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来门诊看病说查一下免疫功能,实际上这是非常难查的。因为免疫系统是非常庞大的,不单纯是非常局限在淋巴细胞、B细胞。包括内分泌系统都可能有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也有免疫系统,皮肤黏膜也是一个免疫系统,所以要来检查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通过一些非间接的指标,也能反映免疫系统的问题,包括血项,白细胞的计数,淋巴细胞的计数,这些都可以间接的反应免疫系统。所以免疫系统主要是通过血清学检查,以及细胞学的一些检查,可以间接反应体内的一些免疫状况。
但是现在依然不能发现整个免疫系统的情况,因为这些好多是非特异性的,只能提供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比如查有些T细胞减少,B细胞增加,T细胞减少了一点,不是完全缺乏,你说他是有什么病?这是很难判定的。
只有通过测定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有诊断意义,对于这种T细胞、B细胞少量的减少,来判断他是什么病是判断不出来的。但是只有T细胞完全缺乏,或者B细胞完全缺乏的时候,可以说他是免疫缺陷病。但是只是比值低一点说他是什么病,现在还是不能达到诊断的要求。
自身抗体现在可能有几百项,甚至上千项的检查,查自身抗体。比如红斑狼疮里面就有上百项自身抗体的出现,但是临床上我们最常用的还是抗核抗体谱,这个抗体是针对细胞核成分的一些抗体。像双链DNA、ENA,甚至核小体,什么抗着丝点抗体这些核成分的一些形成的抗体,这些抗体都是可以检测的。它对诊断是有帮助的。
当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抗体,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异性的抗体,这就是说为什么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抗体的一个原因。
Q:平常过敏会化验过敏源,算免疫力检查吗?
A:找过敏源本身就是一种免疫检查
这也是过敏源,找你过敏源本身就是一种免疫检查,是看你对这些东西有没有产生过敏反应。免疫状态体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三部分,一个是免疫过敏,一个是免疫紊乱,一个是免疫缺陷。
我们有没有病,还不能完全靠临床检查。为什么还要医生啊?诊断一个疾病,除了临床检测以外,还要根据临床表现。所以医生依然不能替代,医生的经验依然很重要。否则就不要医生了,那就是测出来什么就是什么,有些可以是假阳线,有些可以是假阴线,这都要通过临床医生来进行判断。
Q:精准医疗对免疫系统的治疗有什么新的进展
A:生物制剂、靶项治疗等带来新希望
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技术,像基因治疗,包括说免疫治疗,我觉得还是非常遥远。这个还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是研究的一个方向,因为基因治疗,到底能不能治疗?首先要有基因的问题。遗传性疾病,它就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免疫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它里面可以是很广泛,可以是免疫细胞的治疗,也可以是免疫吸附的治疗,还可以是免疫单抗的治疗。
当然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靶项治疗的出现,好多针对一些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的药物出现,也给治疗带来了很多的新的希望。
但是这些抗体依然还达不到完全控制病情的目的。它可以对某些病人起到缓解疾病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没找到最主要的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