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每年都参加健康体检,对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关心,但当拿到体检报告,看到上面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却不一定都能看懂。
尤其是每次看到体检报告上,又“↑”又“↓”的箭头,简直脑壳都看痛了。
别着急,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读体检报告,做到心中有数,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天府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就针对体检报告中常见的一些异常结果、大家咨询较多的项目进行详细地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看懂报告,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满满都是干货,建议收藏、转发、点赞,回头需要的时候可以更快找得到哦~)
首先
先来了解健康体检项目分类
1
科室检查
包括:内科及病史采集、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已婚女性)等。
2
化验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
3
物理检查
包括:心电图、全腹彩超、X胸片/CT胸部平扫、其他辅助检查等。
4
其他检查
包括:心理体检、碳13呼气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测、无创动脉硬化、脂肪肝及肝纤维测定等。
了解了自己做的项目之后
↓↓↓
Part/1
01
内科及病史采集
内科检查是所有体检的基础,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身体早期病变进行筛查。病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这项检查哦。
02
妇科检查
女性内生殖器官有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许多妇科疾病都发生在此。
常规妇检包括对外阴、阴道、宫颈以及子宫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附件的检查。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是目前广泛筛查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TCT报告的结果解读分为两种方式,即分级诊断(巴氏分类法)及描述性诊断(TBS分类法)两种。现在临床多用描述性诊断。
描述性诊断:
2、上皮细胞异常:代表宫颈存在病变,包括不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等。
人乳头瘤病毒(HPV):
7种低危+18种高危。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阳性反映乳头状瘤病毒存在,可具体判断出感染的病毒型别,为临床诊断宫颈癌提供参考。
高危型(18种):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其中高危型HPV16、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约占70%以上。
03
一般检查
BMI值:
体重正常:18≦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
(未满18岁、运动员、怀孕或哺乳期以及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不适用此标准)
正常的腰臀比:
男性应在0.85~0.9;
女性应在0.67~0.8;
血压:
注:成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只要其中一个及以上符合,即可考虑为高血压。
PART/2
化验检查通常是一些抽血检查,在体检报告上会注明每一项指标到底是“↑”还是“↓”,下面是对造成这些指标增高或降低的一些因素解读:
血细胞分析(血常规)
血脂
血脂含量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
甘油三脂:
增高: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大,促使动脉硬化形成与发展,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还可导致胰腺炎、脂肪肝及肥胖症;
降低:低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吸收障碍综合征等。
胆固醇:
增高:高水平的LDL-C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胆固醇、钙等物质在动脉壁上积累,导致血管变窄、变硬。
高密度脂蛋白:
增高:高水平的HDL-C被认为可以提供一种“保护效应”,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降低:如果HDL-C水平过低,意味着身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好胆固醇”来清除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
增高:LDL-C在血液中过多时,可以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降低:LDL-C水平低于推荐范围通常被认为是有益的。
肝功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增高:可能指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受损(如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或过度破坏红细胞(溶血性黄疸)。
降低:胆红素水平的降低通常不被视为问题。
丙氨酸
增高:通常指示肝细胞损伤,常见于肝炎、脂肪肝、药物或酒精引起的肝损伤。
降低:单独的ALT降低在临床意义不明显。
门冬氨酸
增高:也指示肝脏损伤,但AST也存在于心脏、肌肉等其他组织中,因此需与ALT一同解读。
降低:AST的降低通常不具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
增高:可能指胆道阻塞、胆管炎、肝硬化或肝癌。在儿童和青春期,由于骨骼生长,ALP水平自然高于成人。
降低:罕见,且通常不具临床意义。
04
肾功
尿酸
增高:痛风、肾衰、利尿剂使用、白血病抗代谢药物及放射治疗、酒精中毒、动脉硬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病人80%以上尿酸要增高。
降低:Fanconi’s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等。
肌酐
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偏低:常见于婴幼儿及肌肉萎缩病人。
尿素
增高: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水肿、脱水等。
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脏疾病。
05
血糖(葡萄糖)
空腹血糖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
