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新入临床的医生而言,准确解读肠镜报告是一项重要技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下肠镜检查报告的关键要素。
正常肠镜描述
内镜下描述:镜端达回肠末端约5~10cm,小肠黏膜光滑,清肠(差,可),局部见较多粪渣及粪水覆盖,影响观察。注入去泡剂后退镜观察,结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未见溃疡及肿物。回盲瓣:唇样。阑尾口:(-)。诊断:所见结直肠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肠镜描述
01
结肠炎
内镜下描述:()结肠—()结肠或距肛门()cm—()cm可见黏膜略水肿,见散在点片状充血,活检()块送病理。
建议:治疗后复查。
02
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下描述:镜端达回肠末端10cm,小肠粘膜尚光滑。
回盲部:粘膜粗糙,呈颗粒样,明显发红,血管纹理消失,弥漫性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表面粘液附着,粘膜质地脆,活检()块送病理。
升结肠:粘膜粗糙,呈颗粒样,明显发红,血管纹理消失,弥漫性糜烂及浅溃疡形成,粘膜质地脆,可见自发性出血,肠腔无明显狭窄。活检()块送病理。
横结肠:粘膜粗糙,呈颗粒样,明显发红,血管纹理消失,弥漫性糜烂及浅溃疡形成,粘膜质地脆,可见自发性出血,肠腔无明显狭窄。活检()块送病理。
降结肠:粘膜粗糙,呈颗粒样,明显发红,血管纹理消失,弥漫性糜烂及浅溃疡形成,粘膜质地脆,可见自发性出血,肠腔无明显狭窄。活检()块送病理。
乙状结肠:粘膜粗糙,呈颗粒样,明显发红,血管纹理消失,弥漫性糜烂及浅溃疡形成,粘膜质地脆,可见自发性出血,肠腔无明显狭窄。活检()块送病理。
直肠:粘膜粗糙,呈颗粒样,明显发红,血管纹理消失,弥漫性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表面较多粘液附着,粘膜质地脆,轻触可见自发性出血,肠腔无明显狭窄。活检()块送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全结肠型E3Mayo评分3分)
附:
(1)Mayo内镜评分(直乙结肠):0分(正常或无活动性);1分(轻度红斑,血管网模糊,轻度易脆);2分(明显发红,血管网消失,粘膜易脆,糜烂);3分(自发出血,溃疡)。
(2)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一般根据特异性临床症状做出疑诊,典型结肠镜表现做出拟诊,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同时应充分除外感染性(如细菌、病毒、阿米巴、分枝杆菌及难辨梭菌等)、非感染性(如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药物损伤等)及其他肠道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如乳糜泻、显微镜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后最终诊断。
(3)内镜下应根据蒙特利尔分型对黏膜病变受累范围分型,包括:1)E1,直肠型(局限于直肠,未达乙状结肠);2)E2,左半结肠型(累及范围不超过结肠脾曲);3)E3,广泛结肠型(累及范围超过结肠脾曲乃至全结肠)。
规范化的内镜诊断应为:溃疡性结肠炎(蒙特利尔分型,内镜下Mayo评分)。
03
克罗恩病
内镜下描述:肠粘膜发红,充血水肿,局部见节段性纵行溃疡形成,伴铺路石征形成,肠壁增厚,肠腔略狭窄。病灶间黏膜正常。(早期可能为散在小片状溃疡形成)
注意:克罗恩病病理活检可见结节样非干酪性肉芽肿。
04
巨细胞病毒性肠炎
内镜下描述:()结肠可出现穿透性溃疡、不规则溃疡、环状或带状溃疡、纵行溃疡、阿弗他溃疡等。
建议:完善病理组织的CMVDNA及抗原测定。
05
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
内镜下描述:()结肠可见弥漫性发红和褪色混合的颗粒状黏膜、白色小结节,以及肠粘膜水肿、红斑、点状出血及糜烂。
注意:当引起弥漫性炎症时需与溃结进行鉴别。
06
伪膜性肠炎
内镜下描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结肠见多发性隆起的斑片或融合为大片的黄白色伪膜覆盖黏膜表面,冲洗后不可祛除;严重者病变融合;伪膜邻近黏膜水肿、充血,触及易出血,也可见散在溃疡;伪膜性病变主要累及左侧结肠或全结肠。
注意:临床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CDI)可导致伪膜性结肠炎。CDI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停止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目前推荐用于治疗CDI的抗菌药物包括甲硝唑和万古霉素。
07
缺血性肠病
内镜下描述:黏膜水肿、脆弱,节段性发红,散在的糜烂,纵向溃疡,点状出血和紫色出血结节。
注意:(1)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是节段性受累,治疗后病变快速修复,当坏死严重或怀疑恶性肿瘤时宜行手术治疗。(2)多见于有动脉硬化疾病及便秘的中老年人。
