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疏导步骤(精选5篇)

关键词:“挫折—攻击”理论;青少年犯罪;挫折教育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传统策略更多的是强调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其违法犯罪。但是,“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将外界控制转化为青少年内在标准,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认知能力、耐挫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预防其违法犯罪。

一、“挫折—攻击”理论概述

《辞海》中对“挫折”一词解释为“失利、挫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失败、失利”;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既定的目标时,遇到各种阻碍,当其需求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挫折可能导致攻击行为,引发犯罪,挫折与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有着紧密的联系。学者关于挫折与攻击二者关系的基本理论即为“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挫折容易引起攻击欲望和攻击行为,从而会导致大量犯罪,特别是暴力型犯罪行为的产生;Berkowitz教授在继承索尔·罗森茨韦克教授(最先提出挫折攻击理论观点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多拉德(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的心理学家)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这一理论。

Berkowitz教授认为,挫折增加了个体做出愤怒和攻击性反应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挫折促使了攻击行为的产生。

修正后的“挫折—攻击”理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对目标的期望或预期受阻;(2)产生挫折感、愤怒不满情绪;(3)愤怒使个体倾向于或准备好做出攻击行为。Berkowitz强调,任何不愉快的情感都可能引发攻击甚至是暴力反应。个体最终是否会做出攻击行为,部分依赖于他或她的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对事件的认知能力,以及个人对待挫折的反应方式。另外,也依赖于环境中是否存在诱发攻击的刺激性因素等。

挫折—攻击理论的运作方式具体如下:(1)在早期阶段,由厌恶事件引发一种负性情感。这种负性情感可能源于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心理上的不适,让人产生愤怒、沮丧、悲伤等负性情绪。不适感或负性情绪很可能自动引发各种与逃避(害怕)或攻击(愤怒)的倾向相联系的情感、思想和记忆。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一些人可能不做进一步的思考或者预见,就迅速行动,诉诸暴力。此时,就会引发暴力性犯罪。(2)在稍后的阶段,认知评价开始发挥作用,对最初自动化反应后的情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认知对恰当的行为进行调节和评估,对被唤起的不愉快的经历进行原因分析,并且可能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如果认知正确,调节有效,则可避免攻击行为的产生;相反,则极易发生攻击行为,以此发泄不满情绪。

青少年在其预期目标受阻时会产生挫败感,因挫折进而引起伤心、焦虑、怨恨、愤怒等情绪,在心理调节、认知分析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因无法调控不良情绪或陷入错误的认知而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挫折与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2、情绪困扰。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稳定性虽然在迅速发展,但仍然具有外露性、易变性、冲动性和肤浅性等特征。青少年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由于缺乏理智、意志较薄弱,如果家庭、学校教育不当,社会环境又带来不良影响,青少年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果这些困扰情绪得不到合理控制和化解,青少年便容易因一时冲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人际关系不协调。随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但是,青少年或是由于个性特点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或是经常被教师的批评,得不到师爱,造成青少年自尊心受损;或是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当,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青少年的孤独感、冷漠感等;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因素。因人际关系不协调,青少年学生得不到周围群体的尊重、理解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若长期的得不到改善,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严重时则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挫折在心理、行为上的表现及与犯罪的关系

关键词青少年人际关系社交焦虑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72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概念界定

研究表明,患社交焦虑障碍者有对社交行为能力差的害怕,增加了焦虑感,比如说“我肯定会做不下去”“我肯定不行”等,及他人的负性评价,包括“他们会不相信我”和不能控制的焦虑“我会一直发抖”等。因此,社交焦虑患者进入社交场合,如参加聚会,在公共场合讲话,与陌生人对视等时总是希望负性期待不要发生,并对此保持警惕,出现脸红、出汗、浑身不自在,甚至会并发抑郁、惊恐等其它精神障碍。

2成因探讨

2.1社会人口学因素

在性别方面,普遍认为,女性由于社会期望与男性不同,更易形成社交焦虑障碍。在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方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患焦虑症。在经济状况方面,家庭经济不佳的个体更易形成社交焦虑障碍。

2.2环境因素

2.3应对方式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同时,当个体的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水平时,也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

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性格内向孩子更容易患分离焦虑,比例为9.1%,外向的孩子为5.3%。同时,据研究,社交焦虑的儿童对社交情境的负性评价非常普遍。

