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
1.公司具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背景、经营范围、规模和设施等内部情况。
3.公司建立了评审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内审及评审,分析了内外部的带来的各类风险。
2
4.2
2.顾客的要求在合同中有记录。
3.有纸质版合同。
6.
3
4.3
2、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E/S:组织有无界定管理体系的范围的文件?E/S:确定的地理边界和管理边界有哪些,表述是否准确?S:有无满足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的文件?
2.建立了管理文件、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并形成了质量记录清单,经过近3个月的运行是适宜和可行的。
3.在管理文件、程序文件及公司目标中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有明确要求并形成了应急预案。
4
4.4
4.4.1
2.通过环境管理目标的考核确保EMS体系的运行。
3.变更的策划体系文件中已做明确。
5
5.1
5.1.1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推动改进;
最高管理者亲自签发公司三大体系文件,并通过目标分解到各部门来确保目标朝着方针前进,为实现目标配备有效的知识、设备、环境资源,并通过公司内审进项全方位的检查以利于目标的实现。
6
5.1.2
1、对满足公司QES体系运行进行合规性评价。2、对公司涉及的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3、对进销产品实行检验制。
通过以上确保实现以顾客为焦点
7
5.2
5.2.1
Q: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2、在考虑质量方针时是否考虑如下内容:-基于组织使命,愿景,指导原则及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战略方向
-组织成功所需的改进程度及类型
-期望或渴望达到的顾客满意度
-达成预计结果所需资源
1、基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制定出“以质取胜,顾客至上,以人为本,节能降耗。
8
5.2.2
Q:1、质量方针是否形成文件?
9
5.3
建立了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合理,职责无重叠,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和安全事务代表,并通过员工会议让员工知晓。
10
6.1
6.1.1
Q: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1、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面对风险和机遇,公司列出了7项风险因素并制定出应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查:有文件化信息记录。
11
6.2
6.2.1
6.2.2
4.3.3
Q:1、公司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3、质量目标是否适用于公司?
5、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
8、质量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保存?E/S:是否建立QEOH目标,目标是否围绕职责、是否围绕部门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并考虑风险和机遇?目标值、目标项适当时是否提供?目标是否选择适当的参数来量化评价?如何沟通?E:通过哪些方法实现目标?评价目标结果的参数是哪些?
1.建立了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体系目标。2.目标考核有周期频次、计算方法。
3.确立了顾客满意度目标为95%以上。4.质量目标在体系手册中有文字信息描述。有考核记录。5.公司的质量目标是:1、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5%
2、顾客满意度≥95%;
3、厂界噪声、废气达标排放。
4、固体废弃物回收率达100%;
5、轻伤事故频率低于0.02%;
6、无职业病发生,无重大伤亡、火灾事故发生。
12
Q:在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公司是否有考虑:
1、完成的时限;
2、由谁去完成目标;
3、是否有充足的资源;
4、如何评价结果。
根据目标考核的频次规定了月、季、半年等考核目标;部门负责人为目标完成情况第一责任人。为完成目标对人员、方法、设备进行评审
13
6.3
Q:在质量管理体系变更前,公司是否对其进行评估?
-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体系的完整性;-资源的可获得性;-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因质量管理体系才建立,暂时不存在变更的策划
14
7.1
7.1.1
Q:1、公司是否有对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材料、能力、信息、设施等进行评估?
2、公司是否识别各种现有制约,即为减少不良影响或达成目标需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措施?E/S: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有哪些?是否配备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如何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是否有相应的文件确定组织所需的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可得到?
15
7.1.2
Q:1)是否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部门、层次、人员进行了识别?2)是否确定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需的能力?是否对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评价和考核?经理、质量检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持证上岗?
为了满足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各个岗位进行了认定或评估,现有员工基本能满足公司工作需要;
16
7.1.3
基础设施能够没满足,设备有维修维护计划和维修记录,运输方式短途有公司车辆、长途有快递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