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专家:山西省荣军医院放射科医生王波
问
前几天母亲觉得胸椎有些疼痛,去医院检查先让拍了一个X光片,后来又让拍了CT,做了核磁共振,最终确诊为胸椎第六节骨折。我想问问,X光片、CT、核磁共振和B超,这些检查有什么区别?
答
X光片,全称叫数字X线成像,也叫DR。它是日常大家接触较多的一项检查,它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检查时相当于给身体内部拍了一张平面影像照片。由于被照射物体密度的不均匀,拍摄之后的底片上会形成黑白不一的颜色。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出片子上骨头的位置颜色偏白色,软组织则显像不清。
X光片是观察骨骼简便的检查方式,价格也相对较便宜。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或出现了急性外伤或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医生会建议拍X光片。X光检查中骨骼的呈像相对清晰,一般多用于粗看骨折或骨质增生等骨骼健康情况。但X光检查有局限性,它只能提供二维的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饰甚至过厚的软组织影响,所以一般作为初步检查使用。
B超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反射的回声即为B超画像。这就好比挑选西瓜时,边敲边听,体会里面的情况。
B超以强度低、频率高、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而著称。尤其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血管内血流情况的观察有其独到之处。由于B超的穿透力较弱,对含气性器官或较小的病变很难检出,如:1cm左右的肿瘤组织不易检出,有一定局限性。
CT检查其实也是利用X光给身体拍照片,但X光片只是拍一张照片,而CT则需要为患者从上到下拍很多张照片,它是一层一层穿过人体检查的,因此受外物干扰小,简单来说就是看得更清晰准确。这一系列照片经过计算机整合处理后,可以从多个平面观察组织结构,也可直接反映出人体骨骼的三维形态。CT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X光片的加强版,价格也高于X光片。但是在检查中,如果粗看X光片看不清楚,可能得选择做CT进一步细看。
核磁共振是利用强大的磁场,让身体中的水分振动起来,利用不同组织里水分的震动差异形成影像,用以区分正常组织和患病组织。
因为核磁共振的检查技术更为复杂,所以它是四种检查中价格最高的一项。核磁共振可以随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层,且无辐射。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也比CT更好。
核磁共振对肺部、骨骼、骨折的检查不如CT,有时医生会要求两者都要检查,这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病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