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新闻频道

央视网消息:今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3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

该批典型案例均由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机动车尾气检测等领域。包括山东省青岛市林某鑫等4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浙江省杭州市H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徐某妤等3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广东省广州市G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李某山等6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案例一为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第一案,明确了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载体,第三方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服务人员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资质、签名等材料提供给无资质的人员,制作出虚假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并使用,属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行为。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表示,2022年至2023年,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最高检与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指导办理了两批次共5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例,依法严惩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受利益驱动,在开展环评文件编制、环境检测等业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违法犯罪行为,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在依法办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中的协作配合,通过行刑衔接、一体化推进等联动机制,形成遏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组合拳”,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推动对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存在问题的协同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高品质生态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青岛市林某鑫等4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关键词】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环评报告追诉漏犯

【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某鑫,山东J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公司)、山东Y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实际控制人。

被告人汪某,J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

被告人靳某燕,J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被告人谷某欢,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服务人员。

2020年9月,被告人林某鑫为谋取非法利益,指使被告人汪某在青岛市即墨区先后注册成立了J公司、Y公司,专门出售“环评报告资质页”。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被告人靳某燕“挂靠”在J公司,收取J公司“挂靠费”人民币3.5万元,但未实际参与具体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审核和签名,并按照林某鑫的要求提供个人生活照片,用于伪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到项目现场踏勘的证明。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林某鑫等人招揽业务,在靳某燕等未参与任何编制环节,J公司、Y公司也未开展任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情况下,伪造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签名,将加盖有J公司、Y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以每套300元至3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被告人谷某欢等人,谷某欢等人再加价出售给其他中介,用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林某鑫以J公司、Y公司名义出售的“环评报告资质页”,供他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927份,获利79.91万元。经生态环境部门认定,有25份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存在遗漏环境保护目标、隐瞒生态保护区等问题,所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被依法撤销,有关项目因此停产停业。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2年11月27日,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以林某鑫、汪某、靳某燕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将案件移送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以J公司名义出具的虚假环境影响报告表(书)中,有部分“环评报告资质页”系中介人员谷某欢从林某鑫处购得。谷某欢主观上明知林某鑫等人不开展任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从其处购买“环评报告资质页”并出售赚取差价,且情节严重,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建议公安机关补充移送。

2023年3月26日,即墨区人民检察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林某鑫等4人提起公诉,并建议即墨区人民法院判处4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对靳某燕判处缓刑。

庭审阶段,针对被告人林某鑫等人未参与涉案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编写,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不大等争议焦点,检察机关认为,林某鑫等人长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服务,明知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应当由有资质的人员经调查、勘验后出具,仍将“环评报告资质页”连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照片提供给其他无资质人员,不仅编造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书)数量多,造成经济损失大,且涉及到二十余个省市、上百个行业,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信力造成严重破坏,社会影响恶劣,应依法从严惩处。

2023年5月25日,即墨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作出判决,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及量刑建议。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典型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是防范环境风险的法治保障。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载体,具有社会公信力。第三方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服务人员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资质、签名等材料提供给无资质的人员,制作出虚假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并使用,属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应重视精细化办案,强化对整个造假链的审查,对主观上明知作假、客观上参与造假环节,且符合“情节严重”标准的涉案人员依法予以追诉;引导查明“环评造假”所造成的后果,准确评价涉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确保精准定罪量刑,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H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徐某妤等3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环境检测检察建议

被告单位杭州市H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检测公司)。

被告人徐某妤,H检测公司总经理。

被告人吕某利,H检测公司副总经理。

被告人刘某,H检测公司技术负责人、实验部经理。

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被告单位H检测公司为招揽客户、提升效益,通过篡改、销毁原始记录,篡改、编造检测数据等多种方式,在开展环境检测业务过程中弄虚作假,为部分客户出具内容虚假的环境检测报告共计47份,违法所得79万余元;其中2021年3月1日后出具的虚假环境检测报告共计43份,违法所得42万余元。被告人徐某妤、吕某利作为H检测公司主要负责人,明示、暗示、默许、放任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开展环境检测业务工作中弄虚作假;被告人刘某作为被告单位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明知H检测公司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仍在采样、实验、编制报告环节配合协作,采用少采样、不采样、稀释样品分析、标准样品替代分析、篡改或编造检测结果等方式,共同为客户出具虚假的环境检测报告。

