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刘阿姨今年50多岁,单位年年都体检,年年做胸片,都是正常的。可今年初突然被诊断出患了肺癌骨转移,已到晚期;55岁的李先生也是如此,年年做很贵的体检套餐,胃癌一查出就是晚期。他们之前的体检难道是假体检?
冯继锋:这样的情况临床上遇到不少,现在很多单位年年组织体检,却没能发现肿瘤,体检没多久,又有职工被诊断患出肿瘤,出现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很难接受,但不能因此说是做了假体检。因为大部分人做的是普通健康体检,针对的是常见病高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没有做防癌体检。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是有差异的。防癌体检主要目的是筛查发现可能发生的癌症。上面两个案例都是因为没有做针对性的防癌体检。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50岁左右人群做胃肠镜,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问
癌症已经年轻化了吗?
案例: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33岁死于乳腺癌,歌手姚贝娜34岁死于乳腺癌,央视主持人方静44岁死于胃癌。一直以来,癌症都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却指向了年轻人。
三问
为什么靶向治疗对别人有用对我没用?
案例:陈先生患肺非小胞肺癌后,在正规医院基因检测出EGFR突变型,适用靶向药物治疗。他自己试用了所有能用的靶向药,花了很多钱却没有什么效果。他疑惑了,为啥对别人有用的药在自己身上却没有作用?
四问
抗癌药物是不是越贵越好?
案例:40多岁的小王患晚期胃癌,医生建议先做化疗。听人说“化疗化疗,一化就了”,家境并不宽裕的丈夫坚决要求医生换掉国产化疗药物,用上进口的药物。他说,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让她少受罪。
确诊恶性肿瘤后,规范的初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初治)也就是一线治疗,不管是选手术、放疗、药物治疗,这时都要非常慎重。医生会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期、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且应联合多种药物配合使用,一些较廉价的药物抗肿瘤效果也非常好,被列入一线的治疗方案。目前化疗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毒性作用和并发症的措施和方法日趋完善,比较安全,并不像“传言”所说的那么可怕;也不能因为化疗药物有毒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就否定它的临床价值。所以,化疗用药,根本不在于“贵不贵”,而在于选得“对不对”。
五问
肿瘤晚期就意味着没治了?
案例:朱大妈新近被诊断出晚期癌症,她整天以泪洗面,认为自己被判了死刑,来日无多,肯定治不好了,花钱只会人财两空。
冯继锋:不能这样理解。世卫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通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后面这个三分之一,就是针对晚期肿瘤的,通过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让肿瘤和身体和平共处,可以把它当作慢性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肝硬化代偿期,让病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