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年令人闻风丧胆的福寿螺吗?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类大型淡水螺。福寿螺外壳呈卵圆球形,体螺层明显膨大,表面光滑,呈黄绿色或黑褐色。
福寿螺和田螺对比图
图源:网络
福寿螺卵块呈粉红色长椭圆型,多分布在芦苇表面或河堤墙壁及周围植物杂草的茎秆上,部分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卵粒直径2-3毫米,排列整齐,大的卵块可含数百粒卵。
福寿螺卵
图源:深圳卫健委
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引入中国内陆。由于缺乏天敌、繁殖力强、成熟周期短、适应性和耐受力强等生物学特性,福寿螺在野外大量繁殖造成广泛入侵,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将其列为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随着人为因素及水系流向、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福寿螺逐渐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扩散蔓延。除南部省份外,与我省毗邻的湖北省早已发现福寿螺的入侵,山东济宁也于2021年首次发现福寿螺的野外自然种群,显示福寿螺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正在显著北移,2023年在我省部分地区也发现了福寿螺的存在。
福寿螺杀伤力极大
福寿螺不仅因食性广、食量大,对各地农业生产、湿地生态系统及淡水资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还可以传播寄生虫病。人多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幼虫的福寿螺,或是被感染期幼虫污染的瓜果、蔬菜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2006年5月,北京160多人因食用了餐馆里的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成为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1—2012年,福建省累计报道58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其中因食入爆炒福寿螺肉感染占比50%,因食入凉拌螺肉者占比22.4%,仅有螺肉接触史者感染率为3.5%。除此外,直接接触蜗牛和蛞蝓可能是儿童感染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我国台湾的报告显示,将蜗牛等软体物作为宠物是另一种感染途径。
随着福寿螺的不断扩散,广州管圆线虫病已成为我国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广州管圆线虫是啥?
2020年,一名7岁男孩频繁出现头痛与呕吐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均未诊断出病因。经脑脊液行高通量测序后,被诊断为颅内寄生虫感染。
而罪魁祸首,就是福寿螺里的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虫,能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它的终宿主是老鼠,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等,而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
动物实验提示第三期幼虫可经螺类等中间宿主的粘液排出。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各器官间移行,侵袭中枢神经、肺部、眼部等,造成脑膜炎、脑膜脑炎、视觉损伤甚至失明。
对1968-2017年我国明确报道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群普遍易感,确诊病例最小为11个月,最大72岁;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27天,平均10.25天,且病程较长(7~93天)。
广州管圆线虫
图片:JohnF.Lindo/wikimedia
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
参考文献
[1]李曰进,许艳,郗夏颖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进展.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J].2022,17(8):978-981.
[2]张榕燕,谢贤良,方彦炎.福建省58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1):27-29.
[3]王龙江,许艳,孙慧等.山东省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2,34(4):407-411.
没有星标的订阅号推送会延迟
并且只能看到标题和小图
对不起,没有『星标』
我们的距离真的很遥远
按照下面三步
为我们点亮『星标』
重要!河南省疾控中心8月份健康风险提示
剧毒!已有人误食中毒,这些野菜不能吃
米酵菌酸是什么?中毒有哪些症状?哪些食物可能会含有?如何预防?一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