3社交焦虑障碍的预防及干预方法

3.1社交焦虑障碍的预防

3.1.1转变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为预防社交焦虑症的发生,使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应重视父母对子女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因此预防社交焦虑障碍要从改善家庭教养开始。国外曾有人这样表达社交恐怖症的发展历程:社交焦虑由「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得出。

3.1.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等团体活动,使学生陶冶情操,使师生融洽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学生差异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1.3重视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加入组织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创设有利于儿童与人交往的儿童乐园等,使广大儿童特别是独生儿童,在同小伙伴们的各种交往和游戏活动中,逐渐增强辨别、理解他人的情感,产生移情的能力,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冲突的能力,增强儿童的“群体性”功能。

3.2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方法

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社交技能训练。

3.2.1认知行为治疗(CBT)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其获得疗效的关键因素在于让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暴露于其所惧怕的环境中,通过适应、重复暴露躯体症状使患者逐渐适应环境,当他在现实中再遇此情景时,也能减轻焦虑程度。因此,CBT包括提供信息、认知重建、逐步暴露或联合使用。

提供信息主要是帮助患者了解后续治疗干预的作用,使患者在合作治疗中发挥积极的参与作用,也就是使患者对自身的焦虑经历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在让患者学会识别在社交场合中的歪曲的认知和思维上的逻辑缺陷之后,思维自我监测在焦虑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认知。这种认知重建提供了一种克服和减少负性期待和自我挫败的夸大性认知的手段。

接着,让患者进入小组实践,逐步暴露。暴露干预的内容是帮助患者进入社交场合并通过恰当的行为和坚持呆在社交场合使害怕消除。

暴露疗法通过适应来达到治疗效果,让患者适应当前的情境,例如让患者在商店里试穿件衣服,然后一件也不买,在熙攘的街道上问路,在餐厅里要一杯桔子汁等。通过重复暴露,病人学会了不管主观上的焦虑而去努力接近客观行为的目标。随着后续的暴露时信心的增加,对负性期待和焦虑的激活也越来越小。成功的暴露可以产生良性的记忆并使患者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有恰当的期待。

3.2.2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是为了培养社交焦虑患者所缺乏的相应的社交技能,包括治疗师的指导、示范,其重点在纠正社交行为的语言和非语言缺陷。

社交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非语言技巧训练及语言技巧训练。非语言技巧训练主要是改善目光接触,提高音量等。语言技巧训练主要是要求障碍者积极倾听,学会如何开始、继续和结束谈话,在谈话中学会提出并接受批评,适当表达感情和观点等。同时在恰当的时候,扩展为难度更大的技巧,包括模仿、行为演练、反馈和角色扮演。

实验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虽起效较晚,但疗效持久。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都有对社交情景的暴露和脱敏,认知行为治疗重于纠正错误认知,社交技能训练重于利用社会技能训练应付焦虑情境。两者如能配套进行,方可取得最好的疗效。同时要我们也要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拒绝冷漠,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障碍问题。

4案例分析

4.1案例

4.2治疗步骤

(2)针对来访者心理疾病着手进行治疗。首先,重建来访者的认知,让来访者明白行为的改变要通过认知结构的改变来实现,因为认知结构掌握着思维的各个要素,而思维则又监控着认知。让来访者认识到,她的问题是一系列过敏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自己和同学相处时的恐惧,总是担心班级其他同学知道自己与寝室同学关系不好等,这些都是属于自己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3)干预条件性情绪。根据条件性情绪干预法原理,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来访者进行脱敏,使其在紧张的情绪中学会获得轻松、宁静、舒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比如说让来访者首先想象和同学接触的场景,当来访者出现紧张、心跳加速的情况时,再让来访者想象美好的风景,建立积极情绪,塑造积极情感,从而迅速减弱以至于消除来访者焦虑、恐惧的条件性情绪,于此同时快速呈现和同学正常交往的暗示性引导语,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促进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改变,以致消除症状,完成脱敏。

(4)布置作业。在平日的自我练习中,要求来访者记录和同学相处时自己的表现,并体验当时的情绪,出现积极情绪时,给予自己积极的肯定;出现负性情绪时,及时用深呼吸、简单肌肉绷紧放松调节情绪。每晚坚持做深呼吸和体育锻炼,以保证良好的情绪,同时每天都要复习咨询笔记,巩固调整好的正确认知,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参考文献

[1]曹羌琴.青少年依恋、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陈霞,马妹娟,戴关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3]李桂云,林芝.心理疏导治疗社交只障碍[J].华中医学杂志,1999,23(4).

