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薛江华通讯员曾建萍
“我是党员,又是领导干部,就得有责任和担当,虽然我已经40多天没休息过了,但我现在信心满满,内心充满成就感。”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入行36年,是名副其实的疾控老将,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带领疾控中心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为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主动权。
2月28日,杨智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新冠疫情敲响了基层疾控中心能力不足的警钟。
建议企业对复工人员进行病毒抗体检测
“我们接受的信息和你们是同步的,也是看新闻才知道的。”去年12月31日,武汉发出“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通报。
1月17日,国家一批准病毒核酸试剂,市疾控中心立即从上海一家企业采购了2000份,凡是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报上来的病例,一律排查。
截至目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已经完成了17000多例疑似新冠肺炎样本的检测。
作为广州市防控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杨智聪多次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疫情研判专家会,提出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策略。事实证明,他提出的预判,为广州的防控工作争取到不少提前量。
截至目前,市疾控中心做出了7期疫情风险评估,提出了延长慢性病患者开药周期、理发和口腔科等行业暂缓复工的建议,都被采纳。
面对当前返工潮出现的新形势,广州的防控重点调整为对返穗人员的健康筛查和管理。
对此,杨智聪表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出结果,成本也更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企业医务检验室都可以做,我们也会建议企业对重点疫区返穗复工人员开展抗体筛查,并对复工人员进行相对固定的岗位安排。”
广州市疾控中心目前已经发布了62个指引,帮助学校、企业、个人正确地应对疫情。
重大疫情考验检测能力基层疾控建设有待加强
除了收治能力严重不足之外,武汉早期也暴露出检测跟不上的问题。假设广州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检验能力可以应付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吗?
对此,杨智聪表示,在疫情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样本都送到市疾控中心检测,压力很大。后来才将18家医院、两家检测公司纳入,再加上几个区的疾控中心,广州目前有24家检验机构具备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资质,每天可以至少检测2.5万份样本。
1月22日,市疾控中心启动中心层面应急响应工作,打破原有科室建制,把全中心分为八个工作组。
疫情初期,由于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组的报告、统计、分析、报表、风险评估等工作量较大,加上区疾控人手不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做得不够细致,这就意味着无法及时找出潜在感染者,是抗“疫”的大忌。
杨智聪说,这次疫情暴露出区疾控中心能力不足的问题,其实是个老问题。
以南沙区为例子,因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人员配置过少的问题,南沙甚至不能开展日常工作。每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都要把样品送到其它区进行检验;区内传染病疫情发生时,也需要将样品送到80公里外的市疾控中心检验,拖延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降低了整个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处理效率。
杨智聪今年没在家吃除夕年夜饭,年初八是老母亲的生日,今年他也没有陪母亲过生日,但他说家人都能理解他的工作,他更希望疾控工作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