08
放射性肠炎
内镜下描述:可表现为向心性管腔狭窄,及同一部位的溃疡形成。黏膜较脆,毛细血管扩张,轻触易出血。
注意:放射性肠炎不推荐常规镜下活检,因为组织愈合能力差,活检带来的损伤可迁延不愈,造成医源性溃疡甚至穿孔。
09
肠结核
内镜下描述:可出现回盲部变形或呈瘢痕样改变、升结肠缩短、环状狭窄、回盲瓣呈开放状态、回盲瓣及周围结节样改变,假憩室形成,环形溃疡形成。
注意:肠结核好发部位为小肠、盲肠、升结肠。活检可进一步完善抗酸染色、TB-DNA。
10
回肠末端炎
内镜下描述:回肠末端见散在点状或片状充血、糜烂灶。
建议:可半年~1年复查肠镜。
11
回肠末端溃疡
内镜下描述:回肠末端见散在片状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活检()块送病理。
建议:注意除外早期克罗恩病,可暂予以对症或益生菌治疗后复查。
12
结肠息肉
内镜下描述:()结肠或距肛门()cm见1枚大小约()cm的(Ip,Isp,Is型)息肉,表面光滑/粗糙,色发白/发红。
建议:内镜下治疗。
1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内镜下描述:在结、直肠内可呈地毯样密集分布≥100颗乃至上千颗大小不一的腺瘤样息肉。
注意:该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终生患癌率是100%。
14
幼年性息肉
内镜下描述:息肉多单发。息肉颜色为红色,多有蒂,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
注意:息肉多达10个以上者称幼年性息肉病。
15
结肠粘膜下隆起
内镜下描述:()结肠或距肛门()cm见1枚大小约()cm的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粗糙,色发白/发红/发黄/略透明,活检钳处之质软/硬/韧。
建议:进一步完善超声内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治疗。
16
结肠气囊肿
内镜下描述: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半球状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略透明,活检钳处之质软。
注意:病因不明,可能是肠道产气杆菌感染,经黏膜损伤侵入了肠壁淋巴管内引起感染,形成气囊肿。因此可以给予益生菌治疗。
17
结肠黑变病
内镜下描述:全结肠黏膜呈棕褐色花斑样或豹纹样改变。
建议:便秘患者建议更换通便药,避免口服蒽醌类泻药(如含大黄、麦冬、黄芪、何首乌等)。
18
结肠多发憩室
内镜下描述: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见散在大小不等憩室,部分可见粪便嵌顿。
注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憩室炎或憩室出血。可行内镜下止血。
19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neuroendocrineneoplasms,R-NENs)
内镜下描述:直肠见一枚大小约()cm的息肉样隆起或粘膜下隆起,表面色略发黄。少数表现为不规则表面、有蒂、充血、形成溃疡或多发。
建议:先行超声内镜检查。
(1)对于无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如T分期≥T2、G2及以上分级、肿瘤直径>20mm、淋巴血管侵犯等)的R-NENs患者应进行局部切除;肿瘤直径<10mm,T1期建议行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ap-assiste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C)和结扎辅助内镜黏膜下切除术(ligation-assistedendoscopicsubmucosalresection,ESMR-L)或者ESD,T2期建议行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肿瘤直径在10~20mm,T1期建议行TEM,T2期建议行根治性手术。
(2)对于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R-NENs患者应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0
结肠癌
内镜下描述:()结肠见一巨大隆起,是否有蒂,是否分叶,有无表面凹凸不平,有无发红、糜烂,有无头部破溃,有无溃疡形成。
建议:普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21
内痔
内镜下描述:肛门齿状线以上见紫蓝色静脉结节,或活动期可表现为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表面红色征或血泡征,伴糜烂、溃疡及活动性出血等。建议:无症状无须治疗。大多数I度、II度和部分III度内痔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行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