[4]李霞.青少年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成因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0).

[5]王凯.苏林雁.7-10岁儿童焦虑障碍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13).

关键词:考试焦虑;焦虑原因;心理辅导

一、考试焦虑的界定

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指的是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有些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心慌意乱、情绪紧张、记忆卡壳等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重大考试更是如此。这种现象就是考试焦虑,指的是由考试而引起的过分紧张不安、恐惧、担忧、厌恶等情绪性心理状态。

二、针对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教育辅导

分析引起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诸多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针对考试焦虑具体原因,可采用下列心理辅导方法克服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娇正

对于考试焦虑,认知矫正是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学生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学生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认知矫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对考试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减轻考试焦虑。

(二)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包括学生自我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帮助学生切实搞好应考复习和考前辅导等几个方面。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浦早期研究发现人在肌肉放松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互相对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抑制另一种状态,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交互原理”。依据这一原理就可以通过诱发肌肉放松达到对紧张焦虑反应的抑制。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都是以这一原理为治疗依据。放松训练对克服考试焦虑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放松。放松训练是一套使人身体肌肉放松的练习。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这是一种既科学又适合个体掌握学习的方法,它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即使个别要领、动作不很准确也不影响放松的效果。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头――躯干――腿。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着考生目前的准备状态,这种专门的放松训练非常有效。

其二,自我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综合了好几种独立的方法,如放松、身体意识、思考与想象等。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景,并通过心理放松的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考试焦虑者进行行为矫正应包括三个步骤:建立考试焦虑等级层次,进行放松训和要求考试焦虑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首先,要帮助学生搞好考前复习,加强学生的考前指导。许多中小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考前复习不充分,知识准备不足。对应试科目的学习没有一定的把握,惟恐不会以致产生考试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教导他们平时要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按各科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要凭侥幸心理靠压题取胜;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考前学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物品上的准备,对防治考试焦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考试的成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考前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或做讲座,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学校应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除焦虑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虑。最后,学校要给学生“松绑”,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推广“愉快教育”,寓教于乐,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另外,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帮助考生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自我,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潘根春.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调查与思考.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8-82.

[2]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4):105-107.

[3]王少华.关于初中生考试焦虑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01,(19).

[4]汪小琴.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辅导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2):55-58.

[5]杨小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教育出版社,2012.

