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年,一位35岁的张先生来到我的诊室。他神色焦虑,说自己最近半年大便习惯改变了,而且发现便血。起初他以为是痔疮,直到前几天发现大便带有暗红色血丝才吓赶紧来医院。
经过详细检查和肠镜,我们发现张先生的直肠有一个约3厘米大小的肿瘤。所幸发现及时,通过手术治疗后,他现在恢复得不错。
作为一名从医二十余载的消化内科医生,我深知很多人对大便这个话题讳莫如深。但大便其实是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尤其是在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格外重要。
近年来,我发现直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少患者都反映,如果早知道这些症状意味着什么,就会更早就医。那么,哪些大便异常需要警惕呢?
首先是大便习惯改变。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患者告诉我,她从一天一次变成三四天才一次,以为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直到后来出现便血,确诊时已是中期。
其实,突然出现的排便习惯改变,尤其持续超过两周,都需要引起重视。其次是便血现象。很多人认为便血都是痔疮,这个观念太危险了。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整整半年把便血归咎于痔疮,延误了治疗时机。鲜红色血丝可能是痔疮,但如果是暗红色或黑色的血便,那可能是肠道肿瘤的信号。
还有就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大便应该像香蕉形,如果变成铅笔芯样细条状,或者扁平带状,可能是肠道有肿块压迫所致。
最后一个信号是大便黏液增多。很多早期患者都会出现这种症状,但常被忽视。记得有位患者说:"我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没想到竟然是癌症。"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加上久坐少动,使得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通过我的临床经验发现,很多患者完全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为医生,我呼吁大家重视自己的排便状况。不要因为忌讳或害羞而延误诊治,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更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异常,请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就医检查才是明智之选。毕竟,在疾病面前,早发现就是多一份希望。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