因素:精液质量、查情与配种技术、母猪发情状态、母猪健康状态
尤其注意非规则返情(正常情期前后2天为规则性返情,如:配种后19-23天,或40-44天),预示着猪群的健康状态可能有问题。特别在蓝耳病、伪狂犬、猪流感等疾病的感染之后。
基础母猪群流产猪数量(采用日、周、批监控)
流产发生阶段:前期、中期、后期都可能发生
正常比例:每周流产0.1%,且流产分布于各阶段;
每批次:1.5%-2%之间
流产原因:
正常:季节性因素、生理性因素;
非正常: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热应激、免疫应激等。
育肥猪料肉比、生长速度等
料肉比标准:115kg,正常在2.35-2.55之间;
与品种潜力偏差:0.1-0.6之间。
影响料肉比的因素:
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回肠炎、支原体、疥螨等疾病;
品种:公猪的育种潜能;
营养:配方与饲喂方式;
管理因素:饲料浪费;
2)健康数据
母猪场:死木畸比例(日监控)
标准:与品种差异很大,繁殖力越好,死胎比例越高;
死胎:0.4-1.2头,3%-8%;木乃伊:0.1-0.3头,1%-2%
导致死胎数量增高的因素:
生产管理因素:接产管理
>环境因素:热应激
>营养因素:体况管理;
健康因素:蓝耳病、猪流感、伪狂犬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导致木乃伊胎数量增高的因素:
环境因素:热应激
健康因素:蓝耳病、细小病毒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基础母猪群死亡数(日、周、月监控)
母猪死亡原因分析;突然死亡的
非传染性因素:胃溃疡、热应激、脾扭转等;
传染性因素:回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魏氏梭菌感染、非洲猪瘟等
3)环控数据
日常的温度、湿度、密度、洁净度、通风度、亮度数据
3.通过数据监控进行健康管理的案例
4.总结与讨论
猪群健康管理的核心:建立起预防体系和健康监控体系;
健康监控体系包括:临床监控、数据监控、实验室检测与检测、剖检及屠宰场病变评估等。
当前规模化企业均使用了生产管理软件、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室检测体系及猪群健康的汇报机制等。这中间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生产数据、健康数据、环控数据等,均可用于分析猪群的健康状态,从而更早的提醒猪群的健康异常。
在蓝耳病、非洲猪瘟、PEDV等重大疾病诊断与监控过程中,往往都是先出现临床异常或生产数据异常,再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也就是说,通过生产数据分析,可以更早地发现猪群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