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印染、照相显影、溶剂、制药辅剂等。除了苯胺外,食物、花粉、霉菌、动物皮毛、服装中的染料、色素、各种纤维、甲醛等都会引起过敏。例如:有人不能穿毛衣,只要一沾身就会过敏,这主要是对丙烯酸纤维过敏引起的,这种纤维具有高弹性和高蓬松性,毛纺和棉纺业很喜爱用它,但是,它却是一种过敏原。还有些人对色素、染料过敏,如胭脂红、靛蓝、亮黑等颜料过敏。
有些过敏源无法避免,如空气中的花粉、霉菌、细菌等,只有经过脱敏治疗,才能控制病情,达到治愈的目的。
买衣服最好先看检验报告
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在检验20家知名品牌企业主动送检的1051份服装面料样品中,发现其中约6%含有国家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毒过“苏丹红”和甲醛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由23种可致癌芳香胺作为中间体合成的染料,也叫禁用偶氮染料。目前有资料可查的禁用偶氮染料约有360余种。禁用染料可以通过使用了禁用染料制作的服装面料与人体接触,并被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之后,它们会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致癌物——芳香胺化合物。研究表明,在芳香胺化合物中,2-萘胺和联苯胺的致癌毒性最强。它们可以使细胞内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诱发癌症。
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且易溶于水,消费者买回服装或纺织品后,一般用水洗一下即可清除大部分甲醛。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非但不溶于水,还没有刺激性气味,人们只有通过技术检验才能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无法清除,因此其毒性比甲醛大。
由于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因此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法规加以监控。
我国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首次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列入监控范围。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但目前不少纺织服装生产者对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健康危害认识不足,因而不主动对所生产的产品和原料进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检测。其后果是消费者无法分辨和去除,因此很有可能在穿着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服装时,使健康受到威胁。面对这种现状,广大消费者应该树立维权意识,在购买服装和纺织品时,要看清楚标牌上有没有标注不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或者向经营或经销者索取服装检验报告,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延伸阅读】
服装中含有哪些有害物质?
服装中除了染料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外,有些运动服会使用一种叫做磷酸三丁酯的有毒物质。这是一种重金属化合物,用于生产防止海洋生物附着船体的油漆,因为这种物质可杀灭细菌并消除汗臭味,从而成为运动衣的一种理想的添加剂。但是,这种物质如果在人体中含量过高,就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并危害肝脏。
虽然就每件衣服而言,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是很微小的,但天天接触,天长日久造成的影响就不能不令人担心了。
【专家建议】
新购服装穿着前一定要清洗
此外,在你买这件衣服前,已不知有多少人试穿过,如不幸某个人有皮肤病,这样也很容易传播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