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弓蛔虫病致白瞳症。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医学院动物寄生虫病研究中心谢跃副教授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丁小燕教授团队合作撰写的病例报道《表现为白瞳症的眼弓蛔虫病》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上发表。
随后,两个团队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很快证实了该猜测。男孩血清中含大量的犬弓首蛔虫特异性IgG阳性抗体,其水平(74.82单位)远超正常临界值(正常临界值0-9);同时,男孩眼防水中也检查到较高水平的犬弓首蛔虫特异性IgG抗体(58.53单位,正常临界值0-32)。为了进一步确诊,研究者对男孩家中宠物狗进行了寄生虫检测和驱虫处理,粪检和寄生虫形态学结果确证了该犬存在严重的犬弓首蛔虫感染,从而确诊男童患白瞳症眼弓蛔虫病。经手术和抗炎治疗30天后,男童出院,但是在随访的6个月中,其右眼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眼部超声和犬只的粪检和虫体形态学观察。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人的眼弓蛔虫病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特别是有异食癖或食土癖的群体,他们往往因玩犬而误食含2期幼虫的感染性犬弓首蛔虫卵造成感染。而本病例报道涉及的眼弓蛔虫病病例是全球被忽视的一种眼部疾病,由犬弓首蛔虫幼虫在人体眼睛内移行所致,属世界首例白瞳症眼弓蛔虫病病例,这也改变了人们对眼弓蛔虫病临床特征的固有认识,在该病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感染性犬弓首蛔虫卵及少量孵出的2期幼虫。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此项发现被《柳叶刀-感染病学》的“ClinicalPicture(临床图片)”栏目收录,谢跃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中山大学丁小燕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基金和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双支计划支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