2021年4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接省局巡查线索,调查发现H检测公司为某储油库竣工项目所出具的报告错漏内容,检测数据明显偏小,且采样员无出入采样地办公区的记录,存在造假嫌疑且数额较大,于2021年11月19日将案件移送至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公安机关于同年12月13日立案侦查。

经公安机关商请,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因该案涉及环境检测领域,工作专业性强、结果时效性强,且涉案项目众多,细节需核实,拱墅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案件证据体系提出取证重点、取证方向的建议十余条,引导侦查人员对公司电脑主机存储数据、云端聊天记录、云盘数据进行全面提取勘验,围绕公司经营策略、造假行为模式、涉案人员身份及职责范围等收集书证、言词证据,并请具有环境检测领域专门知识的特邀检察官助理提供意见,梳理出涉案环境检测报告的虚假内容、犯罪金额,查明采样、实验、报告编写各环节造假的事实。

2023年7月14日,拱墅区人民检察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依法对被告单位H检测公司、被告人徐某妤等3人向拱墅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根据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以及认罪认罚等情节,分别提出量刑建议。经开庭审理,拱墅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2月29日作出一审判决,认定H检测公司、徐某妤、吕某利、刘某均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全部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对H检测公司判处罚金20万元,对徐某妤等3人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对认罪认罚的从犯刘某适用缓刑。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徐某妤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4年5月27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拱墅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案件审查中发现的环境检测造假乱象与监管漏洞,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加强环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检察建议,并与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建立环境检测行业专项治理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督办、法律研讨与业务交流。

广东省广州市G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李某山等6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机动车尾气检测亲历性审查单位犯罪宽严相济

被告单位广州市G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检测公司)。

被告人李某山,G检测公司股东及法定代表人。

被告人蔡某家,G检测公司股东、站长。

被告人卜某雷,G检测公司副站长。

被不起诉人王某、张某林,G检测公司汽油线操作员。

2021年3月至11月期间,G检测公司为了提升公司效益和营业额,违法、违规向客户提供机动车检测服务,通过购买并使用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模拟器代替真实的车辆诊断仪进行检测、为未经维修的复检车辆购买虚开的车辆维修单、故意减少尾气收集比例、违规放置发动机转速感应器、让检测数据异常车辆通过审核等多种手段,使一千余辆本应无法通过排气污染物检测的车辆通过检测,并出具了排气污染物检测合格的证明文件。

该案由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日常调查中发现,于2022年1月18日向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移送犯罪线索。同年4月1日,广州市公安局决定立案侦查,并于12月14日以李某山等6人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移送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2023年1月3日,根据级别管辖,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将本案交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期间,涉案人员及辩护律师提出错误数据是系统自动抓取的,在案证据不能推断检测中使用了OBD模拟器等意见。为查明上述辩解情况,检察机关派员协同侦查人员多次实地查看检测操作过程、数值变化、后台数据审核过程,明确检测人员能够知晓主要过程数据,并自行选择报告虚假数据;向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咨询系统数据保存规则、数据异常与使用OBD模拟器的判定标准,明确检测数据恒定能够证明存在弄虚作假情况。

2024年2月6日,白云区人民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G检测公司判处罚金40万元,对李某山等3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其中对卜某雷适用缓刑。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李某山、蔡某家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4年5月3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尾气检测是筛查排放不合格机动车、倒逼维修治理、督促机动车达标行驶的重要手段。当前,提供机动车检测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营,“交钱过检”“包过”等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检察机关办理此类专业性较强的案件,要坚持亲历性审查原则,充分运用走访咨询、实地查看等手段,开展引导侦查取证、自行补充侦查等工作,进一步厘清案件事实,深度查明案件细节,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对涉及单位的案件,把握单位犯罪的实质认定标准,在单位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默许下实施弄虚作假行为,且违法所得归单位收取后再分配的,应认定单位犯罪。同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据单位中各涉案人员的地位作用、参与程度、获利金额、认罪认罚等情况予以分层处理。通过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守住控制道路移动污染源的“最后一道阀门”。

