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居民排队等新冠疫苗第一针,为何优先保障第二针?
5月3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6月10日至30日间,新冠疫苗接种将优先安排第二针。这意味着多地将暂停第一针接种。为何要优先保障第二针呢?我国开启大规模接种使用的是两剂次的灭活疫苗,第一针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第二针诱导更强的抗病毒免疫记忆反应。这也是国家卫健部门提出,6月10日后优先保证第二针的原因。公众一定要完成全程接种,不能半途而废,按照接种要求完成接种程序,该打两针的打一针,或者该打三针的打两针就不打了,这个就达不到疫苗设定的最佳保护效果。
有时到预防接种点,却打不到新冠疫苗或者没有疫苗了,是怎么回事?以后会恢复打第一针吗?新冠疫苗要开始收费吗?
受新冠疫苗产能和当前每天能够完成的疫苗接种数量的影响,现有条件下无法一次满足所有人的接种需求,部分接种点可能存在疫苗暂时短缺的问题。请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耐心等待,疫苗会持续供应,逐步满足大家的接种需求,最终,达到形成免疫屏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目的。
7月份后,会恢复打第一针新冠疫苗。目前,我们的接种工作是根据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结合疫苗供应的实际和现阶段疫苗接种的工作安排,我们按照梯次推进、突出重点、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的原则,来分步骤对各类人群开展接种。大家一定不要信谣、更不能传谣。
我国新冠疫苗能否抵抗新的变异病毒?
新冠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北京科兴、北京生物、武汉生物),需接种2剂;3周≦接种间隔≦8周;已完成第一剂接种,但没来得及在8周内接种第二剂的,不需要重新再接种两次,只需尽快补种第二剂。
2、重组亚单位疫苗(安徽智飞),需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接种第一针疫苗后出现这些情况,打不打第二针?
1、如果是头晕头痛、恶心、一过性低热,注射部位疼痛等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能自行缓解者,原则上不影响注射第二针,建议第二针接种前咨询接种点医务人员;
2、如果接种第一针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不建议接种第二针;
3、如果打完第一针生病了,比如赶上慢性病发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疱疹等急性疾病,对于这类情况,应该首先对疾病加以控制、治疗,等发作期过了或者慢性病控制稳定了,可以继续接种第二针。
不打第二针会怎么样?
同一地区不能按时到同一接种点,第二针该怎么办?
需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的,原则上仍在原接种机构接种。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分别到不同接种点接种,不过最好确保前后接种的是同一种疫苗。
在外地接种过第一针,到株洲还能接种第二针吗?第二针疫苗可以混打吗?
可以凭第一针的接种记录,根据接种点的安排按照推荐的间隔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现阶段建议用同一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但如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疫苗的不良反应受哪些因素影响?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会不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
接种疫苗后有些人会出现不良反应。实际上不良反应的产生跟疫苗的特性有关,也跟个人的特殊体质有关。例如麻风腮减毒活疫苗,在接种后一两天可能引起发热,也有人在接种后大概一周时出现发热。发热跟减毒活疫苗特性有关。疫苗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跟个体差异有关,比如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对于有免疫缺陷的人,为了保证接种安全,原则上不接种减毒活疫苗,要用灭活疫苗来代替。总之疫苗的不良反应除了跟疫苗特性有关,还与年龄因素、健康状态和既往的过敏史等都有关系。
疫苗接种反应强不等同于免疫效果好,副反应与疫苗的免疫效果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个人体质有关。目前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率低,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仍是以局部反应为主。
优先接种第二针的环境下,是需要预约还是等通知?
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是否有必要检测抗体?新冠疫苗接种后有效期是多久?
接种新冠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新冠疫苗保护力度是百分之百吗?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