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体检报告单上出现了“结节”二字
有关于结节的“传说”并不少:
“不用担心,十个人里八个人有结节。”
“结节是癌的前兆!当然要手术!”
……
看到“众说纷纭”
让人难免心头一紧……
近日,“乳腺结节真是气出来的吗”
这一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图源网络
究竟什么是结节?结节会癌变吗?
有约君给大家带来科普
结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体检报告上的“结节”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性术语,代表通过影像检查在身体上看到了“小团块”,而组织增生、炎症、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是造成“小团块”的原因。
近年来,结节的检出率的确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这一现象存在多方面原因。
除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大众体检意识增强、检测仪器水平提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查出结节
并不意味着就是癌症
很多人体检发现结节后,会联想到癌症。其实,只有极少数结节会被确诊为癌症,绝大多数时候都无须过于忧虑。
其中,有三大结节最为常见,分别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
一、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置在颈部中央、喉结下方,形似“小蝴蝶”。
甲状腺结节从构成上可被分为实性(肉坨)、囊性(水泡)和囊实性结节(内部既有肉坨、也有液体)。
甲状腺的恶性结节,也就是甲状腺癌,大约仅占到所有甲状腺结节中的4%-6.5%。
甲状腺结节如何判断性质?
发现了甲状腺结节,我们最需要做的,还是去评估结节的性质。
如果是4类或者5类的可疑结节,就一定要手术了吗?其实,需要进一步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只有当细针穿刺检查确认结节性质为恶性后,方才建议手术治疗。
目前来说,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此外对于中高危患者还建议手术后接受碘131辅助治疗和内分泌抑制治疗,这三种治疗方式被称为甲状腺治疗的“三驾马车”。对于早期发现的甲癌患者,通过手术手段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二、乳腺结节
答案是:有一定影响,乳腺和情绪确实关系紧密。
乳腺是一个对激素水平敏感的器官,情绪波动会影响我们的激素分泌,从而对乳腺产生刺激,可能造成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问题。
乳腺结节是一种疾病表现,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等。
在这其中:
1、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个病癌变率仅为0.12%~0.30%。没有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对于25岁以下年轻人而言,可以密切观察定期随诊。
2、乳腺增生症不是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女性乳腺良性疾病。
最典型的症状是月经来之前感到乳房胀痛,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可摸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经期结束后,上述症状也消失。
如何早诊避免癌变?
作为国家癌症中心早期诊断专家组成员,廖宁教授给出非常明确的早诊线路图:
一般人群:
每月一次的乳腺自我检查是贯穿18岁到70岁以上的,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凹陷和血性分泌物等。
18-25岁,乳腺自检、了解乳腺癌常识
25-40岁,每年接受一次医生体格检查
40-70岁,每月自检、每年体检、每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和/或乳腺超声
70岁以上,每月自检、每年体检,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应进行影像检查
特殊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应在30岁以前进行乳腺癌风险评估,40岁以前就应以乳腺X线+乳腺B超进行每年一次的筛查,必要时还应使用乳腺MRI等手段。存在以下高危因素之一,即可定义为高危人群:
一是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家族史的,包括:
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家族史
—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至少1位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二是具备任意以下一项者:
月经初潮年龄<12岁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
适用雌孕激素联合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45岁以后乳腺X腺体室不均匀致密型或致密型
三是具备任意以下两项者:
无活产史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
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流产>2次
廖宁教授指出,目前乳腺X线、乳腺超声是乳腺癌早筛最重要的工具;乳腺MRI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腺体内的病灶,是重要补充。
通过先进的“鹰眼”B超系统,可清晰看到2-4毫米大小的结节,鉴别早期乳腺癌的特征。24%的患者因此在0期就成功早筛,接受很小的手术就可治愈,呼吁发现乳腺结节应尽快到专科就诊,及时排除风险。
三、肺结节
结节性状不同恶性风险也不同
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情况较常见。肺结节主要有三大类: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杂性结节。
发现结节并不可怕,不同性状的结节,肺癌的发生风险会有所不同。
如果小于5毫米,恶性率不到1%;
大小为5-10毫米,恶性率在6%-30%;
大小为10-20毫米,有33%-66%的恶性概率;
超过20毫米,就有60%-80%恶性概率。
实性结节总体而言恶性率不到10%。实性结节与大小关系非常明显,越大恶性比例越高。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是恶性的实性结节,往往病情发展会比较快。
肺结节该不该切?多久要复查?
纯磨玻璃结节直径超过1厘米的,且有三次随访;混杂性的磨玻璃结节达到8毫米以上,且实性所占比例要达到20%或25%以上,才达到手术标准。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果第一次CT发现有肺部小结节,则3个月后复查。
如果复查时结节变大,但没有超过手术标准,有三次复查后才可以做外科介入。
如果结节没有变化,年龄在50岁以下,可以两年一次复查,连续复查五年;年纪在50岁以上,则一年一次复查。
如果结节一直在长大,可由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3个月还是6个月复查一次。
如何早筛早诊?
要想早发现肺癌,提倡定期进行体检。
对于以下人群而言,更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
2.大于40岁、家族里尤其是直系亲属有过肿瘤或肺癌患者的人;
3.大于40岁、以前有过肺病史,比如结核病、慢阻肺、哮喘等,或曾患过肿瘤疾病者;
4.从事特别职业,比如在污染特别重的环境下工作的人士。
整合自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往期、武汉协和医院、人民网、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