THE END
1.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严厉打击检测报告弄虚作假严厉打击检测报告弄虚作假,对故意出具虚假、不实报告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从严从重惩处。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I7TN9R5xnW
2.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扰乱市场秩序!宁夏严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日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向社会发布4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希望各地继续加大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这是今年以来,我区发布的第八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帮助违法排污企业逃避监管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2168958hcvewkmdf.shtml
3.弄虚作假!宁夏通报3起典型案例!2月29日,宁夏生态环境厅向社会公布3起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这是今年以来,我区发布的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1、出具虚假机动车排放检验报告案 2023年6月27日,银川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宁夏某汽车检测有限公司现场检查,通过调取视频数据发现,2023年5月22日、6月5日,该公司在4号柴汽混合环保检...https://m.gmw.cn/2024-03/02/content_1303676915.htm
4.盘点2023年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本应是蓝天保卫战的第一道防线,但少数机构受利益驱使,主动或被动地协助车主弄虚作假,成为环境违法的“帮凶”,严重扰乱了机动车排放检验市场秩序,破坏了营商环境。车辆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无理由和依据擅自改变机动车检测方法出具排放检验报告是一种典型的弄虚作假行为。本案中,执法人员...https://www.360doc.cn/article/6657943_1110093014.html
1.质量检测报告作假怎么判质量检测报告作假怎么判 商品质量检测报告的伪造行为,依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若情节严重者,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罚金。而所谓情节严重,通常是指给国家、广大民众或其他投资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违法所得金额超过十万元人民币;虚假证明...https://www.64365.com/special/24156940/
2.“最权威检测报告”居然多次出现造假?!资讯中心在这份报告出来后的第5天,建设方浙江辛迪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监理方浙江禾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方浙江自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原材料供应商杭州天涛物资有限公司曾坐在一起,对辛迪集团总部大楼工程项目开过一次协调会。 在这次会议中,将施工方自力建设的行为定性为“明显是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奸商行为。”而自力...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625/134787.shtml
3.无检测资质却出具检测报告一家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被查没有相关检测资质,却出具监测报告,检测机构的弄虚作假行为被生态环境部门识破。7月1日,市生态环境局发出一则通报,指出中检(深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存在“性质恶劣问题”。要求各环境检测机构引以为戒,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https://idg.timedg.com/p/20842716.shtml
4.娄底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检测报告弄虚作假案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娄底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检测报告弄虚作假案 【案情简介】 2023年7月13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在开展机动车排污监控管理系统非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2023年6月9日新化县某机动车检测公司柴汽混合线上,一辆正在采用加载减速法进行排放检测的蓝牌轻型货车尾气有明显可见烟。依据《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https://www.hnloudi.gov.cn/ldstj/ztzl_hjwfbgt/202405/511422f84aa74ee584193f861e4b3c1d.shtml
5.第三方检测公司造假被重罚:违规出具虚假报告,罚款九万余元近日,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第三方检测工作涉及多个要素多个环节,检测数据弄虚作假往往通过不同环节可以予以发现和暴露,通过对第三方检测过程中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检查和核实可以确定相关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以下通过一起执法检查发现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了检测结果,对第三方检测公司开展多...https://www.chndaqi.com/news/353358.html
6.检测报告弄虚作假?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曝光3起典型案例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湘办〔2021〕14号)、《湖南省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湘环办〔2022〕177号)有关要求,依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现公布3起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涉嫌检测报告弄虚作假典型...https://i.ifeng.com/c/8Vz4KsZ0z6n
7.环评文件弄虚作假,东莞一企业及负责人共被罚55万元南方+谢岗生态环境分局在检查中发现,东莞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原辅材料消耗表与环评一致,验收报告数据抄袭环评文件数据的情况,涉嫌自主验收弄虚作假。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对该单位及负责人分别处22.2万元、5.04万元罚款。 石排生态环境分局在日常复核工作中发现,东莞市某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涉嫌验收检测报告作假。该检测报告显示由...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24/c7716771.html
8.生态环境检测报告—虚假和不实报告的判定相关政策法规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厅字〔2017〕35号),明确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建立“谁出数谁负...https://www.shifair.com/informationDetails/233398.html
9.一检测机构报告造假,9名检测机构人员被查处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2020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日常监督重点,在跟进监督外墙保温材料质量检测时,专项监督组发现55个标段117批次样品的合格率仅为54.7%,同时发现涉嫌伪造变造的质量检测报告27份,涉及标段39个。 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0332089
10.国务院:严查虚假检测报告以往财政部门在认定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造假等问题上存在一定困难,因为财政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并没有提供虚假检测报告联合立法协同监管,在没有强制检测机构上传检测报告、网上查询验证检测报告无法奏效的情形下,政府采购各方,包括财政部门认定供应商检测报告作假非常困难,另外检测报告通常作为投标(响应)文件的一...https://www.caigou2003.com/web/news/20241030/90394438324872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