THE END
1.全国擅长治疗心理咨询的医生排名榜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强迫、恐惧、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咨询挂号 刘鹰副主任医师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精神科 点赞数:311挂号数:1 擅长:精神科疑难病例的诊治,尤其对青少年儿童行为、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及家庭干预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研究见解。 https://yyk.39.net/doctors/xinlizixun0/
2.清远社交恐惧症测试题清远心理咨询中心525心理网清远分站,汇集万名擅长社交恐惧症测试题的清远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提供社交恐惧症测试题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社交恐惧症测试题咨询,就找社交恐惧症测试题专业理咨询师。https://m.psy525.cn/GD525/qingyuan-shejiaokongjuzhengceshiti.html
3.东莞争渡心理咨询(东莞分院)青少年心理网上预约挂号平台擅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8年临床心理咨询从业经历,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师、HMI专业美式催眠师、CBT认知行为治疗师情绪调节:抑郁、焦虑、压力、强迫等情绪问题等青少年心理:亲子关系、情绪问题、厌学、考试焦虑、早恋、青春期叛逆、性格调整等个人成长:自我提升、内在探索、人际关系、社交恐惧、原生家庭创伤修复等 抑郁症 焦...https://weixin.91160.com/vue/doctor/transfer.html?unit_id=200094662&dep_id=200283965
4.贵阳正宇铁路医院门诊专家贵阳精神病医院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 门诊专家 1、毕平晖 心身科主任 中青年技术骨干 医生简介 现任贵阳正宇铁路医院心身科主任,从事精神心理卫生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婚姻家庭等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尤其擅长青少年网瘾、青少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青少年厌学等青少年问题的心理咨询,在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家庭...http://www.028anshennuo.com/news/yyjj/kfzj/2022/3.html
5.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治疗心理咨询专家青少年心理卫生咨询、联络会诊精神病,如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顽固性失眠、考试焦虑、心境障碍等。 刘粹主任医师 教授 精神科 各种重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神经症、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治疗。 刘建成主任医师 教授 精神科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中西药调理、心理疏导等个性化分型诊疗各种轻、重精...http://www.cnkang.com/yyk/hospdiseexpert/2083/0/1225/1/
6.社交恐惧症怎么办专家文章对于内向害羞的人来说,最艰难的事情就是与人正常的社交和沟通。而轻度社交困难,可以在心理疏导后,慢慢树立信心,进而能恢复正常社交能力。但如果是严重害怕或者恐惧社交,以及不敢与人接触的话,多可能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那么,得了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一、自我疗法 ...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198424.html
7.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心理医生沈阳正规心理疏导沈阳脑康心理咨询,是沈阳正规专业的心理咨询,沈阳心理疏导,沈阳心理治疗,主营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心理医生,沈阳婚姻心理咨询,汇聚多位认证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致力于婚姻爱情,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接诊治疗抑郁,焦虑,失眠等.http://www.029wanqian.com/
1.心理么么茶心理中心教师参加徐勇老师关于惊恐障碍与社交焦虑...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能力,我校心理中心的刘忆春老师近日参加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徐勇老师主讲的关于惊恐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培训。本次培训吸引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此次培训为期3天。 在3天的培训中,徐勇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惊恐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的定义、症状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http://ssc.sanyau.edu.cn/?article/2395.html
2.青少年心理专家咨询免费青少年心理专家咨询免费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心理疏导专家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等单位共同开发的共青团12355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是首家面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全国性公益在线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上,发布了12355的最新LOGO(徽标)、卡通形象等系列标识,正式成立12355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志愿服务队。共还有呢? https://www.jingwumeishi.com/b2o8j4ih.html
3.南充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专家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成长情况,有效预防孩子心理问题,如果青少年心理有问题,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或者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医院进行疏导。 那么南充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专家哪家好? 家长可以了解一下西南儿童医院,是整个西南地区专门看诊青少年心理的专科医院,由四川省卫健委、省卫生厅审批成立的,以医教一体康复模...https://www.xnetkfyy.com/zixun/2094.html
4.西安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医院西安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医院 青少年心理有一个社交恐惧症。这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等等,于是青少年会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https://www.mingyihui.net/article_2585024.html
5.《资深心理咨询专业心理疏导心理医生解疑答惑救赎心灵心理...资深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疏导 心理医生 解疑答惑 救赎心灵 心理专家 有声小说播放列表 不伦师生恋背后的心理分析 行为心理学之洗手真的能够减轻罪恶吗? 亲子伦乱:恋父少女无力抵抗父亲的要求 什么是躁狂症,躁狂症能彻底治好吗?他会遗传吗? 为什么我们有讨好的心理模式?如何走出? http://m.qqjt5.com/mo/index29216.html
6.AppStore上的“豸惠心理【1对1心理咨询 专注青少年群体】 由著名心理专家及国内知名高校教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包括北师大心理专家蔺秀云教授、心理学博士江永强等,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解决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的包括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性格塑造、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等诸多问题。 https://apps.apple.com/cn/app/id1580001998
7.“中心”青少年心理问题诊疗基地十一期间面向青少年家庭开放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失眠症、强迫症、网瘾、青少年抑郁症、头痛、产后抑郁症、毒瘾、烟草依赖、酒精成瘾、进食障碍、精神障碍、躁狂抑郁症、老年期抑郁障碍、更年期抑郁症、微笑抑郁症、焦虑抑郁症、妄想症、被害妄想症、余光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洁癖、癔症、疑病症、惊恐障碍、幻听等心理问题。https://www.bj1993.net/news1/shownews.php?id=1179
8.一见陌生人就莫名紧张专家:别将社交焦虑与内向混为一谈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31岁的她,一见陌生人就莫名紧张。专家:她有社交恐惧症。 一见到陌生人,她就莫名紧张 小美今年31岁,已经有多年不敢与陌生人接触。 根据小美讲述,在她读中专的时候,学习较为紧张,压力也不小。一次自习课上,正在埋头看书的她猛一抬头发现有同学盯着自己看,当时被吓了一跳。 https://www.qcdy.com/m/view.php?aid=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