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CT检查与核磁共振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检测原理以及适应症都有所不同,在临床应用上并不能替代。
不知道大家去医院看病时,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无论是头痛、胸痛,还是腹痛、腰痛,医生都会要求我们先做一次CT,有的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甚至需要做好几次CT,那感觉就是CT好似是一个常规检查一样,只有身体出现不舒服,医生都恨不得给你开一个CT检查一样。
一、做一次CT,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
CT检查就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它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再通过转换成图像,使我们可以从图像中看到人体断层组织分布,就像检查肺部CT,它就是将肺部组织切成一片一片的横断面,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组织是否发生了病变。
而目前CT检查,一般包括平扫CT以及增强CT,我们平时做的一般都是平扫CT,就是平躺在CT机,要检查肺部就扫描肺部,要检查头部就扫描头部;而增强CT就是在平扫CT的基础上,患者需要注射一些造影剂,这些造影剂随着血液循环流经检查的部位,就可以更加准确清晰地看到组织的病变问题。
因此,从CT检查的概念上来看,它其实就是一个暴露在X射线的辐射之下的检查,而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是属于可能致癌的辐射源,当我们人体组织细胞长期受到X射线的辐射,那么就有可能造成细胞DNA的直接损害,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就会出现癌变的可能。
而据资料显示,做一次CT检查相当于做了400次X射线检查,而做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是X线检査的5~10倍。其实这个说法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不同的检查部位,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参考下面这一张图:
比如做一个头部的常规CT检查,其平均辐射剂量为2mSv,相当于拍了100张的正面胸片;做一个胸部的常规CT检查,其平均辐射剂量为7mSv,相当于拍了350张的正面胸片。
那么,我们做一次CT,人体接触了这样的辐射剂量,会对人体产生多大的伤害呢?会不会致癌呢?#健康科普大赛#
虽然说,X射线辐射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抛开剂量说危害都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正常检查时所接触的辐射剂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资料显示,只要单次辐射剂量不超过50mSv或者一年的辐射剂量不超过100mSv,那么都属于比较安全的范围,不会引起健康风险。我们平时做CT检查时接触的剂量都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其实,即使是不做CT检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到处接触到电离辐射,比如太阳的辐射,电器的辐射等。因此,一年里偶尔做一次或者几次CT检查,其实对身体并没有明显的伤害,更不用担心引起致癌问题。
太阳辐射
二、做多少次CT会致癌?
对于辐射与致癌的问题,其实美国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在2009年的时候曾经做过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31462名患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回顾性研究,其中有33%的患者终生接受了5次以上的CT检查,其中5%的患者接受了22至132次的CT检查。
这个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发生癌症中,每100例就有0.7例归因于反复CT检查的辐射暴露,而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每100例就有1例归因于反复CT检查。
另外,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也研究证实,一次CT全身扫描检查可使受检者辐射致癌的危险性增加约8%,而且受照射的次数越多,患致死性癌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既然CT检查有辐射,为什么不选择没有辐射的核磁共振呢?
对于影像学检查,临床上除了X线检查、CT检查之外,还有核磁共振检查,而且核磁共振检查并不像X线检查、CT检查等具有辐射性,是属于一种没有辐射的检查,为啥医生不直接让病人做核磁共振检查,反而是做CT检查呢?
核磁共振
首先,CT通过组织横断面扫描成像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组织是否发生病变,这对于头部、胸部、腹部、肝脏以及骨骼等组织器官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诊断作用;而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场原理,通过脉冲作用,使器官内的质子发生磁共振,可以进行横断、矢状、冠状任意面的成像,更适用于头部、腹部、中枢神经、生殖系统或者软组织疾病的检查。
因此,在做影像学检查时,医生会更加病情的需要进行检查,而CT和核磁共振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也有各自的优势,并不能完全替代,就比如做肺部检查,虽然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但是CT检查成像比核磁共振更清晰,更好地看出肺部病变,所以并不是说核磁共振没辐射就比CT好。
总的来说,虽然CT检查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但是其辐射剂量是比较低的,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过多检查,偶尔进行一次两次的CT检查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更谈不上做一两次的CT检查就会发生癌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