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被狗咬了之后需要赶快去打狂犬疫苗这件事,大部分都是知道的。
但有一个问题其实一直徘徊在一个认知模糊地带:
如果是被猫咬了(家里的或者流浪猫)呢?到底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1
猫会不会传播狂犬病病毒?
答案是“会”。
2016年出版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明确指出: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
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99%这个数据并非随口一说,有资料为证(FooksAR,BanyardAC,HortonDL,etal.Currentstatusofrabiesandprospectsforelimination[J].Lancet.2014,384(9951):1389-1399),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文献原文。
再提一句,目前的研究表明啮齿类(尤其是小型啮齿类,比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仓鼠等)和兔形目(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所以大家被鼠类、兔子咬到时,大可不必担心狂犬病,也没有必要去接种狂犬病疫苗。
好,回到猫这里。
2016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指出:我国狂犬病病例主要是犬伤所致,占90%以上,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动物包括马、松鼠、蝙蝠、猴和獾等。
我专门查了资料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2019年我国一共有290例狂犬病,2020年一共202例,2021年一共157例.......近十年来,几乎每年狂犬病例都在下降,2022年还没过完,我能查到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1-6月份)一共是58例狂犬病。
当然,这些都是登记上报的例数,可能还有少数没有去医院就诊也没有登记的,但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狂犬病病例数逐年下降,估计未来几年都会在100以内。
官网没办法查询到每一个病例的具体信息,所以不知道传播病毒的是狗还是猫,但从指南提供的发病概率(5%左右)大致推测,这几年每年会有10例左右猫咬伤导致的狂犬病。
没有查到最近10年有猫咬伤导致狂犬病病例。最早能查到的猫咬伤导致狂犬病的病例是在2009年,更早的一个病例则是在2006年。
2009年病例资料
7岁男性患儿,马里共和国马尔格拉市人,因“恐水、孔风、失语、发热伴烦躁不安4天”收入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一个月前患儿左小腿曾被猫咬伤,半月前猫已经死亡,患儿被咬伤后未注射狂犬疫苗,入院后第四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要命的是,猫咬人后不久就死掉了,却没有引起重视,如果有警惕意识,并且懂10日观察法(观察伤人动物10天,如果10天内动物没死,那就不会有狂犬病,如果动物死了,赶紧打疫苗,最好最规范的是边观察边打疫苗),就可能不会发生这个悲剧了。
2006年病例资料
15岁男性患者,初中生,因“右手背疼痛、麻木、精神差持续2天”入贵州省长顺人民医院。患者家里养了一只宠物猫,4个月前被猫抓伤右手背,伤后3天自动痊愈,但猫在1周后死亡。
因是家养的猫,患者自认为没事,猫的死亡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入院后患者全身紧迫、抽搐、惊恐不安,当晚出现怕光、恐水恐风等症状,根据症状病史诊断狂犬病,家属放弃治疗,回家路上死亡。
这个病例潜伏期也有4个月,如果当初家里人看到猫不久后死了,起警惕之心,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病人或许不会发病死亡了。所以,十日观察法还是很重要的。
2
十日观察法怎么用?
狂犬病毒会先侵犯大脑,再进入唾液腺,一旦唾液腺有病毒,说明大脑已经被感染,而大脑一旦被感染,基本上5天以内就会死亡,最迟不超过10天,所以说观察咬伤人的动物10天,如果它10天还没死掉,就说明它的大脑没被感染,唾液腺就更加不可能有病毒,被咬者也就不会发病。
十日观察法是被反复多次验证的。
WHO于2005年在《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就提出了10日观察法这一概念,也一直非常坚持10日观察法的科学性。但在国内,10日观察法迟迟未能登上权威指南。
因为中国大多数狗都没有接种疫苗,而且咬人的狗很多都不是家养狗,大家认为要观察它10天会面临很多困难,谁来抓狗?谁来观察?万一过了10天出事了谁来负责?问题很多,所以虽然理论是正确的,但一直没有执行下去。
我能找到最早出现10日观察法的文件是2016年出版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该指南说:
WHO及美国CDC均推荐10日观察法,但同时也明确指出“10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猫和雪貂,且伤人动物需有2次明确记载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
3
被猫咬了,到底怎么办?
因为猫有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所以被猫抓伤咬伤还是要小心一些,但也不用过度恐惧。
只有是发病(狂犬病)的猫才可能把病毒传染给你,正常的猫是不会感染人的,所以被正常猫抓伤咬伤肯定不会有狂犬病。
问题是,怎么判断这只猫是不是正常猫呢?
通常来说,典型的患有狂犬病的猫肯定是躁狂的、兴奋的、到处找东西咬的,被这种一眼就能看到有病的猫咬了我们不能大意,必须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
有些发病的猫不一定会这么典型,可能猫仅仅表现出来疲乏、死气沉沉等,这时候我们可能联想不到狂犬病,容易掉以轻心。
被猫咬伤了,要不要打疫苗,取决于两个因素:伤口严重程度、既往是否全程打过疫苗。
我们参考2018年发布的《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为狂犬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称之为暴露,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把暴露分为三级:
上述表格讲的是首次暴露,就是第一次被猫狗咬了怎么处置。
为了安全着想,应该按照伤口等级来做,该打疫苗的不要含糊,毕竟第一次被咬,打了安心很多。
但如果你能确定咬你的猫是正常猫,那当然可以不打疫苗。比如说你家的猫一直是在家里圈养,从来没有外出过,一直都挺正常,那可以确定它是正常猫,这时候被它咬了是不需要注射疫苗的。
观察它十日,十日内猫还健在,那就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再次验证这是正常猫。
但如果咬伤你的是流浪猫,也没办法对它进行观察十日,最保险的办法当然就是按照上述表格来处理,该打疫苗就打疫苗,该用免疫球蛋白就用。
那如果是第二次被猫狗咬伤抓伤了,该怎么办呢?
2018年《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指出: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一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针疫苗;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再次全程接种疫苗。另外,曾经全程免疫者,再次暴露无需使用免疫球蛋白。
简单说,如果你以前被咬过并且已经打过疫苗(全程接种,5针法或者4针法),那么当你再次被咬时,要不要重新打疫苗、怎么打疫苗,就可以根据上面的指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