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医院的候诊室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焦虑的患者或家属,他们常常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病理报告出得这么慢?是不是病情不太乐观?”这种情绪很容易理解,毕竟,等待病理报告的过程,往往也意味着等待确诊的过程。然而,病理报告出得慢并不一定等于病情严重。
病理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病理检查,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生通过病理检查,能够确诊很多疾病的性质和类型,比如是炎症、感染,还是肿瘤;如果是肿瘤,还能判断它的良性、恶性,甚至是否存在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中间性”病变。可以说,病理检查的结果,是医生为患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金标准”。
病理报告从本质上来说,不仅仅是为了让患者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更重要的是帮助医生决定接下来怎么治。比如,如果通过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那么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而如果是良性病变,治疗方案则相对简单。
为什么病理报告不能“立等可取”?
多个环节
在你手术或活检后的标本,首先需要经过十几道精密的工序,才能制作成病理切片。这些工序包括:
取材:将从手术中获取的组织进行选择,切下有诊断意义的部分。
固定:为了保证细胞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标本需要放在一种叫“福尔马林”的液体中固定。
脱水、透明、浸蜡:这些步骤是为了让组织在后续的切片过程中能保持结构稳定,便于观察。
切片:将已经处理过的组织用切片机切成极薄的片。
染色:常规病理切片需要进行HE染色(即苏木素-伊红染色),以便病理医生能够清楚地分辨细胞的形态。
封片:染色后的切片需要用玻片封起来,以供显微镜下观察。
病理诊断并非“瞄一眼”那么简单
什么情况下病理报告可能会“加急”?
快速冰冻切片
在一些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立即知道病变组织的性质,来决定是否继续手术或调整手术方案。这种情况下,病理医生会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将标本迅速冷冻并切片,几分钟内出具初步的诊断结果。虽然冰冻切片能够提供较快的结果,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冰冻切片的精细度不如常规切片,所以最终的病理报告还是要以常规切片为准。
恶性病变确诊
如果医生在术前或活检时怀疑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病理科通常会优先处理这类标本,加快病理报告的出具速度。但即使如此,也需要2到3天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
标本的特殊性
诊断的复杂性
疑难或罕见病例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病理报告出具的速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报告出得慢,更多的是因为病理诊断本身的复杂性和精准性要求。报告慢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医生和病理科正在竭尽全力为你提供最精准的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