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它是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通过个人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其实,新农合已经合并进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大家往往更习惯“新农合”的叫法。
农民缴纳新农合的好处在于,一旦发生疾病,他们可以去指定的医疗单位报销医疗费用。这样一来,农民不再承担高昂的医疗开支,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因此,更多农民愿意去看病了。
去年7月28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按照全国人大审查通过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有关要求,明确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380元。
新农合再次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一、医疗费用上涨
目前在看病的过程中,无论是预约、检查还是开处方等等环节,都花费比过去更多的钱,医疗物资的价格上升必然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这难免会加重各地财政压力和负担,这也正是新农合费用再次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国家政策调整
新农合作为国家医保体系的一大重要部分,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新农合的主旨是向贫困农村居民提供基础医疗保障。然而,面临人口分布不平均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不一致的挑战,新农合更依赖于财政补贴支持。政策保障的不稳定给新农合的持续发展造成某种压力,也是新农合缴费再次上涨的一个原因。
三、医疗设施建设
很多乡村地区的医疗设施设备并未达到标准,此外,政府也正在推动农村的医疗设施基础建设,这必定要求大量的财务投入,这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增加的其中一个原因。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新农合主要服务于农村居民,他们无退休金,储蓄有限,每月所领的退休津贴更是微薄,所以医疗费用大都依赖新农合报销。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健康保障需求的提升,这也是新农合费用再度上涨的一大原因。
以上因素清楚说明了,新农合提价并不是由某个单一原因引发的,而是经国家综合考虑了多重因素后才做的决策。
今年新农合主要调整的领域除了收费标准的提升,还有报销范围的扩展。
报销范围的扩展
新标准将会提升农民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使得他们能理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这也将有效优化农村医疗保障建设。
主要改动体现在降低了门诊、住院以及大病的最低自付金额,同时提升各类医院的报销比例,使得农民在治疗疾病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补助,从而降低他们的医疗经济压力。
而有3类人是可以免交的,一定要了解一下。
1农村特困人员及低保人员
虽然我国已经全部实现了全民脱贫任务,但是有的村子地理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困乏,更有的家庭存在各种困难,比如家庭无劳动力的、家庭有患精神病的或者家庭有患重大疾病的,这种家庭生活很难达到当地最低的生活水平,国家为了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给予一定的金钱补贴,这部分人可以免交新农合费用,但是可以正常享受医保福利待遇。
2重度残疾人员
所谓重度残疾人员就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这部分人失去劳动能力,日常生活很非常艰难,在有些省市地区,这一部分人也是不需要个人缴费了,由国家代缴,个人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这一部分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主要指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视力残疾者和肢体残疾者以及一级、二级、三级的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
3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所谓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各村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这部分人是在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登记在册的,这类人也是免交的,由国家代为缴纳,个人享有同等医疗福利待遇。
今年的新农合调整,是国家对乡村医疗问题的一次巨大改革,是真实惠及农民的政策。反映出国家对乡村地区及农民们的关心和支持,也展现出国家对于社会公平以及稳定的重视和责任。同时建议大家积极加入新农合,按规定缴纳费用,享受其福利,保护个人和家人健康。同时,也盼望大家理智对待新农合的调整,不要被不真实的言论所误导,要相信国家将继续努力改善医疗保险制度,使得乡村地区及农民们享受更多医疗保障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