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临床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外科护理学;应用策略
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病例导入法以临床病例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得到启发,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体悟。
一、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二、采用病例导入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用病例导入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病例要和教学内容及目标紧密结合,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真实性;其次,根据教学病例所提出的问题要合乎逻辑,且问题的内容要逐渐深入,循序递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再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除了讲解分析、给出答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三、小结
病例导入法是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学习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教学从一个“设问”的过程转移到“解疑”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1]张丽英,张红,尚少红.病例导入教学法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药学教育,2015(9).
2CBL教学模式及其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3PBL教学模式及其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诊断学是门涉及多学科医学知识的综合学科,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学教学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诊断学教学应结合临床医学现状,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构筑新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中心任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1.1重视实践观念的培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在诊断学的教学工作中,本人不断总结、归纳,建立一套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1.1.1在诊断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模型作为直观教具。如各种护理模型、心、肺模拟听诊模型等做为诊断学教学的直观教学用具,使学生用自身的感官体验诊断学所学的体表标志、体表划线及心、肺的视、触、叩、听的正常表现、异常体征以及变化特点。特别是心脏和肺部异常体征的变化,在学校实验室同学之间的相互体检中是体会不到的,而实验室的模拟听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提高学生对诊断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
1.1.2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如在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电图课件,能使学生对所学心电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课件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也能使心电图的课堂教学达到与临床实际应用心电监测更接近的效果,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
1.2注重实践体验的思想。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实践体验的条件。如利用实验室的模拟病房,将诊断学的部分理论教学带进实验室,进行床边教学,让学生做到“实践体验”。例如“胸部正常叩诊音”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练习体检,使学生不仅掌握叩诊的手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心”去辩别几种叩诊音的特点,让学生做到亲自体验、感受并掌握这些叩诊音的特点。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叩诊音的体验和感受不是教师可以用任何生动语言和肢体动作所能表达明白和描述清楚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不仅掌握了身体各部分的正常/异常变化的表现特点,同时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诊断学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手法和检查的内容,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2学以致用,为提高职业能力创造条件
2.1强化模拟实习。建立多功能实验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临床实际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制定模拟实习计划,保证实习质量。诊断学除了加强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训练,还把病史的采集、病历等医学文件的书写做为重点训练内容。
例如,选择典型的病例,找几名学生按照典型病例假扮病人,其它学生分组进行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并根据所收集的临床资料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写完整的病历。让学生从“学以致用”中感到诊断学知识对未来临床工作的重要用途和应用价值。
2.2重视技能考核。应制定一套完善的诊断学技能考核体系,将诊断学的技能考核成绩纳入总成绩管理,提高技能考核占总成绩比例,并将诊断学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前临床实习的资格标准和临床实习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诊断学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强化其诊断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并经重新考核合格才准予进行临床实习。在制定技能考核方案时,为突出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紧密联系的特点,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能够充分突出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和临床实习、临床工作的实用性。通过技能考核,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大幅度提高,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提高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举办学科技能比赛。诊断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除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心电图部分。通过集中训练,按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也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3强化综合实践能力
3.2开展病例讨论。一病例讨论一种是课堂上,收集典型病例开展病案讨论,以讨论的形式讲解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方法:说明临床诊断的方法及诊断的步骤、原则。另一种是课间实习后,教师根据课间实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所见到的真实病例进行病案讨论。无论哪种形式的病例讨论,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病例讨论活动。讨论内容为病人的病史、异常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病例讨论锻炼学生了思维、体验和探索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也让学生感受到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临床工作的严谨性。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462名,随机选择2个正在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自然班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作为试验组(55名),一个班作为对照组(53名)。试验组男6例,女49例;年龄20~22岁。对照组男7例,女46例;年龄20~22岁。两组由同一名教师授课。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采用改良示教法,教学步骤:首先将某项技能操作录像示范,然后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逐一分解成多个细小步骤示教操作,师生各持用物,教师每演示一个步骤或动作后,学生马上模仿,教师对每个步骤的各个动作环节严格把关,对错误逐一纠正,及时矫正强化,在操作中纠正错误,直到学生熟练为止。预先设计典型病例,课程最后以学生每2人分为1组,每个小组抽取1个病例,2名学生分析后判断出该病例应该首要实施的妇产科护理操作并由其中1人实施,操作结束后,另1名学生指出组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每提出1处错误可减少错误应扣除分数的一半扣分,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一组同学介绍本次实践操作体会及病例分析过程,提出并总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该实践项目操作的课间见习中,由该项目考核中得分最高组同学完成见习当日在院1名病情较轻患者的妇产科基础护理工作,操作结束后介绍心得。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法,教师将技能操作的全过程进行示教后,学生自行练习,最后进行抽查,纠正错误。
1.3观察指标
评价方法为以统一标准对两组学生每学期进行期末技能考试,以100分作为满分,60分为考核合格。两组学生分别在期末考试前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进行满意度调查,基本内容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对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对个人的知识接受情况是否满意及对教师课堂答疑情况是否满意等10项内容。每项满意计10分,基本满意计5分,不满意计0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得分大于80分视为对该课程教学满意,低于80分视为对课程教学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传统实践示教法的应用
2.2改良示教法的教学应用
2.3改良示教法的优势与不足
改良示教法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小组讨论,学生模仿训练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示教和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实践知识,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在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发出的教学信号,然后简单的重复记忆,没有真正启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改良示教法在临床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目前我们的教学法改革也仅应用在妇产科护理学科的教学中,改良示教法比较适用于一些实践操作性强,拥有较多典型病例的学科,是否广泛适用于护理专业及其他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