偏高:通常是由于糖尿病、饮食习惯不健康(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过度体重或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的。
偏低:通常是由于饥饿、过度运动、过量饮酒、过量的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
06
尿常规
红细胞:
增高:即尿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炎或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也可见于女性经期或经后期留取标本污染。
白细胞:
增高:表明尿中有白细胞,通常是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的迹象。
尿蛋白:
阳性:通常指示肾脏问题,如肾炎、肾损伤或其他肾脏疾病。偶尔的轻微升高可能由剧烈运动、发热等因素引起。
07
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25(CA-125):
增高:主要用于监测卵巢癌治疗的反应和复发,也可以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肺癌中升高。某些非癌症条件,如月经、盆腔炎症性疾病和肝病,也可导致CA-125升高。
糖类抗原153(CA15-3):
增高:通常用于监测乳腺癌的治疗反应和复发,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良性乳房疾病也有升高。
糖类抗原19-9(CA19-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PART/3
物理检查指的是心电图、全腹彩超、X胸片/CT胸部平扫、其他辅助检查等,这些检查在体检报告上一般会针对相应的检查部位写明情况,以下是常遇到的几种情况:
全腹彩超
肝脏:
1、脂肪肝
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轻者无任何症状,长期发展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也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主要是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2、肝囊肿
是一种良性疾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通常在体检中发现。应动态观察,每年体检复查。
3、肝血管瘤
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瘤体,因其多数无症状无不适感,一般均在体检时发现。每年定期复查。
胆囊:
1、胆囊息肉
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会感到右胁下不适,常在体检中发现,治疗需要做手术;较小的可定期观察。
2、胆结石
较小的,症状不明显,对健康也无大碍,需要定期复查。因结石的大小、位置、有无并发症等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大多数胆结石患者常有腹胀、大便秘结、腹泻、恶心、厌油腻、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大一点的胆结石需要到医院就诊。胆结石的发生与生活习性有关,其中饮食不当是罪魁祸首,所以每天要吃旱餐。
胰腺/脾脏:
1、胰腺
可检查出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等胰腺疾病。
2、脾脏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主要功能过滤和储存血液,弥漫性脾肿大常见于急慢性感染,各种血液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也可查出脾肿瘤。
肾脏:
1、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形成原因多样,包括膳食因素、遗传、脱水、某些医疗状况等。肾结石可能存在于肾脏内部或移动到尿路其他部位,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可能导致剧烈疼痛和其他症状。
2、肾囊肿
肾囊肿也与肝囊肿一样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常常彩超检查后发现。一般对身体不会影响,应动态观察,每年体检时注意复查。
子宫、附件:
1、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5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明显衰退,肌瘤大多自行缩小。
定期复查,如肌瘤增大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前列腺:
1、前列腺增生
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间尿次增多和排尿费力,并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和血尿等并发症。
需要治疗:药物、理疗、手术。
2、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特别症状,当癌细胞生长时,前列腺体肥大,挤压尿道而引起排尿困难。这些癌细胞可随着血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分。一般病程呈缓慢时展,晚期可引起膀胱颈口梗阻和远处转移等症状。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遗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表示心脏的电活动在检测时段内正常,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脏问题。
3、心率过快(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可能因为运动、焦虑、发热等生理原因,也可能是心脏或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
4、心率过慢(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在运动员中正常,也可能是窦房结功能减退或其他病理情况的表现。
5、心房颤动:心电图上表现为无规律的心房活动,提示心房不以正常的节律收缩,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6、心房扑动:心电图显示心房有快速且规律的活动,通常心率较快,需要医学干预。
7、室性早搏或室上性早搏:心电图上出现提前的心跳,表明有心室或心房早于正常节律的激动,常见但不一定意味着有严重问题。
8、左心室肥大或右心室肥大:心电图显示特定波形变化,提示心室壁增厚,可能因高血压或心脏瓣膜疾病引起。
9、ST段抬高或降低: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要紧急评估。
10、T波倒置或异常:可能指示心肌缺血、电解质失衡或其他心脏条件。
X胸片
1、正常胸片:
胸廓对称,气管居中,所见骨质结构完整,两肺纹理清晰,未见实质性病变,心脏大小形态无异常,隔面光滑,两侧肋膈角锐利。两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
2、肺纹理:
孤立地报告肺纹理异常,临床价值不大。
3、钙化灶:
结核或者其他炎症痊愈后遗留的病灶。这种情况下的钙化就意味着病变已经是陈旧性的。
4、其他:
如胸片报告有絮状影、条索状影、结节、团状影等,提示肺部有病变,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CT胸部平扫
