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拿到一份PET报告的时候,不知您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明明从图像上看,身体好多地方都是发亮的,又写着FDG摄取增高,为什么没给我写明问题呢,是不是医生漏诊啦?这么多FDG高代谢的地方,到底是有病变还是正常组织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PET的生理性摄取,帮您学会分辨哪里是正常的,哪里是异常的。
一、什么是生理性摄取呢?
生理性摄取是PET/CT检查报告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摄取显像剂,从而表现出FDG的摄取增高,生理性摄取FDG的部位包括大脑、心肌、唾液腺、泌尿道、胃肠道、肌肉、棕色脂肪及性腺等等。
二、生理性摄取常见部位有哪些呢?
①脑组织。FDG生理性摄取最显著的部位为大脑皮质、基底节区、丘脑和小脑,这是由于脑部是人体消耗葡萄糖最多的部位,因此脑实质放射性摄取很高。
②心肌。正常显像左心室壁就表现出环状的高摄取带,检查前禁食4-6小时,会降低循环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利用率,进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内FDG积聚。
③泌尿系统。18F-FDG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所以在肾内收集系统、输尿管和膀胱中可以看到强烈的FDG活性。
④肝脏、脾脏。正常情况下,肝、脾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摄取,肝脏放射性水平高于脾脏。
⑤骨骼肌。正常情况下,骨骼肌核素摄取是很低的,但如果近期或检查期间发生了过度运动,会出现过度运动的肌群出现高摄取而影响诊断,比如检查期间因紧张过度换气的呼吸肌、聊天交谈的咽喉部肌肉等出现明显的FDG摄取增加。
⑥消化道。消化道的生理性FDG摄取程度可变因素较多,比如平滑肌蠕动收缩和黏膜的消化过程中的活动都会导致胃,小肠和结肠的生理性FDG摄取。
⑦骨髓。通常骨髓的FDG摄取程度比较低,但经历了粒细胞刺激因素的治疗后的患者(如化疗后)会出现骨髓弥漫增高的FDG摄取。
⑧棕色脂肪。精神紧张及寒冷刺激会出现棕色脂肪生理性摄取。因此PET-CT检查过程中要适度保暖,避免出现棕色脂肪的高摄取。
⑨子宫、卵巢、睾丸。女性月经周期子宫和卵巢可出现生理性摄取,男性睾丸可见生理性摄取,均匀对称。
因此,PET/CT的诊断绝不是简单依靠图像是否“亮”、FDG摄取值是否高就能简单决断的,医生还会结合病人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此外,在PET/CT显像过程中,技师也会尽量避免生理性摄取(比如检查期间说话、运动导致的喉部、某些肌群的高摄取,低温刺激导致的棕色脂肪高摄取),以及识别可能无法避免的生理性摄取(比如上述生理性FDG摄取的部分部位),避免误诊。
总的来说,PET/CT报告中的生理性摄取是正常现象,反映了身体内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代谢活动。当拿到描述有“生理性摄取”的报告时也不必过度担心,这些“亮点”并非肿瘤,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代谢。了解生理性摄取与异常情况的区别,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检查结果,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科普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