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的医保驾照式记分管理终于还是来了。
一个自然年度内记分达到9分的,将暂停其医保支付资格1-6个月,暂停期内提供服务发生的医保费用不予结算(急救、抢救除外)。
一个自然年度内记分达到12分的,将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终止期内所提供服务发生的医保费用将不予结算。其中,累计记满12分的,终止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一次性记满12分的,终止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
管好医生手上“一支笔”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表示,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也是医保制度的积极维护者。医务人员手握处方“一支笔”,处于医保基金使用链条的关键环节,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力量,发挥好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防止相当部分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对于做好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十分重要。
顾荣透露,在过往的监管工作中,无法精准监管到人,是医保监管工作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我们查处了大量违法违规案件,由于只能处理到机构,个人违法违规成本较低。特别是在一些欺诈骗保案件中,仅处理机构,这些人没有被打痛,有些人稍微改头换面就又重操旧业。”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将监管对象由定点医药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和药店经营管理人员,真正实现“监管到人”,将极大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震慑力。
顾荣表示,医保部门和医务人员,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医保部门建立这项制度,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自觉管好手中的“一支笔”,不断走向自律,从而不断促进医保基金的规范合理使用。“因此,我们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
医保医师管理是国际通用做法
据了解,实施医保医师管理是国外不少国家控制医疗费用、规范医生诊疗行为的通用做法。
在美国,医保医生的监管是其控制医保支出的重要措施。早年,美国一度曾出现医生的自我约束逐渐减弱,过度索赔、诈骗基金等行为显著增多。这直接导致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85年到1986年期间,美国医疗保险费用增速从10%迅速升至70%,远高于同期通货膨胀的速度。
而在德国,医保机构不直接对医生进行费用结算,而是通过保险医生联合会(KVB)对门诊费用进行结算。保险医生联合会是医师利益集团的代表。医师必须成为疾病基金会认可的KVB成员后,才能够向法定医疗机构投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得到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为了控制诊疗费用,法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医生行为。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1992年出台的“临床指南”。“临床指南”是对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提供服务的项目与流程进行规范的文件。“指南”中,国家财政、医保基金以及医生三方,就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达成共识。医生必须按照“指南”所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否则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将不予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