1、正常CT胸部: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表明检查范围内的胸部器官和结构未见异常。
2、肺结节: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在肺实质内出现。肺结节可以是良性的(如炎症后遗症、肉芽肿等),也可能是恶性的(如早期肺癌)。需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和增长速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3、肺部感染:表现为肺实质的密度增加,可能伴有空洞形成。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4、肺纤维化:肺部出现异常的纤维组织增生,造成肺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不规则的肺实质密度增加和肺容积减小。
5、胸腔积液:液体在胸腔内积聚,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肺炎、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在CT图像上表现为胸腔内有液体密度的影。
7、肺癌:恶性肿瘤可以表现为肺部的单个或多个结节,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胸膜侵犯等。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特征进行初步评估。
8、纵隔病变:包括纵隔肿瘤(良性或恶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纵隔是位于两肺之间,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等重要结构的区域。
9、胸壁异常:可能包括胸壁肿瘤、胸壁畸形或胸壁炎症等。
乳腺彩超
BI-RADS分级法将乳腺病变分为1~6级,一般来说,级别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BI-RADS1级:
阴性结果,未发现异常病变,即正常乳腺。
BI-RADS2级:
良性病变,可基本排除恶性。定期复查即可。
BI-RADS3级:
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如连续2~3年稳定,可改为BI-RADS2级。
BI-RADS4级:
可疑恶性病变,考虑活检。
BI-RADS5级:
高度可能恶性,应采取积极的诊断及处理。
BI-RADS6级:
已经过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病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甲状腺彩超
1、正常甲状腺彩超:表明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结节或肿大。甲状腺血流也显示正常。
2、甲状腺结节:指甲状腺内部出现的局部组织增生,彩超可以显示其大小、形态、边界以及是否有钙化等特征。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部分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癌的早期表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的特征和患者的风险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细针穿刺活检。
3、甲状腺肿大(弥漫性或局部):甲状腺体积增大,可能是由于碘缺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病)或其他原因。彩超可以帮助评估肿大的范围和性质。
4、甲状腺炎:彩超显示甲状腺结构不均匀,可能伴有血流增多。甲状腺炎可能是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5、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如桥本病或Graves病,彩超可能显示甲状腺结构不均匀、体积变化(肿大或萎缩)以及血流情况的变化。这类疾病通常需要结合血液学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测试、抗甲状腺抗体)来确诊。
切记,
当异常指标与正常值出现较大差异
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哟!
四句箴言,牢记在心
①要正确的面对体检,没病≠健康;
②体检中已经检查出了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需加以重视;
③不必感到太过紧张,正确理智对待,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可控的;
健康管理门诊
如果你是在华西天府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当遇到体检结果异常的情况,我们不仅会主动预警,还有专科医生坐诊的“健康管理门诊”,帮你答疑解惑,让你少跑路!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参考文献
[1]LissDT,UchidaT,WilkesCL,RadakrishnanA,LinderJA.(2021).GeneralHealthChecksinAdultPrimaryCare:AReview.JAMA,doi:10.1001/jama.2021.6524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7
[3]吴海乔,王文娟,胡君程.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2023,36(06):1402-1405.DOI:10.14035/j.cnki.hljyy.2023.06.056.
[4]马骁,王瑜,王鹏等.成人个体化健康体检项目推荐专家共识[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4(03):201-219.
[5]陈钢,帅学军,罗薇等.《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在体检中心应用初探[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4(02):112-116.
[6]陈凛,陈亚进,董海龙等.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01):1-20.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1.01.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24-56.
[8]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9]王志平,郭伟,真德智.低剂量胸部CT在肺结节及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07):1298-1302.DOI:10.13437/j.cnki.jcr.2022.07.010.
[10]高丽华.高频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及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4):149-151.
[11]本刊编辑部.专家共识——中国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