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众视点|走近陪诊师:有规范才能行得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陪诊师等就医服务新业态应运而生。陪诊师不仅能为“不熟悉医院数字化设备、分不清医院科室和就医步骤、不敢独立就诊”的患者提供挂号、排队、取药、陪做检查、陪住院等流程上的帮助,还能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收入相差大且不稳定
“我踏入这个行业是机缘巧合。”今年23岁的巩女士,在济南从事陪诊行业已有一年多,回忆起刚入行时的经历,巩女士说:“我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转行做医药代表,在一次去齐鲁医院呼吸科拜访客户的时候,遇到一对年长的夫妻因找不到做CT的地方而着急,我就主动带着他们到了检查室。”
回到家后,巩女士在网上搜索医院就诊流程时,突然看到“陪诊师”这个职业,于是,她就在网上发了第一条提供陪诊服务的动态,自此开启了陪诊生涯。
“陪诊师不能只是陪着,如果只懂‘陪’,在这行是干不下去的。”在巩女士看来,陪诊服务的核心,不仅要满足病人的看病需求,还要提供情绪价值。
巩女士回忆,她曾经在省立医院陪诊过一位患乳腺癌的病人,就诊后这位病人的情绪一度非常崩溃,巩女士柔声安慰她一定要坚定信心,勇敢面对,慢慢将病人的情绪安抚下来。
随着业务的增多,巩女士的收入也变得较为可观。“我的收费标准在行业里算是比较便宜的,半天180元,全天300元。”巩女士说,从业一年多以来,从一开始的月入几百元,增长到现在的月入四五千元。
“这个行业的收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同行间相差大,二是很不稳定。”巩女士说,“陪诊算是我的一个副业,在春天和冬天,我的陪诊订单会多一些,夏天和秋天相对较少。”
马女士表示,目前,还是把陪诊师当作副业来做,未来如果陪诊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她有意进入陪诊教培行业拓展更多业务。
对于刚入行或者想入行的新人陪诊师,马女士建议:“可以当成副业先入行,看能不能坚持下来再说。”更重要的是,做陪诊之前要先问自己是不是一个细心、耐心、有责任心的人,“要有付出的心态,对于一个陪诊师来说,这些特质非常重要。”
既被需要,又缺规范
“一开始很忐忑,担心陪诊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做完后,觉得200块钱陪诊费不白花。”刘女士满意地说。
作为新职业,陪诊师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新兴行业既被需要,又缺少一定监管。
“多年前,部分大城市的医院就出现过陪诊师这一职业。由于当时没有足够的行业规范和约束,反而滋生出不少‘黄牛’和‘医托’,把陪诊师污名化了。近几年,这个行业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这说明该职业确有存在的必要。”一位在省内三甲医院任职的业内人士说,陪诊的确有便捷、暖心等优点,但同样需要约束与规范,避免出现破坏就医环境和秩序等情况。(记者杜郑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